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功夫包括哪些类型的功夫?

如题所述

1、咏春拳

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

咏春拳是以“中线理论”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内容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



2、八卦掌

八卦掌,又称游身八卦掌、八卦连环掌,是一种以掌法变换和行步走转为主的中国传统拳术。是中国传统武术当中的著名拳种之一,流传很广。八卦掌有五大流派,由河北省廊坊市文安人董海川创于清末。



3、八极拳

八极拳属于短打拳法,其动作普遍追求刚猛、朴实无华且发力迅猛的风格。在技击手法上讲求寸截寸拿、硬打硬开。真正具有一般所述挨、帮、挤、靠、崩、撼之特点。

八极拳发力于脚跟,行于腰际,贯手指尖,故爆发力极大、极富有技击之特色,大有“晃膀撞天倒,跺脚震九州”之势。因此八极拳在中国传统武术界素有“文有太极安天下,武有八极定乾坤”之说。



4、迷踪拳

燕青拳又叫迷踪拳,是中国传统武术代表,出自少林寺。其特点是动作轻灵敏捷,灵活多变,讲究腰腿功,脚下厚实,功架端正,发力充足。

此外,眼神和腿法的配合,独具风格:眼神集中一点,兼顾八方,眼助身法,眼助气力。腿法要求劲足力满,干净利落。各种拳套大多由各种手型、步型、腿法、平衡、跳跃等50多个动作组成。



5、形意拳

形意拳,又称行意拳,中国传统拳术之一。虽然起源说法不一,但广泛认可的最初创始人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今永济市)姬际可(1602年—1680年)。

形意拳创立之初叫心意六合拳,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现行流传的形意拳为道光年间河北深州人李洛能在心意拳的基础上改革创立而成,形意拳讲究内意与外形的高度统一。后世尊李洛能为形意拳祖师。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形意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燕青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八极拳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八卦掌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咏春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9-16

举例咏春拳、中华武术散打、中国跤、形意拳、米组拳、戳脚翻子拳、八卦掌、八级拳、查拳、大悲拳、峨嵋铁臂、金刚捶、花拳、临清潭腿、劈挂拳、三皇炮捶、太极拳、螳螂拳、通臂拳、意拳、十二路谭腿等

咏春拳:

咏春拳是一门中国传统武术,是一门制止侵袭的技术,是一个积极、精简的正当防卫系统、合法使用武力的拳术。较其它中国传统武术、更专注于尽快制服对手、以此将当事人的损害降至最低。[1] 

尽管咏春拳流传有多个发源地的说法,但其“太子拳”的雅称是一致的:其源于明朝皇室贵胄、秘而不传,在中国近代内外战乱中、由叶问在香港发祥开来[2]  ,更通过封门弟子梁挺在全球的广泛传扬,形成出一套最权威的中国传统武术实战修习课程《梁挺咏春》[3]  (Wing Tsun),才得以流传于世成为一系名拳。[4] 

咏春拳是以“人体子午线”等理论基础为内容、而颇具特色的南拳拳术,强调使用正确的观念、意识及思维方式,来导出肢体的灵活应用;其课程主要包括《小念头》、《寻桥》和《标指》等,主要练习方式为双人对练的《黐手》、《黐脚》等;辅助器材有贴墙沙包、三星桩等;训练器械有木人桩、刀、棍等。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1-04

1、根据武术运动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内容如下:

2、中国功夫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3、中国功夫的历史

(1)武术缘起于中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就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2)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3)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后,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商周时期,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定了中国武术的体系;

(4)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时,盛行角力、击剑,还有“刀舞”、“力舞”等。唐朝时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明清时期则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5)到了近代,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意味着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4、中国功夫的特点

第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作为体育运动,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但又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第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5、中国功夫的作用

第一,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第二,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第三,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第四,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3-10-11
中国功夫可说无所不包,所谓的功夫,那怕你不会套路,就一个动作,你练好了也是功夫。你问包括什么,那真的不好说,简单分就是拳脚和器械,或者内家,外家。拳脚类似太极,八卦,披挂,通臂,翻子等等,器械就更多了,不仅各门有各门的器械套路,还有不同器械分类,我们平时说的18般兵器指的是刀,枪,剑,戟等常见的兵器。还有些偏门的兵器,如背篓云南背篓拳的器械。诸如此类还有很多,如有兴趣建议你找下古今兵器考
第4个回答  2018-01-27
中国功夫
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搏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是中国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一宗宝贵文化遗产。

中国功夫的历史

武术缘起于中国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就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础。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公社时代,经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促进了武术的萌芽。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后,经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的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商周时期,产生了太极学说,从此奠定了中国武术的体系。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时,盛行角力、击剑,还有“刀舞”、“力舞”等。唐朝时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明清时期则是武术的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主要的拳种体系。

到了近代,武术逐步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组成部分。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加表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武术得到了蓬勃发展。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收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意味着武术即将成为奥运项目,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中国功夫的特点

第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作为体育运动,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但又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第二,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中国功夫的作用

第一,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第二,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第三,竞技观赏,丰富生活。

第四,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各种功夫举例:

形意拳

米组拳

戳脚翻子拳

八卦掌

八级拳

查拳

大悲拳

峨嵋铁臂金刚捶

花拳

临清潭腿

劈挂拳

三皇炮捶

太极拳

螳螂拳

通臂拳

意拳

咏春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