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中表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

满江红中表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

近现代秋瑾的《满江红·小住京华》中,表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意为: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

原诗:

《满江红·小住京华》近现代: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释义: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扩展资料:

这阙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后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秋瑾苦闷的是自己是女儿身,否则就可以干惊天动地的大事“四面残歌终破楚(释义: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描写了身为母亲的牵挂与割舍,身为女儿的惦念与遗憾,身为女子的不甘与挣扎。

在那样一个提倡“三从四德”的封建社会,秋瑾的襟怀、格局、风度何止让须眉折腰,足以流传千古,让一代代后人追思,敬仰,难怪孙中山、周恩来都对她做出如此高的评价!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释义: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是秋瑾个性的真实写照。她运用“列”和“烈”的谐音关系 ,将自己的性格和志向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同时也抒发出了自己碍于女儿身,不能实现心中志向的痛苦。

“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释义: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最后借用白居易《琵琶行》中的“江州司马青衫湿(释义:江州司马的眼泪啊,湿透了青衫)”。强烈的表达了作者有咸于民族危机,抛家别子,东渡扶桑,去追求别样的人生,去寻找民族振兴的道路。

秋瑾参加起义计划失败后,有充裕的时间可以逃走,但是她选择了学习谭嗣同,谭嗣同当年变法失败后,宁死也不逃避,愿用自己的热血唤醒世人,秋瑾也说过,还没有 哪个女子为了推翻清廷而被 斩首,她也愿做女子中的第一人,并留下绝笔”秋风秋雨愁杀人(释义:在秋风秋雨之中,心情更是惆怅哀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满江红·小住京华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3-16
1、概述: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2、原词:

满江红·小住京华
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3、译文:

我在京城小住时日,转眼间就又到了中秋佳节。篱笆下面的菊花都已盛开,秋色明净,就像刚刚擦洗过一般。四面的歌声渐歇,我也终如汉之破楚,突破了家庭的牢笼,如今一个人思量着在浙江时那八年的生活况味。他们苦苦地想让我做一个贵妇人,其实,我是多么的不屑啊!

今生我虽然不能身为男子,加入他们的行列。但是我的心,要比男子的心还要刚烈。想想平日,我的一颗心,常为别人而热。那些俗人,心胸狭窄,怎么能懂我呢?英雄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难免要经受磨难挫折。在这莽莽红尘之中,哪里才能觅到知音呢?眼泪打湿了我的衣襟。

4、创作背景:

秋瑾18岁时,嫁给湖南人王廷钧。王廷钧是一个暴发户的浮荡子弟。1898年前后王廷钧用钱捐了个户部主事的小京官,秋瑾跟随丈夫到了北京,在寓京期间她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并在当时的革命形势影响下,立志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这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丈夫无心国事。中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虽由吴芝瑛出面调解,但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投身革命。不久便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

5、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近代民主革命志士,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号旦吾,乳名玉姑,东渡后改名瑾,字(或作别号)竞雄,自称“鉴湖女侠”,笔名秋千,曾用笔名白萍。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生于福建闽县(今福州),其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喻,性豪侠,习文练武,曾自费东渡日本留学。积极投身革命,先后参加过三合会、光复会、同盟会等革命组织,联络会党计划响应萍浏醴起义未果。1907年,她与徐锡麟等组织光复军,拟于7月6日在浙江、安徽同时起义,事泄被捕。7月15日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

6、拓展:

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秋瑾

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
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
嗟险阻,叹飘零。关山万里作雄行。
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6-05
满江红中表现秋瑾不甘落后于须眉的句子是: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