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障碍的表现

如题所述

在临床上可见某种类型的人格障碍与某种精神疾病关系较为密切,如精神分裂症患者很多在病前就有分裂性人格的表现,偏执性人格容易发展成为偏执性精神障碍。人格障碍也可影响精神疾病对治疗的反应。

人格障碍与人格改变不能混为一谈。人格改变是获得性的,是指一个人原本人格正常,而在严重或持久的应激、严重的精神障碍及脑部疾病或损伤之后发生,随着疾病痊愈和境遇改善,有可能恢复或部分恢复。

人格障碍没有明确的起病时间,始于童年或青少年且持续终生。人格改变的参照物是病前人格;而人格障碍主要的评判标准来自于社会、心理的一般准则。



扩展资料:

童年生活经历对个体人格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幼儿心理发育过程中重大精神刺激或生活挫折对幼儿人格的发育产生不利影响。如父母离异、父爱或母爱的剥夺,从小没有父亲或缺乏父爱的孩子成年后往往表现出性格上的胆小、畏缩,母爱剥夺可能是反社会性人格的重要成因。

有资料表明在孤儿院成长的儿童成年后性格内向者较多。教养方式不当也是人格发育障碍的重要因素。父母教育态度的不一致,使小孩生活在矛盾的牵制之中,无所适从,或者儿童在父母之间踩翘翘板,形成不诚实的习惯。

父母酗酒、吸毒、偷窃、淫乱或本身有精神疾病或人格障碍或犯罪记录对儿童起到了不良的“示范”作用;不恰当的学校教育对儿童心理发育有或多或少的不良影响;家庭和教师对儿童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对学习的逆反心理。

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值,儿童始终生活在“失败”的阴影之中;有些学生由于成绩较差,长期受老师压制或排斥,遭到同学们鄙视等,这些因素对人格发育均有不利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人格障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3
偏执型人格障碍
患者常十分固执多疑并易记仇,喜欢与别人争论,对于拒绝和挫折很敏感,无缘无故会怀疑身边人的忠诚,对于身边发生的事情都认为是针对自己的阴谋。
分裂样人格障碍
患者常单独行动,行为怪异,与常人格格不入,很少感到开心,对事极少燃起兴趣,不在意别人的任何看法,没有亲密和可以信任的朋友,难以对别人表达关心,对性没有兴趣。
社交紊乱型人格障碍
患者以其行为与公认的社会规范明显不同为特点,男性多于女性。包括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非社交型人格障碍、精神病态与社会病态型人格障碍。
该类型患者常没有道德心,极端的自私及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感,冷酷无情,没有羞耻心,极少悔悟。其所作所为常常损人不利己或者只利己,甚至会违法乱纪,事后不知悔改,常会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找理由。
情绪不稳型人格障碍
冲动型人格障碍
又称暴发型(explosive)或者攻击型(aggressive)人格障碍。其特点为有发作性的情绪爆发或暴怒且伴有明显的冲动性攻击行为,男性多于女性。该类型患者常常因为较小的刺激而感到愤怒并且有攻击行为。情绪通常不稳定,容易被激怒,且突然爆发的时候与平常表现不一样,常难自控,事后通常会感到后悔。
边缘型人格障碍
患者常没有持久稳定的人际关系,没有安全感,害怕被抛弃,可能有自残或自杀行为。
表演型人格障碍
又称癔症型人格障碍,患者常表现为以过分的情感用事、夸张的行为举止,想要吸引旁人的注意力,注重自己的外貌及打扮,为满足自己的需求不择手段,女性多于男性。
强迫型人格障碍
患者多过分谨慎,固执,追求完美,道德感强,较迂腐,不通情达理,人际关系差,常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
其他类型人格障碍
由于其他类型障碍比较少见,在此只列举出我国出现的几种类型。
依赖型人格障碍
又称被动型(passive)或精力不足型(inadequate)人格障碍。患者常缺乏自信心、进取心,喜欢依赖别人,极少主动,感觉自己能力不足,难以适应社会。
焦虑型人格障碍
又称回避型人格障碍,患者常自卑,有没来由的紧张感,担心自己不被认可从而不肯与别人交往,认为自己没有吸引力,害怕新事物。
自恋型人格障碍
患者多有良好的自我感觉,狂妄自大,渴望受到他人的崇拜和尊敬。
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
患者以消极被动方式来掩饰其强烈的敌意和攻击倾向。患者往往性格固执,内心充满愤怒和不满,但又不直接将负面情绪表现出来,而是表面服从,暗地敷衍、拖延、不予以合作,常私下抱怨,却又相当依赖权威。在强烈的依从和敌意冲突中,难以取得平衡。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