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乐陵市的历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1
历史记录

乐陵历史悠久,据五里冢和惠王冢遗址出土文物证明,早在4千多年前,即有氏族部落聚居生息。

春秋、战国时期,当齐燕交界处,秦为齐厌次地,西汉始建县治。

历代隶属屡更,县治数迁,资料参差,多处不清。

现据史书、历史地图集和旧志所载及地下出土文物,整理考证,列述如下:   帝喾及尧、舜禹时期属古兖州域。

夏、商 属青州地界之麦丘邑。

“乐陵地”(未置县前,“乐陵地”,指今乐陵地域,下同)属其域。

西 周属幽州麦丘邑。

“乐陵地”在其境之中部。

东 周属齐国之麦丘邑。

“乐陵地”当齐燕交界。

秦为济北郡地,属厌次县,“乐陵地”当其北境。

西 汉属青州刺史部平原郡。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五年)置县,为都尉治。

清宣统《山东通志》载:“故城在县东南二十五里……今名魏王城。

”址在今刘武官乡大顾家村北。

东汉初治同西汉。

至公元220年(建安二十五年)置东陵郡,县随郡徙。

清《续山东考古录·武定府古迹》载:“乐陵故城在今乐陵西南三十里,其墟高丈余,周三里。

”明《嘉靖武定州志》载:“乐陵郡,领县三,日乐陵(带郡)……”,“为侯邑,故城在今山东乐陵县西南三十里。

”据《水经》记载笃马河,即“源于杨虚县东,又北经平原县东,又东北经安德县故城南,又东经般县城南,乐陵故城南,又东北经初乡县故城南,又东北经马岭城,又东经富平县故称北,分二水注于海”。

按此,城当在今县治西南奎台北一带。

三 国改群为乐陵国,治厌次(今阳信县邵城洼),县属之。

治回“魏王城”。

  1958年12月,商乐合县定名商河县,先后属聊城专署、淄博专署。

1960年1月,改名乐陵县,1961年9月,商乐分县,属德州专署。

1988年9月1日,撤销乐陵县,以其行政区域设立乐陵市;1990年1月1日,商河县的奎台乡划归乐陵市管辖;1993年12月10日,撤销乐陵市王寨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杨安镇;撤销乐陵市大徐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乡;1996年12月25日,撤销乐陵市朱集乡,设立朱集镇(鲁政函民字[1996]58号)批复;1999年,乐陵市辖5个镇、20个乡:城关镇、黄夹镇、孔镇、杨安镇、朱集镇、郭家乡、三间堂乡、西段乡、胡家乡、杨家乡、大孙乡、茨头堡乡、杨盘乡、丁坞乡、张桥乡、化楼乡、张屯乡、郑店乡、王集乡、花园乡、刘武官乡、铁营乡、寨头堡乡、双庙赵乡、奎台乡。

  2000年6月15日,乐陵市撤销城关镇,以原城关镇的行政区域设立市中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城关镇人民 *** 驻地;撤销胡家乡,以原胡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胡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胡家乡人民 *** 驻地;撤销双庙赵乡,以原双庙赵乡的行政区域设立云红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双庙赵乡人民 *** 驻地;撤销郭家乡,以原郭家乡的行政区域设立郭家街道办事处,办事处机关驻原郭家乡人民 *** 驻地;撤销三间堂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朱集镇;撤销杨家乡、茨头堡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黄夹镇;撤销丁坞乡、杨盘乡,合并设立丁坞镇,丁坞镇人民 *** 驻原丁坞乡人民 *** 驻地;撤销花园乡、刘武官乡,合并设立花园镇,花园镇人民 *** 驻原花园乡人民 *** 驻地;撤销郑店乡、王集乡、奎台乡,合并设立郑店镇,郑店镇人民 *** 驻原郑店乡人民 *** 驻地;撤销化楼乡、张屯乡,合并设立化楼镇,化楼镇人民 *** 驻原化楼乡人民 *** 驻地;撤销张桥乡,将其行政区域并入孔镇。

  2000年,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

总人口615833人,各乡镇人口: 市中街道 66518、胡家街道 25668、云红街道 23083、郭家街道21496、杨安镇 42593、朱集镇 56981、 黄夹镇 63051、丁坞镇 35521、花园镇 42050、郑店镇 59327、化楼镇 37031、孔镇 47130、西段乡 25594、大孙乡 21739、铁营乡 24700、寨头堡乡 23353。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截至2002年12月31日,乐陵市辖4个街道、8个镇、4个乡。

2007年新增西城街道办事处和东城街道办事处,便于管理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人口和行政。

现今,乐陵市下属18个乡镇机构:辖6个街道、8个镇、4个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