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是怎么“骂人”的?为何被说狠?

如题所述


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虽然在今天已经有了很大的好转,但在古代男性和女性的地位相差悬殊。在古代女子无才便是德,女子在很小的年纪就嫁为人妇,为了一个家庭操劳一生。

可即便是在这样的时代下,还是会出现一些影响整个时代的女子,我们今天要说的李清照就是这样一位女子。说起李清照大家能想到的就是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等诗词。李清照不仅是一位词人,还是一位极为犀利的批判家,她曾以一篇文章喷遍北宋词坛16位大名鼎鼎的诗人。

李清照的传奇人生

李清照出生于富贵人家,是当时名副其实的大家闺秀,所以李清照和当时普通的女子并不相同。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李清照从小就开始学习一些古诗词,一些简单的琴棋书画。李清照对词有很多的见解,在读别人的诗词时她总能找出很多毛病,然后用自己的话把这些东西再写出来。李清照刚开始学习写诗词就是以这种方式为基础的,在十来岁的时候她就能独自写出很优秀的诗词了。

李清照的词大体分为前期和后期,她前期的词大多都是在描述美好的生活,风景如画的家乡和对美好生活的无限向往。到了后期,李清照的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多都是在感叹人生的世事无常,回忆以往的种种。李清照的词发生如此大的变化跟她的生活经历有很大的关系,李清照前半生幸福美满,父亲是朝廷命官,自小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后来遇到了最爱的人赵明诚。

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后过着神仙眷侣一样的生活,赵明诚对金石玉器一类的东西很感兴趣,也经常作一些诗词。不过在作词方面赵明诚还远不如李清照,所以李清照总是在修改赵明诚写的词。两人兴趣相投,在一起总有聊不完的话,做不完的事。可是随着宋朝的衰落,战争四起,赵明诚后来被杀害,李清照失去了最懂自己的人。此后李清照的词就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自此之后她的词中总是透着一股淡淡的哀怨。

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写了很多思念丈夫的诗词,比如"花自飘零水自流,一股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愁"。凄凄惨惨的后半生让李清照尝遍了人生的苦难,最后只能郁郁而终。

犀利的批判家

作为才女,李清照自有自己的高傲,北宋很多诗人的词都入不了她的眼。李清照曾写过一篇叫《词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李清照用极为犀利的言语描述了北宋16位词人的作品,她认为这些作品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而这16位词人都是北宋词坛的"巨星",他们分别是张先、宋祁、宋庠、沈唐、元绛、晁次、晏殊、苏轼、曾巩、晏几道、贺铸、秦观、黄庭坚、欧阳修、王安石、柳永。这16位词人在今天看来都是数一数二的作词大家,而李清照对他们却是异常"嫌弃"。

在《词论》中,李清照写道,柳永的词媚俗不堪,毫无格调。也就是说李清照认为柳永的词虽然听起来朗朗上口,表达感情也很丰满,但用词太过露骨,太过迎合受众。"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是柳永最有名的词,在今天读起来还是很有味道,但在李清照看来这些词只是虚有其表而已。

李清照曾写道苏轼、欧阳修的词描述简陋低下,登不了大雅之堂。李清照觉得词跟诗有很大的区别,诗讲究的读,而词讲究的是唱,只有能唱出来的词才算得上是好词。但很显然在李清照看来这三人的词用词毫无美感,甚至可以说是艳俗。唱出来极为难听,所以李清照认为这三人的词根本就算不上是词。

王安石和曾巩在李清照眼里更是"不值一提",李清照在评价他人的词时虽然也很犀利,但也没有极大的否定他们,但李清照对王安石和曾巩却是"另眼相看"。李清照只用四个字总结了王安石和曾巩的诗词,这四个字就是"不可读也",可以说这是李清照最为严苛的评价了。

恃才傲物的女词人

秦观是北宋时期很有名的抒情词人,"两人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两句词就很好的展示出了秦观的才华。但李清照却说秦观之词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意思就是说秦观的词表面上看起来很有意境,婉约而有情致,但实则毫无内涵。就像空有其表的美女,始终改变不了骨子里的那种穷酸气。

