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落教学的要求

如题所述

1、按文章的写作顺序分段。对记人记事的文章,可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顺序来划分段落;对于写景的文章,可按时间、地点的转换分段;对于特殊结构的文章,可按“总分总”的顺序或过渡段来分段。
如《赶羊》一课,根据事情发展的顺序,按起因、经过、结果将课文分成三段;《颐和园》可按“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地点变换顺序和开头、结尾分为五段;《穆老师的眼睛》可按“总——分——总”的顺序分为三段。

2、抓住中心句或中心段来给文章划分段落。中心句(段)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以此为线索来分析理解课文段落也就一目了然了。如《李时珍》一课第一句话“李时珍是明朝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是中心句,话讲了两个方面:学医和研究药物。启发学生找出课文中“学医”和“研究药物”这两个方面相对应的自然段,再加上总起句,便可清晰地将课文划分为三个意义段。
3、根据课文题目分段。有些课文题目本身就概括了文章内容,点明了叙述要点,可指导学生从析题入手分段。如《海滨小城》一课,课题即揭示了文章主要写“海滨”和“小城”两个方面的内容,因此可以把课文分为两段。
4、按事物的几个方面给文章分段。如《饲养员赵大叔》一课,有的学生分三段,有的学生分四段,分歧就在于关心母马“金皇后”与照料“金皇后”下驹子是分成两部分还是作为一部分。哪一种分法更确切呢?可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阐明自己的理由。

结果是两种方法都正确,这就使学生对分段有了灵活的认识。另外,本文过渡段“赵大叔给我讲每头牲口的性格……最关心的却是那匹母马金皇后”,应该归为哪一段,学生意见也不统一,这就要引导学生讨论这一段与哪部分的关系更密切一些,最后确定该归在下一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