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制度是满族人一手筹建的一个全民皆兵模式。它是清朝的初始阶段为了适应满族人的发展而逐渐筹划设立的,一直沿用到清朝初期逐渐形成完善制度体系,为大清王朝的全国统一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八旗制度刚开始建立的时候,最大的特点就是兵民为一,全民皆兵,意思是只要是满洲人,都要归属于八旗体系。而且八旗模式包含很多方面的功能,既有军事板块,还有行政和生产等方面的板块。努尔哈赤时期的八旗兵在日常的时候要下地干活或做一些其他的生产劳动工作,假如战争一旦爆发需要作战的时候,则会拿起武器弃农从军,而且需要自己解决兵刃口粮。直到满洲入关以后,这种模式逐渐被完善,拟定了八旗常备兵制度和兵饷制度,八旗兵也从农民军摇身一变成了职业军人。
八旗基本分为三种,即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意义是重装部队,而满洲八旗和蒙古八旗主要是骑兵连队,士兵也分为三个等级,即马兵、战兵和守兵,这三种兵种的月薪不同,依次减少。八旗兵种中并不是所有的旗都归皇帝直接管理,皇帝仅有其中的三个旗,就是正黄旗、镶黄旗、正白旗,所以这三旗称之为上三旗。其余五旗称之为下五旗,由满族的其他官员统治。清朝定都北京之后,满洲八旗的精锐遍布北京城周围,北京的毎个城门都有八旗精锐驻扎,民间百姓称八旗兵为禁旅八旗。
八旗制度是满族人得首领努尔哈赤建立的。他起初把自己军队分为了四旗,分别用不同颜色的旗帜为标志,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但是随着军队人员的增多,军事力量的加强,四旗已经不能很好管理部队了。于是在原来四旗上镶了边框,组成了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和镶蓝旗。至此,八旗制度基本完善。
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是上三旗。正黄旗一共约有十五万人,是八旗之中人数最多的一旗,它有92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约3万兵力。索尼、纳兰性德和晚清的几个皇帝都出身于正黄旗之中。镶黄旗共有两万六千的兵力,84个佐领、2个半分佐领,总人数约有十三万人。属于这一旗的名人有孝和睿、慈安太后以及名将福康安等。正白旗有86个佐领,约2万6千兵力,总人口达到十三万。康熙皇帝、乾隆皇帝是出自这一旗的。
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和镶蓝旗是下五旗。正红旗拥有74个佐领,兵力有2万3千,总人口约11万5千人,和珅是出自这一旗的。镶红旗有86个佐领,兵力2万6千,总人口也有十三万左右。剩下的镶白旗、正蓝旗、镶蓝旗也有雄厚的兵力与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