"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黄庭坚的词在李清照眼里就像是有了瑕疵的美玉,总是不完美的。其实李清照对黄庭坚的评价已经算是好的了,起码她在很大程度上肯定了黄庭坚的词,只是认为他的词里面还有一些小小的瑕疵。而这些小小的瑕疵就足以让整篇文章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李清照还认为张先、宋祁的词"有妙语而破碎"。也就是说张先和宋祁的词中有很多精妙的语句,能给人一种意外的惊喜感,但这些精妙的语句之间又没有多大的关系,它们之间没有很好的衔接,所以就显得很破碎。李清照还批评晏殊和晏几道的词"无铺叙",文章太过直接,没有任何铺垫就开始了,有些过于流于平庸。

总而言之,李清照用各种各样的犀利言辞评价了很多词坛巨星的作品,对他们的文章提出了很大的质疑。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李清照骂人到底有多狠,李清照这种恃才傲物的性格也被很多人诟病,很多人都认为李清照对这些前辈极为不尊重。而在李清照自己看来这是她对宋词的一种理解,因为她很想把宋词变成自己心中的那种词体,所以才会如此批评这些前辈。

李清照的这篇《词论》到现在都有很大的争议,大多数都认为李清照是妄评,也就是说她的这种说法是狂妄自大,而才华横溢的李清照确实是这样一位女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12

李清照的诗词,给人的感觉要么温婉细腻,要么是哀怨凄惨。但就是这么一个温柔婉约的女子,却写出过一首非常霸气的骂人诗,这首诗通篇不带一个脏字,却骂的豪气冲天。
李清照无愧于宋朝第一才女的称号,她不仅有过人的才华,更重要的,是她还有一颗似男子般,忧国忧民的心。她有时候活泼温婉,有时候却凄惨婉约,有时候她又刚强坚毅甚至是豪情万丈,不似个女子。

李清照不仅词美,诗同样很美

李清照一生,创作出很多优美的词作,像"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还有著名的《鹧鸪天·桂花》"自是花中第一流。"

这些脍炙人口的经典,都是词作,所以大家都会认为李清照善于词而疏于诗,其实不然。李清照也写下过很多千古绝唱的诗,李清照的诗同样是很有特点的。那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也正是这首词,李清照向大家展示了她豪气冲天的一面。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这句诗来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很特别的作品,通篇很是霸气,她在诗中骂人,不止是骂她的丈夫,还在骂当时所有的男子,但是整篇又一个脏字都没有,果然是与众不同。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首诗除了霸气以外,读起来也很上口,短短几句,写得很深刻。她在写这个诗的时候,正是金兵打进来的时候,还把宋徽宗和宋钦宗两个皇帝给带走了,从此北宋就灭亡了,剩下的人都逃到了南方,这时候她的丈夫在知府任职,城中很乱,但是他并没有带人去平叛,而是选择了逃跑,这也使李清照很不满意,于是写下了这首诗,除了骂自己的丈夫,也在骂当年那个时代的男子。

从古至今,每次到了危急关头,总有些女子可以出现,肩负起重任,表达自己的想法,李清照的这首诗表明了自己的立场,希望当时的男子能够起来反抗,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肯站出来,所以她的内心很悲痛,这首诗读起来也很是伤感。前两句很是霸气,也表达了自己坚定的信心。大意是一个人生在世间,成为了人中的俊杰,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就算是死了,也要当英雄。短短的两句,既霸气又有气势,诗人也是用这种方法来鼓励当时的男子们,希望他们能去参军,反抗金兵。

后两句就更加霸气了,人们不管是在什么时候都还记得项羽,就是因为他的勇气,他不愿意苟活度过江东。项羽是我国史上很厉害的英雄,关于他的记载,都是在说他身上的英雄气概,感动了很多人。诗人这样写,就是怒斥当时的男子们苟且,不愿面对金兵,最后才使得北宋灭亡。也许她当时恨不得自己是个男人,能够撑得起这些重任,也就不至于看着自己的丈夫和这世间胆小的男人们如此生气了。

鸿雁说

李清照这一生写了很多的作品,只不过是她的词很出名,使得人们忽略了她的诗。这首诗就很经典,女子写的如此霸气又巧妙。主要是因为她当时在作诗的时候,内心很是悲愤,于是她就把悲愤用一种巧妙的方式,表现的非常到位。让我们从一首小小的诗中,感受到了当时女才子的独特才情,就算是骂人,也一个脏字都没有,骂的还如此有水平,估计也只有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