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诗中借助诗中表示色彩加以想象,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提示:答案须扣住“青”“碧”“日”“帆”四个字,描绘出佳木葱茏,澄江如练,红日、白帆相映成辉的图景)。

请借助诗中表示色彩的词语加以想象,用简明的语言描绘出诗中的图景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彭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在耸立的高山之间,在喷薄而出的红日映衬下,急驶而来一叶孤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9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郁郁葱葱,互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映着红日,从天边飘来。
第2个回答  2009-03-21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诗人,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天门山从中间断开,给楚江让出奔泻的通道,碧绿的江水,滚滚东流到这里,可是又旋转向北流去。两岸青山相对峙,双峰耸立,在那天水相接之处,一片白帆沐浴着灿烂的阳光,从天边飘来。
第3个回答  2009-03-24
1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3天门中《望天门山》这首诗写了碧水青山,白帆红日,交映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面。但这画面不是静止的,而是流动的。随着诗人行舟,山断江开,东流水回,青山相对迎出,孤帆日边驶来。景色由远及近再及远地展开。诗中用了六个动词“断、开、流、回、出、来”,山水景物呈现出跃跃欲出的动态,描绘了天门山一带的雄奇阔远。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三、四句把浑阔茫远的水势,写足了,写活了。 一、二句写出了天门山水雄奇险峻不可阻遏的气势,给人惊心动魄之感。 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4个回答  2009-03-26
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唐代诗人,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
这首诗前两句用铺叙的方法,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流的气势。诗人不写博望、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却说山势“中断”,从而形象地写出两山峭拔相对的险峻:“楚江开”,不令点明了山与水的关系,而且描绘出山势中断、江水至此浩荡而出的气势。“碧”字明写江水之色,暗写江水之深;“回”字描述江水奔腾回旋,更写出了天门山一带的山势走向。后两句描绘出从两岸青山夹缝中望过去的远景,“相对”二字用得巧妙,使两岸青山具有了生命和感情。结尾一句更是神来之笔,一轮红日,映在碧水、青山、白帆之上,使整个画面明丽光艳,层次分明,从而祖国山川的雄伟壮丽画卷展现出来。
第5个回答  2009-03-27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彭湃。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巍峨险峻,在耸立的高山之间,在喷薄而出的红日映衬下,急驶而来一叶孤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