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辖法院如何确定

如题所述

管辖法院确定如下:
1、按照案件级别管辖的规定确定诉讼受理的法院。级别管辖是在我国法院系统内部确定上下级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权限的法律制度。确定级别管辖的标准是根据案件标的额、影响、复杂程度来确定基层人民法院、中级人民法院、高级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受案范围。一般而言,由于我国基层法院设在县一级行政区,因此,大量的案件由基层法院受理;
2、按照地域管辖的规定确定诉讼受理的法院。地域管辖是按照人民法院的辖区和民事案件的隶属关系来划分同级别、不同地区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的法律制度。地域管辖通常是按照“原告就被告”的原则,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但在特定情况下,也可适用“被告就原告”的原则;
3、按照特殊地域管辖的规定确定诉讼受理的法院。特殊地域管辖主要适用于经济 合同纠纷 ,保险合同纠纷,票据纠纷,铁路、公路、水上、航空运输和联合运输合同纠纷, 侵权 行为提起的诉讼,因铁路、公路、水上、航空事故请求损害赔偿提起的诉讼等;
4、按照专属管辖的规定确定诉讼受理的法院。
法院起诉的基本流程:
1、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立案庭递交诉状申请立案,当事人准备证据资料;
2、法院将送达开庭公告并在七个工作日内通知双方开庭时间;
3、开庭当日带齐资料到庭举证辩论、发表意见;
4、法庭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则由合议庭进行宣判;
5、等待法院的判决和执行。
综上所述,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一条
对公民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的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二十三条
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第三十四条
合同或者其他财产权益纠纷的当事人可以书面协议选择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签订地、原告住所地、标的物所在地等与争议有实际联系的地点的人民法院管辖,但不得违反本法对级别管辖和专属管辖的规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