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第一首诗,你知道是什么吗?

如题所述

我记得我小时候上学学的第一首诗就是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那时候还不叫这个,我的语文课本上写的是《草》,而且只有前四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熟悉的诗,上至九十九下至刚会走都会背诵这首诗。这不但是我接触的第一首诗也是白居易写的第一首诗。是在他未满16岁时候写的。十六岁的才子就能写下千古绝唱,实在可敬。

时间变久,书也改了版,我弟弟学的时候就叫《赋得古原草送别》,并且加上了后四句。这首诗虽然赞颂的是原上之草,但是更深意义上是歌颂了生命的伟大。野火是烧不尽野草的,春风来了他还会再次生长。一个未满十六岁的孩子能有这样的觉悟,的确算的上一代才子。

白居易的一生也算是艰苦。出生于乱世,后来升官。因为一个言官要管破案之事被贬。沦为江州司马偶遇琵琶女,写下了千古绝唱“同时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被召回京后,又任职苏杭。路遇至交元稹。但是晚年的生活似乎变得有些放荡,写下了“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之词。毕竟辛苦了一辈子,到头来要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后去世于洛阳,谥号“文”。一代唐诗名家就此落入尘埃。

从十六岁时写下的第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开始到最终的去世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就让他成为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给人们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他的第一首诗《赋得古原草送别》。因此白居易的第一首诗就是就是这首所有人都会背的《赋得古原草送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10-29

可越是到晚年,白居易的狐狸尾巴越是藏不住了。据说,晚年的他好色到了病态的地步,豢养了不少的家妓,手把手教她们唱歌跳舞,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时,都会把元稹给带上,世称“元白”。除了他们一起倡导过新乐府运动之外,他们生活中也确是一对好基友,没事儿就互相唱酬。话可绝非等闲之辈,先后侍奉过12位节度使,才情自是没话说。结果二人干柴遇烈火,在成都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同居生活。

溪”,当时元稹在浙东担任观察使,你以为去浙东很容易吗?中间可还隔着个湖南(武陵溪)呢。言下之意说,元稹在浙东又爽上了,你想倒追恐怕也追不成了,还不如回头跟我共赴天台仙境,岂不美哉?正所谓“朋友妻不可欺”,白居易这事儿干得可有点过火了。

不过好在人家薛涛根本没鸟他,后来白居易自己估计也后悔了,所以在《白氏长庆集》时,压根就没收录此诗,而是将其收录在了稹看呢?

第2个回答  2017-10-31

据我所知,白居易的第一首诗就是大名鼎鼎的,你我小学时候课文都背诵过的这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怎么样,是不是觉得相当熟悉?

这首诗起承转合非常分明,言辞没有太多修饰,通俗易懂,但又借物咏志,皆有野草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来比喻人坚韧不拔的精神。其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更是被广泛使用,经久不衰。据说白居易刚刚做这首诗的时候只有十六岁。那时候白居易独身一人从江南来到京城,想要通过自己的才学谋取功名。在考试之前,白居易特地拜会了当时一个比较有名望的名人大家,名叫顾况。白居易在拜会顾况的时候就献上了自己的作品,其中就有这篇诗。然而顾况看白居易年纪轻轻,内心并不是很能瞧得起他,于是就打趣他说“长安米贵,白居大不易”之类的话。顾况在此拿白居易的名字来打趣他,已经是非常颇具有讽刺的意思了,又在这句话当中暗指在京城长安混口饭吃不容易,大有让白居易知难而退的意思。然而当顾况读到白居易的这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之时,不禁大为赞叹,想不到这样年轻的后生竟然如此才华横溢,简直前途不可限量。于是顾况连声说:“道得个语,居亦易矣。”额,顾况先生,您这脸变得也是够快的,比我翻书还快。

无论如何,年轻的白居易凭借这首诗一举成名,也为后来创造脍炙人口的佳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