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的生活背景

要方志敏入狱前的

1935年1月29日方志敏在怀玉山区被俘,当晚写下了《方志敏自述》。2月2日他被押至南昌,囚于蒋介石驻赣“绥靖公署”军法处看守所。2月5日起,方志敏即正式开始了狱中写作,至8月6日英勇就义,六个月间他以一腔热血写就16篇文稿,计14万余字。[12]从某种意义上讲,在狱中方志敏迎来了写作的巓峰期。

以最后的生命与心血结晶凝成的狱中文稿在作者生前精心安排下复制四份后从囚室传出。以后这些文稿辗转反复 ,有的散佚民间,有的流向海外。但上苍有眼终有两路经反复磨难传送到了终点 —— 在上海的中央。方志敏狱中文稿得以面世,使后人有了认识这位为信仰、为事业献身的志士的机会。狱中文稿中有多篇谈及死,而“视死如归”是其共同的主题。多么沉重、黑暗的狱中生活,可作者却用异样清新、优美的文笔,抒写了一位甘愿《清贫》、挚恋《可爱的中国》的革命者的襟怀。然而作者最放心不下的还是根据地和红军——历史!教训!建议! 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这便成为他生命的最后奉献!读这些血写的文稿,我们才真正领悟“文章千古”的含义。
参考资料:http://www.people.com.cn/GB/shizheng/252/5252/5253/20010524/473530.html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0
  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信江、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代理政治委员、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的红旗章。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时表和一支自来水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文章。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当时才36岁。
  1935年8月6日于南昌就义。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 其中《可爱的中国》节选改编后被选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三单元第一课。

参考资料:http://baike.baidu.com/view/10603.htm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3-17
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上饶市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信江、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代理政治委员、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的红旗章。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被捕那天,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方志敏全身,除了一块时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诚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写下了《清贫》《可爱的中国》等文章。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下沙窝英勇就义,当时才36岁。
1935年8月6日于南昌就义。遗骨现安葬于南昌市郊梅岭。 其中《可爱的中国》节选改编后被选入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第三单元第一课。
[编辑本段]名人名言
1、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方志敏
2、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为着共产主义牺牲,为着苏维埃流血,那是我们十分情愿的啊!---------------------方志敏
3、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方志敏
4、目前的中国,固然是山河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方志敏
5、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 ---------------方志敏
6.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方志敏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类别:理想 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 类别:工作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类别:真理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类别:信仰 我们活着不能与草木同腐,不能醉生梦死,枉度人生,要有所做为! 类别:人生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 类别:成功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仍是宇宙的真理! 类别:真理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 类别:事业 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 类别:事业 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 类别:信仰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类别:人生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类别:人生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仍是宇宙的真理! 类别:信仰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类别:理想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 类别:理想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 类别:民族 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希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希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不希罕舒服柔软的钢丝床,宁愿睡在猪栏狗巢似的住所!
第3个回答  2009-03-10
方志敏,1899年生,江西省弋阳县人。1922年8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3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8年1月,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先后任赣东北省、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10军、红11军政治委员,中共闽浙赣省委书记。他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后,潜回赣东北,恢复中共基层组织,组织农民武装。次年1月领导弋阳、横峰起义,进行游击战争,开展土地革命,组织工农政权,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历任中共江西省委书记,信江、赣东北省和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红十军代理政治委员、赣东北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十一军政治委员、红十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等职。曾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主席团委员,并获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授予的红旗章。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至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7日在江西玉山陇首村被俘。
第4个回答  2009-03-11
《可爱的中国》,写作时间是1935年5月2日。当时日本的全面侵华战争还没爆发,但“九·一八的炮声却震撼了每一个有起码民族情感的中国人的心。作为红十军的创始人,方志敏在红军开始长征的时候,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总司令,但在进军的路上,不幸因叛徒出卖而落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手中,最后英勇就义。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48687274.html?fr=qrl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