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一般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音乐歌词的特点
中国古代歌词,包括歌词和曲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学与音乐结合的最为紧密、最为普遍的形式,因此也是音乐文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歌词有悠久历史,是古代最早出现的文学体裁之一。它是诗和歌唱两种不同门类艺术形式的交叉和结合。追溯至原始社会,诗歌、音乐、舞蹈在它们的初始时期,是紧密联系、融汇在一起的,往往是以原始综合艺术形式出现。最初的诗和歌是密不可分的,诗也称“诗歌”,即是明证。古老的诗,如《诗经》中的三百多首,几乎都是能唱的,这时的诗与歌词没有什么界限。随着文学的发展,诗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形式走上文坛,它循着自己的审美要求,在结构形式、语言表现、声音韵律等方面逐步完善,愈加规范,而不顾及歌唱的规律和要求。为适应歌唱的需求而专门创作(包括口头和书写形式)的文学作品—歌词,也逐渐循着自己的规律发展而形成特色。但是,歌词和诗有着水乳交融的关系,很难把它们截然区分,为了研究的需要,有必要对歌词做一界定。歌词的首要特征,是它的可歌唱性。由于音乐记录手段的限制,现在已经很难完全从音乐角度论证古代文字作品的可歌唱性,因而需要从诗歌产生过程分析。它的可歌唱性从产生形式上论证,主要有三种。第一种,依词度曲式。就是先有了词,根据词作曲。这在现代歌曲作法中是通例,而在古代则是少数。主要原因是受音乐艺术发展水平的制约.这类作品绝大多数是专门为歌唱而作,也有少量虽然原作者并不是专为歌唱而作,但曲作者出于对词的欣赏或歌唱者的需要,而专门为它作曲,也称“自度曲”。这部分歌词多数在题目和内容中有所注明,有些没有注明,则需寻找根据。第二种,依曲制词式。这是在民歌和文人词、曲子词、散曲创作中普遍采用的形式,按相对固定的曲谱对于歌词字数、音韵的要求而创作。古代绝大多数曲谱都有自己的名称,如词牌、曲牌和民歌中的腔、调等。这类诗词也是专为歌唱而作的,除个别民歌外,一般都注有曲调名称(词牌、曲牌、腔调名)。第三种,依声填词式。由于歌词创作满足不了歌唱的需求,一些艺人、歌者就选取一些现成的诗当作歌词,填到原有的曲谱中演唱,这种情况在唐、宋十分常见。艺人、歌伎重声而不重词,他们要求声拍的相和与音韵的和谐,对内容和诗体的选择并不苛刻。这些诗被充作歌词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协音律、易上口的诗歌自然能获得较多的机会。这类歌词数量不少,对它们身份的确定要寻找可靠的歌唱依据。歌词的另一特征是它的抒情性。“诗言志,歌永言”,歌曲以抒情言志为能事,自古而然。当然不排除有叙事成分的歌曲,但数量相对较少,而且依然是以抒清为主。像《木兰辞》那样的叙事歌曲,并不追求完整的故事情节,抒情仍占重要地位。随着唐、宋以来说唱文学和宋、元以来戏剧文学的发展,音乐文学呈现了日益多彩的丰富性。说唱文学和戏剧文学的特点是以铺陈叙事为主,有完整的故事情节,有具体的人物形象,这是它们与歌词的重大区别。在表演上有动作和说白,这是它们与歌唱的区别。因此,戏曲、说唱的唱词不应列人歌词范围。在曲艺说唱中也有极少数没有人物、情节的写景、抒情小品,如曲艺中岔曲、牌子曲的一些抒情小段子,具有歌词的文学特征,但它在曲艺说唱中一般只是作为铺衬。在歌词发展史上,民间歌词和文人歌词,是贯穿始终的两个组成部分,形成了歌词的两条发展脉络。民间歌词以它浓厚的生活气息、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新鲜活泼的表现方式展现了巨大的魅力和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歌词的本源。但是由于它出自社会下层的民间,且多以口头方式流传,在文学表现上比较粗陋,很少受到上层社会和文人重视,在封建社会的文坛上难以立足,能够刊印、保存、流传至今的,数量极少。在文学发展的历史上,总有一些敢于突破传统观念的文人,根据自己的情趣爱好或社会的需要,不断从发展着的民歌中汲取营养,加以取舍,以自己辛勤的创作把民歌形式完善、提升,逐渐形成新的上层文学形式。这些被“雅化”的歌词形式成了文人的专利,日渐远离现实、远离歌唱而枯萎,再逐渐被新的形式所取代。这是文人歌词和诗歌发展的轨迹,也是上层文学源于民间文学而上升发展的一般规律。今天我们研究古代歌词发展时,应努力使这两部分都能如实反映出来。
回顾了下古代歌词的演变以及其与诗歌相区别开的特性。紧接着我们关注下现代歌词的演变是怎么样的。
在我国的流行歌坛,就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即歌词从歌曲的次要地位上升到平等地位,进而又上升到主要地位。这种状况 的改变是七、八十年代的事了。罗大佑的作品面世以及台湾校园歌曲的出现,可以称为是流行歌坛的一次革命,起到了移风易俗、推陈出新的作用,引发了港台流行歌坛创作上的大繁荣。现代流行歌词我们以方文山为代表进行艺术分析。方文山,因其自成一格的作词方式而在华语流行乐坛独树一帜。他以作诗的方式填词的风格让很多当代的词作者望其项背,难以超越。他的歌词中,处处闪现着中国传统诗词的典故和传统文化的元素,并以蒙太奇的方式流动地展现在听众面前。人们欣赏方文山的歌词,不仅是在品评一首普通的音乐作品,更是引发他们进一步去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魅力之所在。
歌曲是词 、曲相结合的一门艺术,它作为最大众化的、最易于人们所接受的、也可以说是最短小的(当然也有较长大的)音乐作品,长期以来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也正因为它短小,要写出新颖的、有个性、有特点并能够广泛流传开来的佳作也并非易事。 一首好歌,通常情况下先要具备简练、感人、富有诗意和音乐性,然后再根据词意谱写出动听的曲调。歌词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先谈谈歌词本身的功能。所谓歌词就是合乐的唱词,它通过一定的节奏、旋律吟唱出来,变成声音。或粗野或柔顺,或明快或舒缓,或叙说或抒情,等等。据我体会 ,歌词深受大众喜爱源于其自身的功能, 大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佐证。其一 ,由于歌词是配乐演唱之辞,“言为心声”,歌词具有强烈鲜明的抒情性。“救 勒 川 /阴 山 下/天似弯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歌气势雄浑,帮助我们认识救勒族的游牧生活,极富启蒙和审美教育功能,一直被选人小学生语文课本,不正说明了歌词的魅力吗? 其二,歌词深受大众喜爱是由于其本身的娱乐性。从古到今,凡有人群的地方便有歌声不绝于耳,有的歌唱劳动的愉悦欢快,有的歌吟生活的闲适舒畅,有的宣泄劳累之后的轻松惬意,还有的则抒发安度太平盛世的梦幻憧憬。歌词独具回环往复之特性,人们“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磋叹之,磋叹之不足,故咏歌之。”那些赞叹之辞是颂歌,那些哀痛之言是悲歌,那些春动之语是情歌,那些风云之声是战歌。只有暴风骤雨过后,才有清新宁静之感,只有发泄淋漓尽致,方能享受愉悦轻松之快。人生之乐莫过于一吐为快也。歌词配乐演唱,或呐喊呼号,或娓娓道来,令人心旷神怡,清爽无比。其三,歌词深受大众喜爱原由,乃因其具有广泛的广告宣传效益。家喻户晓的那首唐代杜牧的《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今日“杏花村”之品牌正是源于此,这说明人们在享受到产品带给人们的实惠的同时,也让人们领略到诗词的意境之美我羡慕当今的词家,也嫉妒写词的人:歌词悄然走进现代人的生活,令某些无法插上音乐翅膀的新诗望洋兴叹。歌词啊,正带着强烈的情感的力量,撞击着世人的心灵!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2

