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迁的故事有什么?

如题所述

谈迁借书

明朝末年,有一位历史学家叫谈迁,年轻时就立志要编一部真实的明朝史书,并拟定书名《国榷》。

撰写史书,需要众多的参考书,需要广泛地搜集史料。谈迁家贫,有时食不果腹,哪有钱买书?他只能设法向别人借书读,把有用的资料抄下来。当时,有一部名叫《明实录》的书,据说记载着许多明朝的事情,谈迁早就想研读。可此书不容易找到。那年初秋,听说外地一刘姓大户藏有这部书,他连忙雇了一头毛驴去求借。

鸡叫二遍,谈迁骑驴启程。正午时分,走到一片山林边,他见青草茂盛,便让毛驴去吃草,自己坐在树下啃干粮充饥。突然,山林里窜出两个强盗,截住毛驴就要拉走。谈迁说:“二位好汉,本人是一介书生,一无所有,这头毛驴还是租别人的,要骑着去办事。”。“ 办你个鸟事!”一个大胡子强盗骂道,“老子今个有急用,才拉你驴。若在平时,你小子不掏卖路钱,有你好看的。滚开!”“就是,老子没功夫跟你磨牙。”另一个塌鼻子强盗叫嚷,“拉你驴算便宜了你的小命。”

谈迁身体纤弱,没有毛驴,一百多里的路程怎么走完?再说毛驴也不是自己的。但要与两个如狼似虎的强盗较劲,无疑是以卵击石,怎么办?他心里发急,表面却装作平静地问:“敢问二位好汉,拉驴有何急用?”“告诉你也白搭。”大胡子不耐烦地挥挥手,“走开走开!”

刘老爷吩咐家人上茶,随口吟道:“一杯清茶待贤才,二话不说让藏书,三生有幸遇知音,四季往复览史册”。

谈迁鞠躬谢过,满怀感激地应对:“十年寒窗磨秃笔,百里何以隔志缘,千头无绪求精华,万事纷纭润心扉”。

管家,去书房拿来《明实录》,借于后生吧。”刘老爷面露悦颜,起身抱拳,一边转向后堂,一边咏诵:“君子之交谈如水,吃喝为俗,才学为雅,吾望汝专心立著”。

“承蒙老爷教诲,小生当不遗余力,完成鸿志。”谈迁再次躬身长拜,目送着刘老爷,充满自信地告别道:“史书之贵在于实,篡改是罪,褒贬是非,自律者微功流芳”。

谈迁借到《明实录》,返回家中后花几年时间抄完这部篇幅庞大的明朝史料书,为编著《国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1-31
  是不是谈迁啊?
  名人传记:《海宁市志》:谈迁

  谈迁(1594~1658)明末清初史学家。原名以训,字仲木,号射你,马桥人。明诸生。明亡后改名为迁,字孺木,号观若。自幼刻苦好学,家贫,靠缮写、代笔或作记室(秘书)维持生活。南明弘光元年(1645)为阁臣高弘图的记室,出谋划策,力图恢复。颇受高弘图、张慎言等赏识。后拟荐为中书舍人及礼部司务。他感到"时事日非,不足与有为",坚辞不就,引退回家隐居。

  谈迁博鉴群书,善诸子百家,精研历史,尤重明代典故。他立志编撰翔实可信的明史。从天启元年(1621)27岁开始,历时20余年,"六易其稿,汇至百卷",始完成这部编年体明史,全书500万言,取名《国榷》。清顺治四年(1647)手稿被窃,时已53岁,他发愤重写,经四年努力,完成新稿。顺治十年携稿北上,在北京走访降臣、皇室、宦官和公侯门客,搜集明朝遗闻,并实地考察历史遗迹,加以补充、修订。书成后,署名"江左遗民",以寄托亡国之痛。十四年,去山西平阳(今临汾)祭奠先师张慎言,病逝于客地。谈迁祖籍汴梁(今开封),随宋室南渡,定剧场于盐官西南枣林村,后江沙坍落,迁至马桥麻泾港西。著作另有《枣林集》、《枣林诗集》、《枣林杂俎》、《北游录》、《西游录》、《史论》、《海昌外志》等。

  《国榷》以《明实录》为本,参阅诸家史书,考证订补,取材广博,选择谨严,为研究明史的重要著作。书中对满清颇多贬责,当时无法流传。直至建国后,里人张宗祥着手整理校订,编为108卷,1958年由中华书局出版。

  中文名称: 谈迁
  性别: 男
  所属年代: 明代
  民族: 汉族
  生卒年: 1594—1657
  生平简介
  谈迁

  谈迁(1594-1657),明末清初史学家。浙江海宁(今浙江海宁西南)人。终生不仕,以佣书、作幕僚为生。喜好博综,对明代史事尤所注心。天启元年(1621年)始,以《明实录》为本,历时六年,完成《国榷》初稿。清顺治四年,全稿被窃,愤而重写。十年,探求公私著述,尤重邸报和公文等政府档案材料,校补厘订《国榷》。其他著述有《枣林杂俎》、《枣林外索》、《枣林集》十二卷、《枣林诗集》三卷、《北游录》、《西游录》二卷、《海昌外志》八卷、《史论》二卷等。其所著《国榷》是记载明代重要史实的编年体史书,记叙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时太祖朱元璋诞生,到顺治二年五月清兵入南京、福王政权灭亡为止的三百一十七年间的历史。书中敢于直书《明实录》避而不谈的明朝一些重要史实;其史实注意考订精审,材料有相当的可靠性或参考价值。万历以后七十多年的历史,以及建州女真的发展和后金同明的关系的记载,尤为他书所少见。根据邸报、方志和官吏遗民口述材料编补的崇祯朝十七年的史实,也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书之正统史观、儒家天命论、佛道等色彩较深。《国榷》原稿称百卷,谈迁死后经校补标点共一百零八卷,1958年由古籍出版社分六册出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