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牧童的意思

古诗牧童的意思

一、《牧童》的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牧笛逗弄晚风,悠扬悦耳,时断时续地从远处传来。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草地里休息了

二、《牧童》的原文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三、《牧童》的作者朝代

唐 吕岩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

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

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8-30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吕岩,字洞宾,一名岩客。礼部侍郎渭之孙,河中府永乐(一云蒲坂)县人。咸通中举进士,不第,游长安酒肆,遇钟离权得道,不知所往。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03-04
现代注释: 牧童 唐 吕岩 广阔的草原上绿草如茵,晚风中传来几声牧笛声。黄昏后牧童回家吃饱饭,蓑衣不脱就躺在明月下。 准确意思:广阔的原野上,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着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悠扬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家吃完饱饭,已是黄昏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掉,就躺在露天地里,观赏着明月了。
第3个回答  2020-05-08
现代注释: 牧童 唐 吕岩 广阔的草原上绿草如茵,晚风中传来几声牧笛声。黄昏后牧童回家吃饱饭,蓑衣不脱就躺在明月下。 准确意思:广阔的原野上,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着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悠扬笛声,笛声时续时断,随风飘扬。牧童回家吃完饱饭,已是黄昏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掉,就躺在露天地里,观赏着明月了。
第4个回答  2009-03-14
放牛的孩子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