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不可而为之……

麻烦帮忙解释一下
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
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
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的具体意思和深层的含义~谢谢~~~~~

张岱《四书遇》说:“不知不可为而为之,愚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不为,贤人也;知其不可为而为之,圣人也。”

这是君子之言,但我们是不是常常把“圣人”和“愚人”等同看待呢?《道德经》中说:“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因此,我们首先不要去做这个“下士”,而应该尊敬圣人,并且“见贤思齐”,应该像“上士”那样“闻道”之后“勤而行之”。

所谓“不可为”,不是不能去做,而是在一般人看来没有实现的可能性,是“费力不讨好”的事情,所以认为没有必要去做。一定要保证很快就见供销才去做,一定要先有利于自己才去做,一定要先有利于自己所在的全体才去做,一定要有利于当时的时代才去做,这几种情况虽然有不同,但都是从事功的角度来说的。圣贤君子做事,所重视的是道义,事功的实现体现在道义之中,而不是把事功放在道义之上。如果不符合道义,即使有局部的、暂时的利益,也会造成严重的后患。依据道义去做事,即使局部或暂时看不到利益,但是,全局的、长久的利益就在其中了。我们有时也反对急功近利,但是,我们做事的时候是否有意无意地在急功近利呢?
当我们用世俗的眼光和标准去衡量圣人的时候,圣人也就等同于愚人了,我们也把自己归入愚人的行列之中了。

这是说孔子不因为是否成功才决定做不做,而是因为应该做就去做。也许我们还不能“知命”,但是,却不能不知“畏天命”,不能不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能不知“尽人事以听天命”。也许我们还不能了解圣人的境界,但是,却不能狂妄尊大,不能不敬圣贤,却不能不重视“下学”以求“上达”。钱穆《论语新解》说:“(此章中那位掌管开关城门的人)知世之不可为,而以讥孔子,不知孔子之知其不可为而为,正是一种知命之学。世不可为是天意,而我之不可不为则仍是天意。道之行不行属命,而人之无行而不可不于道亦是命。孔子下学上达,下学,即行道。上达,斯知命矣。然晨门(那位掌管开关城门的人)一言而圣心一生若揭,封人(说上天以孔子为木铎的那为守边疆的官员)一言而天心千古不爽,斯其知皆不可及。”

参考资料:http://a.bianji.net/yunchenzi/11_5604/11_5604_7333.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6
补充楼上

不知道这件事不该做而去做,是傻子。
比如去摸高压电,一般是缺乏知识的表现

知道这件事不该做就不做,是贤明的人。
就像有道德、遵纪守法,懂得一般规律的人。

知道这件事不该做又必须做而去做,是圣人。
象董存瑞,伽利略,明知道去做有为常理的事情,有些像是常理的一种突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09
不知道这件事不该做而去做,是傻子。
知道这件事不该做就不做,是贤明的人。
知道这件事不该做又必须做而去做,是圣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