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这句话是什么文言句式? 译文:(他们的

“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这句话是什么文言句式?
译文:(他们的声音)如金石般悦耳,(他们的德行)如美玉般晶莹发亮。

方响则金声,比德则玉亮。语出《世说新语 文学》,这个句子的句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关键是其中的词类活用:名词作状语。金、玉都是名词,在这里分别作了声、亮的状语。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7-27
这不属于语法上的“文言句式”范畴,而是修辞形式上的对偶,称为“骈句”,与“散句”对应。
骈句指骈文中的对仗句。古文言没有骈文,汉代开始,文人开始注重文句的对仗、声韵美,将声调和对偶用入文中,出现了辞藻华丽的骈文。骈文多用于“赋”,汉代的“赋”发展极快,六朝最为兴盛。骈文虽然极美,但泛滥成灾也不可取,所以,后来有韩愈等人的古文运动,提倡散文,限制骈文。
问题中的句子,属于早期的骈句,多为单句对仗。后来,骈句更出现了复句的对仗,句型以四字句+六字句为主,俗称“四六句”。如《滕王阁序》:“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骈句的对仗分为一般和工整两类,工整的骈句与对联、诗词对仗一样,一个好的骈句就是一副对联,人们常见的古建筑楹联,多为骈对。它的单句中字数、语法关系、节奏比诗词的律对灵活,但双句的对仗又极为严格。
当代有很多辞赋作家,都擅长骈句。如果用文言文形式写文章的话,结尾部分用点骈句,能起到点睛的作用。如,我本人的某篇文言小说,结尾就如此。乱曰:酒醉繁华,三公失安舟之舵;金迷盛世,九卿得温柔之乡。歌舞杭州,非北望原有错;后庭商女,纵水月亦无光。春芳歇于莺啼,百花将谢;鼙鼓止于管弦,万马失缰。兴邦首自居安思危,安民先必卧薪尝胆。谨哉斯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