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四节气小暑的古诗

如题所述

《小暑六月节》唐.元稹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鹰_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消暑》唐·白居易何以消烦暑,端坐一院中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散热由心静,凉生为室空。此时身自保,难更与人同。
《纳凉》北宋·秦观携杖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倚胡床。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小暑金将伏》唐.武元衡才非谷永传,无意谒王侯。小暑金将伏,微凉麦正秋。远山依枕见,暮雨闭门愁。更忆东林寺,诗家第一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4
暑的古诗一

1.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赏析:小暑有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

“温风至”指小暑节气后,大地上便不再有一丝凉风,而是所有的风中都带着热浪。“蟋蟀居宇”指小暑后五日,由于炎热,蟋蟀离开了田野,到庭院的墙角下以避暑热。“鹰始鸷”指再过五日,老鹰因地面气温太高而在清凉的高空中活动。

这首节气诗完整地描述了小暑三候。随着小暑的到来,热风扑面;大雨来临之际,竹子在风中喧闹,雷声中山色灰暗;一场场雨下来,门窗上有了潮湿的青霭,台阶上长有绿苔;鹰感肃杀之气将至,开始练习搏击长空;蟋蟀羽翼开始长成,居穴之壁。

2.前调·小暑
《明词汇编》

返照射村斜,三两人家,行行忽被暮云遮。

惆怅郭宗昨宿处,林满归鸦。

散绮细看霞,城鼓初挝,征尘飞上敝裘些。

又早见蟾光升树,映著芦花。

赏析:一幅很美的小暑时乡村傍晚风光图画:夕阳返照,傍晚的云掩盖着只有三两户人家的村落,树林中已经满是归巢的乌鸦;晚霞铺开如锦,行人听到城中开始打鼓,而尘土飞上旧衣,很快看到月亮升上树梢,映白了一片芦花。

3.答李滁州题庭前 石竹花见寄
唐·独孤及

殷疑曙霞染,巧类匣刀裁。

不怕南风热,能迎小暑开。

游蜂怜色好,思妇感年催。

览赠添离恨,愁肠日几回。

赏析:石竹花颜色殷红,让人怀疑是朝霞所染;花朵精致,又好像用匣刀裁剪过。它不畏惧暑夏热风,欢快地在小暑节气绽放。蜜蜂飞来飞去,是爱怜花色的香美;怀念远行丈夫的妇人,对花感叹时光相催。阅读朋友的赠诗,增添了离恨别愁,忧思郁
第2个回答  2020-10-14
小暑是夏天的第五个节气,

表示着季夏时节正式开始。

暑,表示炎热的意思,

小暑为小热,还不十分热。

意指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没到最热,

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都是如此。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

月初为小,月中为大,

今则热气犹小也。

小暑虽不是一年中最炎热的季节,

但紧接着就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大暑,

民间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说。

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劳累,

人们更不能忽略对身体的养护。

小暑特征
暴雨增多

小暑前后,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各地

进入雷暴最多的季节。

雷暴是一种剧烈的天气现象,

常与大风、暴雨相伴出现,

有时还有冰雹,容易造成灾害。

进入伏旱期

华南东部,

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多连晴高温天气,开始进入伏旱期。

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这

一东旱西涝的气候特点。

小暑诗词
二十四节气自古以来指导着农事生产,

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诗词君奉上十首诗词,

我们一起从古人的诗词中,

窥探古人小暑时节的生活状态。

《小暑六月节》

唐·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小暑,六月节……暑,热也。“觉雨”“闻雷”都体现了小暑时节多雨多雷的特点。

《和答曾敬之秘书见招能赋堂烹茶二首》

宋·晁补之

一碗分来百越春,玉溪小暑却宜人。

红尘它日同回首,能赋堂中偶坐身。

小暑时节,诗人正和友人烹茶,在这个天炎暑热的时节,友人闲坐,烹煮茶汤,带来百越春天的气息,即使在如此炎热的天气,诗人也觉得十分宜人。

所以,暑天来了,与友人烹茶,亦不失为一个好的解暑方法。

《喜夏》

金·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初荐枕,黄你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青奴,又名竹夫人,是古人的纳凉神器。其用竹子制成,中空,四周为竹编网眼。古人用它休憩、拥眠。

在庞铸的心里,有了竹夫了这些消暑神器,再听着窗外的鸟语,看着翠绿浓密的竹子,闻着淡雅清新的荷花香气,真是小暑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夏日》

清·乔远炳

薰风愠解引新凉,小暑神清夏日长。

断续蝉声传远树,呢喃燕语倚雕梁。

眠摊薤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