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七月半原文及翻译

如题所述

《西湖七月半》的原文及翻译如下:

一、原文(节选)

吾辈始舣舟近岸,断桥石磴始凉,席其上,呼客纵饮。此时月如镜新磨,山复整妆,湖复靧面,向之浅斟低唱者出,匿影树下者亦出。吾辈往通声气,拉与同坐。韵友来,名妓至,杯箸安,竹肉发。月色苍凉,东方将白,客方散去。吾辈纵舟,酣睡于十里荷花之中,香气拍人,清梦甚惬。

二、翻译(节选)

这时,我们才把船靠近湖岸。断桥边的石磴也才凉下来,在上面摆设酒席,招呼客人开怀畅饮。此时月亮像刚刚磨过的铜镜,光洁明亮,山峦重新整理了容妆,湖水重新整洗面目。原来慢慢喝酒、曼声歌唱的人出来了,隐藏树荫下的人也出来了,我们这批人去和他们打招呼,拉来同席而坐。

风雅的朋友来了,出名的歌妓也来了,杯筷安置,歌乐齐发。直到月色灰白清凉,东方即将破晓,客人刚刚散去。我们这些人放船在十里荷花之间,畅快地安睡,花香飘绕于身边,清梦非常舒适。

《西湖七月半》作品赏析:

1、作者写五类人,观察细致,描绘生动,各色人等,无不现身纸上,而作者似乎不动声色,五个“看之”,大有冷眼旁观之概。然而他的主观褒贬之情还是从笔下的形象中表现出来了,第一类是假冒风雅的官僚,第二类是无意风雅的豪门,第三类则欲显风雅而不免做作,第四类是不知风雅为何物的市井好事之徒,第五类是不欲显其风雅而真正风雅的文人雅客。

2、第二段写杭人游湖好虚名,凑热闹。“已出酉归,避月如仇”,即喜欢白天游湖,像怕见仇人一样躲开月亮。袁中郎在《晚游六桥待月记》中也批评过杭人只爱白天游湖,不会选择时间,白白放过西湖最美的时刻。农历七月十五之夜,例应游湖,杭人出于好名,则成群结队而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6-20
《西湖七月半》原文如下:
西湖七月半,无一处无月,无一个不见月之人。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筵,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环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不衫不帻,酒醉饭饱,呼群三五,挤入人丛,昭庆、断桥,嚣呼嘈杂,装假醉,唱无腔曲,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看之;其一,小船轻幌,净几暖炉,茶铛旋煮,素瓷静递,好友佳人,邀月同坐,或匿影树下,或逃嚣里湖,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看之。
翻译成现代汉语后,原文可以理解为:
西湖的七月半,无处看不到月亮,没有一个人看不见。看七月半的人,可以用五类来看待他们。第一类,坐着楼船,吹着箫鼓,戴着高帽,穿着漂亮的衣服,灯火和仆役陪伴着,声音和光影交织在一起,名义上是看月亮,实际上并没有看到月亮的人,可以看看他们。第二类,也是坐船也登楼,有著名的歌妓和年轻的美女,带着童仆和小男孩,笑着哭着交织在一起,围坐在露台上,左顾右盼地张望,身体在月亮下实际上并没有看月亮的人,可以看看他们。第三类,也是坐船也唱歌,有著名的歌妓和闲着的僧人,浅斟低唱,音乐悠扬,竹子和丝绸相和谐,也在月亮下,也看月亮,但想让别人看自己看月亮的人,可以看看他们。第四类,不用船不用车,不用冠不用巾,喝醉酒吃饱饭,喊上三五个人,挤进人群,到昭庆寺和断桥去游玩,吵闹喧哗,假装喝醉,唱没有腔调的歌曲,月亮也看,看月亮的人也看,不看月亮的人也看,实际上没有人在看的人,可以看看他们。第五类,小船轻轻摇晃,干净的茶几和温暖的火炉,茶壶旋转着煮茶,素白的瓷器静静地传递,好朋友和漂亮的女人,邀请月亮一起坐下来,或者隐藏在树下影子中,或者逃离喧嚣到里湖去,看月亮但人们看不到他们看月亮的姿态,也不故意显示自己看月亮的人,可以看看他们。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