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文人雅士给解释一下这几首诗的意思,有加分哦!

1.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哪忍折,莺怜枝嫩不堪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行。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2.
把酒花前欲问公。对花何事诉金钟。为问去年春甚处。虚度。莺声撩乱一场空。
今岁春来须爱惜。难得。须知花面不长红。待得酒醒君不见。千片。不随流水即随风。

3.
把酒花前欲问君。世间何计可留春。纵使青春留得住。虚语。无情花对有情人。任是好花须落去。自古。红颜能得几时新。暗想浮生何时好。唯有。清歌一曲倒金尊。

4.
人已老,事皆非。花间不饮泪沾衣。如今但欲关门睡,一任梅花作雪飞。
老人无复少年欢。嫌酒倦吹弹。黄昏又是风雨,楼外角声残。
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万里东风,国破山河照落红。
今古事,英雄泪,老相催。长恨夕阳西去,晚潮回。

这几首诗的出处,作者,写作时间,详细含义,作者出于什么原因写出此诗此词,表达了作者什么的思想感情,最好逐句逐字给翻译一下!谢谢各位了!

1.
北宋 欧阳修 《望江南》

不是编课文的,不知道老欧阳当时想什么想表达什么!这个是词牌名,他写的词,不少人都写过望江南,所以个人以为他只是想写了才写的,没想表达什么……场景应该是听着小曲哼着哼着就写了吧!不过关于这个诗有野史记载说他“盗甥”。有兴趣自己查下吧!

翻译(没资料只能自己翻译):江南的柳树啊,枝叶幼小尚小未能形成树阴。人因为那枝叶纤细不忍心折断,黄莺因为那枝条稚嫩不忍(站上去)吟唱。等到春意深了,十四五(这里不知道是做什么意思,猜测直译应该是是月中、十四十五号的时候),得了空抱着琵琶再去看。堂上少女在玩簸钱(古时候一种少女玩的游戏)我(作者)从堂下路过,以前见过就暗暗留在了心上,何况到现在呢?(现在更加心动了)

2.
北宋 欧阳修 <<六一词>> 定风波

还是没资料!同上!估计写百度百科的不喜欢老欧阳!

翻译(这个有的抄!找到地方比较省力!)
花前端起酒杯问一问先生,面对繁花究竟为了什么事要诉之于美酒。试问去年的春天那里去了,虚度了光阴,黄莺啼叫声声,到头来总是成空。

今年春天回来了,就应该当格外珍惜难得的春光。要知道花朵不会一直红艳。等到酒醒时分,您不见那千片飞花,不是随水东流,便是飘舞风中。

3.
还是欧阳修那老家伙……还是定风波……
还是没资料……不过估计这次是失恋了!估计对照上面的那守一问一答吧。

翻译(这次没的抄了~又得自己写……):
花前端起酒杯问一问先生,世间有什么办法可以留的住春天。纵然使的青春留驻了,也不过得到谎言而已。无情的花面对有有情人。任凭再好的花都得凋零。自古以来,再美的美女又能漂亮多久。心想这样的人生什么时候才有个头。只有,边饮酒边将心情寄在曲中倾诉了。

4.
宋 朱敦儒 《减字木兰花》

朱敦儒生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宋室南渡是在钦宗靖康二年(1127),朱敦儒年四十六岁。这首词是南渡以后的作品,作于朱敦儒四十六岁以后,故起笔便自叹“刘郎已老,不管桃花依旧笑”。这里暗用两个典故。中唐诗人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中有“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诗句。《再游玄都观》诗有“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诗句。刘郎与桃花的关系就是从这里来的。第二句用唐崔护《题都城南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是桃花与笑的关系。作者截去“春风”二字,与“老”字押韵。刘禹锡两度被贬,仕途坎坷,再游玄都观时,已五十六岁,进入老境。朱敦儒可能感到自己与刘禹锡有某些相似点,且又已入老境,故以“刘郎”自拟。“桃花”用在此处,一方面与“刘郎”有关,另一方面也含有某种象征意义。朱敦儒在靖康之难以前,在洛阳过着才子词人浪漫疏放的生活,从他的一首《鹧鸪天》词中就可以看出:“曾为梅花醉不归,佳人挽袖乞新词。轻红遍写鸳鸯带,浓碧争斟翡翠卮。”由于金人鼙鼓动地来,才惊破了他的佳人诗酒梦。国亡家破,南逃以后的朱敦儒一下子觉得自己变得衰老了。“桃花”没有变,“依旧笑”;而词人的心境却变了,变老了。尽管南宋统治者还在“西湖歌舞几时休”,而朱敦儒却对过去“佳人挽袖”,醉写新词的生活已经没有那种闲情逸兴了,所以他“不管桃花依旧笑”。他在《雨中花》词中也曾无限感慨地说:“塞雁年年北去,蛮江日日西流。此生老矣,除非春梦,重到东周。”又一次表现了他自感衰老的心情。

翻译:没空写了~睡觉了~起床再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19
江南柳,叶小未成阴。人为丝轻哪忍折,莺怜枝嫩不堪吟。留取待春深。十四五,闲抱琵琶行。堂上簸钱堂下走,恁时相见已留心,何况到如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