  歌词一般的特点是,唱起来顺口,带有强烈感情,想要表达某种事情欲望的感情,有着深刻含义,或者只是觉得唱起来很不错,有时会加入平常遇到的一些事情作为歌词内容

    歌词,顾名思义,是一首歌的词语,是一句话但是要用唱的方式唱出来,所以,首先,歌词要有一个连贯性,唱起来的时候可以衔接的上

    有的人唱歌是为了抒发一些感情,所以很多歌词中就融入了这种感情,但是也不可否认有一些人的歌名与歌词根本就是牛头不对马嘴

    有的人是根据歌词去命名歌名,有的人则是围绕歌名创造歌词,一句好的歌词,发人省醒的歌词,可以弥补歌曲的唱功不足问题

第2个回答  2009-03-10
简短,押韵,易读
有人说:“一首好的歌词就是一首好诗。”这句话不完全,因为一首歌词如仅仅是
一首好诗是不够的,歌词与诗是不尽相同的,其最重要的不同于:诗是即可读有可听的

,且以读为主;而歌词则是主要是用于听的,所以歌词必须直白,意浅,口语化,

而不是很艰涩,费解,寓意深奥。

(1)主题明确,内容集中。

如《太委屈》,主题很明确,就是太委屈。内容呢?也很集中,每句话都在讲有关“委屈”的事。

有许多歌词都是这样的:从开头到结尾只说一件事,以免写多了写的太散或写跑题了。

(2)通俗易懂,易学易记。

如《心太软》,就像朋友聊天一样,歌词写的很随意,自然:“你总是心太软,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算了吧,就这样忘了吧,该放就放,再想也没有用……”

(3)节律有序,有谐有韵。

歌词不要写的太自由,太散漫,太没节奏。如下面的歌词:

天气真棒

我准备开着我那非常漂亮的小别克车

带上朋友去玩

朋友说很好

我们就这样高高兴兴地起程

在这一例中,段式为五句先不说,所有句子的字数都不相同,所有的句尾都不押韵。这样的歌词会让

作曲者无规律可寻,无所适从。不是说特绝对无法谱曲,只是说他为他谱曲的难度要增大好几百倍。

(4)语言凝练,形象生动。

一首好歌,总是有一两句让人过耳不忘,一次性记住的歌词,如下面的句子:

“月亮代表我的心”,“路边的野花你不要采”,“跟着感觉走”,“爱江山更爱美人”,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你知道我在等你吗”,“对面的女还看过来”,“你到底爱谁”

“最近比较烦”……类似这样生动,难忘的句子,是我们在歌词创作中应该追寻的。

参考资料:http://cystanley.blog.sohu.com/7176952.html

第3个回答  2009-03-10
都是在讲一个故事或事情,简短,押韵,易读,内心的感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3-10
有很多歌都是每句开头或最后一个字的韵母(an,en,in,un,ang,eng,ing,ong..)一样 。如《最后一个夏天》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