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花=远视?

如题所述

远视与老花就是通常说的“远视眼”和“老花眼”,二者在形成原因以及生理上是完全不相同的:
一、“远视眼”当眼球的调节作用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在视网膜之后会聚形成物像。远视眼多因眼球前后径变短或是因小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变小,房水及晶状体屈光度减少等所引起。
二、“老花眼”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年过40岁的人,由于晶状体的硬化,调节功能逐渐减弱,小部分是睫状肌衰退,产生看近困难,需配戴老花镜。老花发生的年龄并不一致,这与本人的屈光状态及各人工作性质有关。一般40岁以前的正视者不需配戴花镜,远视眼者其近点距离较正视者远,但两者的调节力的减弱并无差别,因此,同龄人远视较正视眼者早出现花眼现象。
远视与老花的调节方式相同,都是采用凸透镜矫正,但两者镜片的打磨方法不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2-07
远视与老花两者之间是截然不同的,远视是一种疾病,而老花不是疾病。
老花眼是一种生理性改变,年过40岁的人,由于晶状体硬化,调节功能逐渐减弱,于是看近困难。而远视眼是调节作用静止时,平行光线进入眼内,在视网膜后形成焦点。其原因是由于眼球前后径变短,或因小角膜、晶状体弯曲度变小及晶状体屈光指数减小等引起。因此,老花眼和远视眼完全不同。但在戴用凸透镜矫正视力这一点上是相同的。此外,老花眼出现症状与本人的屈光状态及工作性质有关。一般在40-50岁时发生老花眼,但如果有远视眼未矫正,老花的出现要比正视眼者为早。

远视眼是眼病中常见的屈光不正,它是因眼球在无调节情况下外界景物的成像聚焦于视网膜后,不能看清物体。远视眼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①看近物和远物都不受影响:多见于青少年轻度远视患者,它可以通过眼球的睫状肌及富有弹性的晶状体进行自身调节看清物体。
②看近物不清楚,看远处物体较清楚:这些患者远视度数一般较深,或因年龄增大,调节能力减弱而表现出来。
③远近物体均不能看清楚:这是较严重的远视,远视眼在儿童时期多属于生理性的,一般不需要用镜片矫正。而是及时补充视力营养,一般医生建议服用乐睛视力营养素,每天两包,坚持服用一段时间,视力可以提升,远视视力可通过眼球调节达到正常。
但若成年后仍有远视,则是眼球发育不完善的结果。这里特别提出的是远视眼并不是人们想象中能看清远处物体,实际上它看远看近都不清楚,需要眼球进行调节来看清物体。
随着年龄的增长,一般在45岁左右,睫状肌的调节功能和晶状体的弹性开始生理性衰退,看近时特别是阅读小字感到力不从心,需将阅读物放在眼前远一些的地方才能看清。以后看东西时间稍长些可出现眼酸、眼胀、视物模糊,甚至头痛、头昏、恶心、呕吐,这些都是因老视而带来的一系列视疲劳的症状,这时需配用一副合适的眼镜来补偿眼睛调节能力的减退,所以远视眼与老花眼并不是一回事。
老花眼可通过眼科医生对视力的检查确定所需要配戴眼镜的度数,一般按30厘米视物清楚为标准。40岁可戴100度的老花镜,45岁可戴150度,以后依此类推,每隔5岁可增加50度,60岁需戴300度,以后就不必增加了,因为读书距离为33厘米,需要300度的调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