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郭沫若的文学常识?

如题所述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曾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为当代著名文学、史学界权威人士,蜚声国际,致力于世界和平运动,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笔名沫若。
《郭沫若诗两首》的文学常识
天上的街市》赏析:湛蓝的夜空,街灯与明星交相辉映,说不清哪是街灯、哪是明星。诗的开头,巧妙地以街灯和明星互喻,随着迤逦远去的灯火和繁星,把读者引入“那缥渺的空中”,顿觉天上人间浑然一体。这样,第二节就自然而然联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接着,进一步驰骋想象的翅膀,具体描绘天上街市的神奇景象,奇就奇在这里陈列的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然而究竟有哪些珍品和奇物呢?诗人没有—一细说,恰好留给读者去细细寻味。在一片繁华的“天街”上,诗人更关心的显然是此间人们的生活状况。因而诗的第三、四节,便借传说中的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天街闲游,以印证他们生活的幸福自由。谁都知道,在原来的神话中,牛郎与织女扮演的是悲剧故事,他俩一在天河之东,一在天河之西,每年只有一次“鹊桥会”;而在本诗里,这一对情侣的面目已经焕然一新,他俩骑着牛儿过银河、游天街,无拘无束地共度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改动推陈出新,体现了诗人大胆的想象和对幻美的追寻,反衬出他对丑恶现实的不满和蔑弃。发人深思的是,天上的市街本是神异的幻境,诗人却把自己的愿望当作活生生的实景来描绘,而且写得如此真切。容不得半点怀疑。诗中还反复运用肯定性词语“定然”,更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执著追求。这一切,洋溢着浪漫主义精神,充分显示了郭沫若独特的艺术个性。 《静夜》赏析 诗中奇美的情景里,诗人自己也完全陶醉了:“月光淡淡”似雪像霜“笼罩着村外的松林”给人以梦幻的感觉。在这梦幻般仙境的上空是“白云团团”“漏出了几点疏星”给人以神奇的感觉。除了“漏”出的疏星里面还有些什么呢?真想掀开它的白色的似透非透的神秘的面纱看个究竟。怎么看不见天河呢?只是看见“远远的海雾模糊”,有光,有云,有星,有雾,这么神奇的地方,这么个迷幻的世界里,恐怕会有统人在岸边对着月亮流珠吧。这个极其神奇的想像,把读者引入了奇异的世外仙境,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像空间。 通过描写月夜松林的精致,想象“鲛人在岸,对月流珠”的画面,表达了作者的浓浓的思念之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15
原名郭开贞,生于四川乐山沙湾,幼年入家塾读书,1906
年入嘉定高等学堂学习,开始接受民主思想。1914年春赴日本
留学,这个时期接触了泰戈尔、歌德、莎士比亚、惠特曼等外
国作家的作品。1918年春写的《牧羊哀话》是他的第一篇小说。
1918年初夏写的《死的诱惑》是他最早的新诗。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他在日本福冈发起组织救国团体夏
社,投身于新文化运动,写出了《凤凰涅磐》、《地球.我的
母亲》、《炉中煤》等诗篇。1921年6月,他和成仿吾、郁达夫
等,人组织创造社, 编辑《创造季刊》。1923年、他在日本帝
国大学毕业、回国后继续编辑《创造周报》和《创造日》。
1924年到1927年间,他创作了历史剧《王昭君》、《聂莹》、
《卓文君》。1928年流亡日本,1930年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参加“左联”东京支部活动。1938年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理事。这一时期创作了以《屈原》为代表的6个历史剧。 他
还写了《十批判书》、《青铜时代》等史论和大量杂文、随笔、
诗歌等。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