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皇帝头上戴的王冠叫什么?前边垂有多少串串珠子?代表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九旒冕。“旒冕”是古代天子、诸侯在重大仪式上戴的前后坠有玉珠的礼帽,在古装剧中经常能够看到。据《明史》记载,明朝天子之冕前后分别垂着12道旒,每道旒上有赤黄青白黑共12颗玉珠

(夏商周时代) 男子礼服 冕服: 是礼服中最尊贵的一种,冕服均在祭典中穿著,是主要的祭服。其服式主要由冠、衣、裳、蔽膝、大带、舄(礼鞋)等要件所组成。冕服的主体是玄(黑色)衣、纁(黄赤色)裳、冕冠,衣裳上面绘绣有章纹、冕冠上则有旒。 天子在举行各种祭祀时,要根据典礼的轻重,分别穿六种不同格式的冕服,总称六冕,天子在最隆重的典礼时,穿十二章纹冕服,戴十二旒冕冠,冕服上的章纹数与冕冠上的旒数是相应的。下身前有蔽膝,天子的蔽膝为朱色,诸侯为黄朱色。鞋是双底的,以皮革和木做底,鞋底较高,称为「舄」。 十二章纹中,上衣六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用绘。下裳六章: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用绣。所有章纹均有取义:日、月、星辰,取其照临;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一种雉鸟),取其华丽;宗彝,一种祭祀礼器,后来在其中画上一虎、一长尾猴,虎取忠勇,猴取慎终追远;藻,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粉米,取其滋养;黼(斧形),取其决断;黻(作「亚」字形),取其明辨。只有皇帝能用十二章,公爵能用九章,侯、伯只能用七章,以下递减,这就当时祭服制度的基本内容。弁服: 其隆重性仅次于冕服,衣裳的形式与冕服相似,最大不同是不加章。弁服可分为爵弁,韦弁、冠弁等几种,它们主要的区别在于所戴的冠和衣裳的颜色。女子礼服 祎衣:为王后从王祭先王的奉祭服。褕翟:为王后从王祭先公和侯伯夫人从夫助祭服。是青色衣,画褕翟(雉鸟)纹十二章纹,褕翟羽色亦为五采。阙翟:为王后从天子祭群小和子男夫人从君祭宗庙祭服。是赤色衣,刻赤色缯的翟纹。鞠衣:为王后率领命妇祭蚕神告桑的礼服,亦为诸候之妻从夫祭宗庙的祭服。展衣:又称襢衣为王后礼见王及宴宾客的礼服,亦是卿大夫之妻从夫君祭宗庙的祭服。禄衣:为王后燕居时的常服,亦为士之妻从夫助祭的祭服。纯衣:为贵族之女的嫁衣。 一般服饰玄端: 自天子至士皆可穿,为国家的法服,天子平时燕居之服,诸侯祭宗庙也穿玄端,大夫、士早上入朝、叩见父母也穿这种衣服。玄端,衣袂和衣长都正2.2尺,正幅正裁,玄色,无纹饰,以其端正,故名为玄端。 深衣: 一般用白布制作,深衣是上衣与下裳连成一起的长衣服,但儒家学者为了继承上代传统观念,按规矩在裁剪时仍把上衣与下裳分开来裁,然后又逢接成长衣,以表示尊重祖先的法度,因为「被体深邃」,所以称为「深衣」。

参考资料:http://www.huoshen.com/community/bbs/bbs_xianshi.php?id=413510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10-07
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里提到,为了参加各项礼仪,万历皇帝需要频繁地更换冠服,有时一日达数次之多。万历皇帝的冠冕也各式各样、千奇百怪,有一种是金丝制作的,精美绝伦,但又不同于欧洲式的全金属皇冠;有一种叫做“冕”的,形状颇像欧洲学者所戴的“一片瓦”,不过冕上的布板是长方形而非正方形,它的前后两端还分别缀着12串珍珠。你会想,这挂在皇帝周围的48串珍珠究竟起什么作用呢?黄仁宇的分析入木三分、令人震惊:“这种珠帘是一种有趣的道具,它们在皇帝的眼前脑后来回晃动,使他极不舒服,其目的在于提醒他必须具有端庄的仪态,不能轻浮造次。”换句话说,皇帝的举手投足必须合乎礼仪,如果胆敢轻举妄动,那些珠帘就会击打他的头部表示警告。这样看来,皇帝的冠冕戴着并不好玩,做皇帝也不是一件那么轻松的事情。
参考资料:《万历十五年》
第2个回答  2005-11-05
皇帝头上戴的交冕,有13串珠子
第3个回答  2005-11-05
皇帝头上戴的叫冠
冠上面要加冕
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语;
冕的上面有块长方形的搓板,叫延。
延的前后沿都挂着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挂12串,诸侯挂10串。挂旒的目的是提醒天子,对待臣子要宽容,谁能没有过失呢?该闭一只眼的时候就闭一只眼,象隔着帘子看人一样,不要总是明察秋毫。
冕到耳朵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块玉,
叫"充耳";
所以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成语
第4个回答  2005-11-08
皇帝头上戴的叫冠
冠上面要加冕
所以有"冠冕堂皇"的成语;
冕的上面有块长方形的搓板,叫延。
延的前后沿都挂着一串串的玉石珠子,叫做旒。天子挂12串,诸侯挂10串。挂旒的目的是提醒天子,对待臣子要宽容,谁能没有过失呢?该闭一只眼的时候就闭一只眼,象隔着帘子看人一样,不要总是明察秋毫。
冕到耳朵的地方左右各有一块玉,
叫"充耳";
所以有"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成语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