宋心馨的荣誉奖项

如题所述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一时期的宋心馨,先后获得洛阳市青少年才艺大赛优秀表演奖、中小学生声乐大赛第一名。这些成绩更坚定了她前进的信心。异乡求学 孤独感使她把古筝当成心灵的至交
2001年,经过半年多的精心备考,宋心馨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中国音乐学院附中。12岁的她,只身前往北京求学。身在异乡,无亲无友,能够和她相伴的只有一架陪了她5年多的古筝。
平生第一次住校,宋心馨表现出了些许不适应。在她就读的班级里,40多个同龄人差不多近一半有家长陪读。而宋心馨的父母因为忙于工作,根本无法长期在北京停留,母亲关晓红只能每过一个月抽空到北京看孩子一次。心馨自小非常独立,也很要强,在北京的日常起居她很快做到了自理,但背井离乡的孤独感却时常笼罩着她的心田,想家时她就常常躲在被子里偷偷哭泣。为了驱散心中的孤独感,宋心馨每天花去一半的时间练琴,就连上文化课的课间10分钟她也要跑到琴房去,看一眼自己的“挚友”。渐渐地,她和古筝有了一种心灵相通的默契,感到孤独时就抚琴一曲。宋心馨说:“我没有把古筝当成一件纯粹的乐器,而是把它当成知音,当成心灵的至交。我的喜怒哀乐都通过指端诉说给它听,它能帮我分享孤独。”
在北京的6年时间里,宋心馨一直跟随王中山老师学古筝。在这里,她体味到了古筝给心灵带来的那种震撼般的快乐和心灵的升华。
她说,每次授课的时候,王老师着重给她讲解的并非弹奏古曲的指法,也不过分要求每个音符的精准度,而是重点介绍古曲的背景故事,旋律和音符要传达的信息、要表达的主题和意境。宋心馨渐渐明白,磨砺内心要比苦练基本功更为重要,因为只有不断提升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才能体味到乐曲当中的玄妙,才能通过指端把自己对音乐的理解表现出来。
此后,她喜欢上了唐诗宋词,喜欢上了那种凄婉忧伤又略带缱绻的情愫。在她弹奏的乐曲当中,以江南的古曲居多,直到今天她仍义无反顾地喜欢柳永的诗词。她常备有一个小本子,将读罢诗词之后的感触、那种心有灵犀未可名状的情绪都随手写下,然后在古筝弹奏练习中细细回味。
文化熏陶和音乐滋养的过程是潜移默化的,对宋心馨产生了厚积薄发的效果。2002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首届民族乐器独奏比赛中,她获得了古筝少年专业组的铜奖。同年10月,她又获得了中国音乐学院“第六届刘明源奖学金”乐器大赛第一名。她参赛的曲目《溟山》,即便音乐学院的研究生都要练习半年以上,而她一个初中生只练习了不到两周就获了奖,受到了评委们的一致好评。
宋心馨说,自己对音乐独特的领悟以及刻苦练习才使她在短期内取得了长足进步。为了练好《溟山》,她每天练琴10个小时,为此弄得手臂肌肉拉伤,肿起了厚厚一大块,险些未能参赛。母亲得知心馨的情况后,关切地提醒她要适可而止,否则有可能影响到将来的音乐寿命。
天道酬勤,2005年是宋心馨收获的一年,16岁的她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赛少年组金奖、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古筝比赛银奖等。
“用心去弹奏,去细细地品味、享受比赛,才是最快乐的事情”
时隔一年后的6月,中国音乐金钟奖的比赛再次包含了古筝项目。宋心馨欣然报名参赛。没有父母的陪伴、没有亲友团的助威,宋心馨独自到了南京。
宋心馨说,她参加比赛从来都不为自己设定预期的名次。“用心去弹奏古筝,把赛场当成一种特定的演出场所,去细细地品味、享受比赛,这才是最快乐的事情。至于比赛结果,并不重要”。
正是拥有这样的心态,靠着扎实的基本功和对古筝乐曲的独特理解,宋心馨一路闯关,最终将金奖揽入怀中。
有意思的是,当主持人宣布金奖得主是3号选手时,性情恬淡的她正在回味刚演奏完的那首乐曲,一时竟没有反应过来。直到周围的选手向她鼓掌祝贺时,她才意识到自己就是那个获奖的3号。
面对未来,宋心馨充满期待。她说,古筝演奏并非简单的音符处理的技巧,它需要演奏者在文化素养和音乐修养上具备深厚的功底和丰富的内涵,来不得半点浮躁。她会珍惜生活赋予她的人生经历,从中去感悟生活、感悟音乐,坚定地在古筝演奏这条道路上一直走下去,成为一名造诣深厚的古筝演奏艺术家。
7岁习筝,2000年师从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王中山老师。2001年以古筝专业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在校期间,连续多年以专业全年排名第一的成绩被评为专业优秀生及一等奖学金。2007年成为被中央音乐学院免试录取的第一位外校学生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中国著名古筝演奏家,教育家李萌教授。
所获奖项2002年:获文化部“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民族器乐独奏比赛古筝少年专业组铜奖;中国音乐学院第六届“刘明源奖学金”第一名。
2005年:获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双鹤杯”古筝比赛一等奖;
文化部政府奖“文华艺术院校奖”——
第二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古筝少年专业组金奖;
小型乐器组合组铜奖;
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古筝比赛银奖。
2006年:获中国音乐学院第八届“刘明源奖学金”第一名。
2007年:获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古筝比赛金奖。
2008年:获文化部政府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三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比赛——古筝青年专业组金奖;
小型乐器组合组银奖;
2008年度宝钢优秀学生特等奖。成为全国艺术院校首位获得此项奖学金的学生。
多次参与CCTV风华国乐栏目的录制,担任独奏,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乐器》等多家杂志媒体也对其的获奖经历进行了专访。
2005年,16岁的宋心馨先后获得第二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赛少年组金奖、2005年获文化部政府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少年专业组金奖、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古筝比赛银奖等。
2007年,荣获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组金奖。同年保送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本科,师从著名古筝教育家李萌。2009年,荣获第二届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古筝中青年组金奖。
在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古筝比赛中,年仅18岁的青年演奏家宋心馨一枝独秀,最终将晶莹剔透的金钟奖金奖水晶奖杯紧握手中。
宋心馨7岁学习古筝,2001年考入中国音乐学院附中,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王中山,2007年免试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师从著名古筝演奏家李萌。参加过多项古筝赛事,2002年在文化部举办的全国青少年艺术大赛第一届民族器乐独奏比赛中获古筝少年专业组铜奖,2005年获文化部政府奖“文华艺术院校奖”第二届全国民族乐器演奏少年专业组金奖,同年获第五届中国音乐金钟奖全国古筝比赛银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