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朝代阶段特征

如题所述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现在已经更新完毕,希望大家好好利用,这个含金量绝对高。

专题一: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时期

时期 政治 经济 文化

远古 禅让制、公天下 耒耜、刀耕火种、制陶、养蚕 原始文字、绘画

夏商西周 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 土地制度:井田制;耕作方式:奴隶集体耕作;生产工具:金石并用;手工业:青铜;商业“工商食官” 商代甲骨文、西周金文 。

春秋战国 诸侯争霸、分封制崩溃、改革变法、郡县制雏形 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铁犁牛耕;重农抑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都江堰、郑国渠 《诗经》、《离骚》、儒家创立和发展,百家争鸣、司南 孔子、商鞅变法。

先秦时期是我国由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是国家产生和完善,中华民族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1.政治上,启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西周确立嫡长子继承制,传承制度臻于完善。

(1)夏、商时期初步建立了地方管理制度,西周实行分封制,这种以宗法制为基础的政治制度,把国家管理与血缘关系紧密联系在一起,扩大了统治区域,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中央和地方权力秩序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也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

(3)春秋战国时期,争霸战争和各国变法,打破了旧的权力秩序,分封制逐渐崩溃。

2. 经济上

(1)农业经历了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青铜时代和铁犁牛耕等阶段,农业耕作方式不断改进并趋于成熟;土地制度经西周时期的国有(井田制),再到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夏、商、西周时期为官府垄断,春秋战国时期逐渐形成了官营、民营、家庭三种经营形态,手工业部门不断增加,技术不断进步。

(3)商业出现,并逐渐由官府垄断走向民间。

3. 思想文化上

(1)“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在文学领域,诗歌是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学形式(《诗经》、楚辞)。

(3)文字产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较为成熟的文字。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

秦朝时期:政治:秦始皇统一全国,确立了以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为主要内容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有利于加强各地经济交流。

文化:焚书坑儒政策,使儒学遭受到沉重打击,禁锢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两汉时期(公元前202年—至公元220年)

汉朝时期:政治:中央集权的巩固:汉初郡国并行,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并设置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监察。

君主专制的强化:汉承秦制,形成了中外朝制度,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选官制度:察举制、举孝廉

经济:农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了水利工程。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并获得“丝国”称号,东汉有青瓷。商业上专供贸易的市出现,时间地点都受到政府的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制度,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海陆丝绸之路。

科技文化: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中央集权制度的需要。科技上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出现了《九章算术》《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和《汜胜之书》等科技著作。文学上汉赋代表了当时文学的最高成就。

专题二:中国古代文明的成熟与繁荣——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

政治:中央机构的三省六部制开始形成,(注:三省制雏形出现于曹魏时期,六部制雏形出现于北周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官场(东晋四大家族:琅琊王氏、陈留谢氏、桓氏、庾氏)。

经济:农业上出现翻车,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耕耙耱技术,手工业方面发明了灌钢法,北朝烧出了成熟的白瓷。商业上出现了草市——但因为战乱,北方的商业一度遭到破坏。

文化:佛道教兴起,冲击儒学,儒学正统地位受到挑战,贾思勰编纂《齐民要术》,文人画开始出现——书圣王羲之,画家顾恺之等。

总结:魏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社会动荡,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同时北方的农耕经济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南方经济得到开发,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形成(如竹林七贤等)推动力书法、绘画、文学等艺术的发展。

隋唐时期(公元581年至公元907年)

政治:政治上,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典章制度先进完善,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提高了行政效率。唐玄宗设立节度使爆发安史之乱,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经济:隋和唐前期实行均田制,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曲辕犁和筒车出现,生产技术水平提高;手工业纺织技术高,制瓷业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系统,商业繁荣,柜坊和飞钱问世(最早的银行),坊市分开,官府直接管理市场贸易,长安、洛阳成为国际性大都市,瓷器开始大量出口。

文化:隋唐文化在思想、科技、文学、艺术等领域全面繁荣,领先世界,兼收并蓄。思想上佛道教盛行,三教合一。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唐朝末年火药用于军事。文学上唐诗繁荣,李白杜甫等是杰出代表。艺术上绘画进入繁盛阶段,出现了一系列书法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等。

总结: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中国进入一个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宋元时期(公元960年至公元1368年)

政治上:国家由分裂割据逐步走向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继续发展和完善。宋朝中央设立“二府”、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削弱宰相的职权,进一步加强皇权,派文臣出任知州,设立通判,加强了中央集权。元朝中央中书省代替三省成为最高行政机关。地方创立行省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经济:

1、南方经济获得较大发展,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手工业生产技术和规模进一步发展。

4、商品经济活跃,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纸币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空前水平。

文化:

1、学技术发展出现高峰,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发明与外传。

2、宋代哲学思想——理学有了较大发展,主张理是本原,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格物致知”同一时代还有陆九渊的心学,主张“心即理”,求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南宋中后期成为官方哲学(宋理宗时)。

3、宋词、元曲是这一时期的主要文学形式。

4、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文学艺术的世俗性增强,突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总结:宋元时期是我国封建经济和科技文化继续发展、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的时期。

专题三: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与停滞——明清时期(公元1368年至公元1840年,鸦片战争前)

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发展,明朝废除丞相、设立内阁,清朝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①坚决同分裂叛乱势力作斗争,正确制定和实施民族政策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②坚决反击外来侵略,维护中国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③各民族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联系加强了,边疆地区封建经济进一步发展。

经济:

(1)从明朝中后期起,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江南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发展。

(2)中国的农耕文明开始衰落,重农抑商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3)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条件一是长期的雇佣关系,二十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对外关系:

(1)对外政策由开放逐渐走向闭关自守,中西差距进一步拉大。

(2)西方殖民势力东来,中国人民开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抗倭等)

文化

(1)传统科技仍走在世界前列,但自然科学未得到发展,中西方差距拉大。

(2)儒家思想活跃,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发展,带有反封建色彩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

(3)八股取士与文字狱体现了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

(4)文学艺术繁荣,并深刻反映出封建制度的衰落。

总结: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最后一个阶段,基本特征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封建社会渐趋衰落。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

高中历史(gzls11)

往年频考、常考、核心考点定期发放,

记忆口诀贴心送,学霸都在关注,你还等什么?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1-10
先秦包括原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涉及原始社会的出现与发展及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和鼎盛(西周)和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确立(战国)时期;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形态演变的根本原因。



1、 政治方面:社会制度不断进步

(1) 原始民主制。原始社会包括原始人群和氏族公社两个阶段,氏族公社分为母系氏族公社和父系氏族公社。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共同劳动、共同消费、平等生活。尧、舜、禹时期的“禅让”制,是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原始民主制度。

(2) 分封制和井田制。夏朝建立了奴隶制国家机器,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西周为了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政治上实行分封制、经济上实行井田制,使周王朝加速了全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成为地域空前广大的奴隶制国家。

(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日益崩溃,封建制逐步形成,社会正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韩非子顺应社会变革的要求,提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理论,符合封建统治者建立中央集权地需要。秦国的商鞅变法,建立县制,维护和巩固了封建经济基础。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步形成。

2、 经济方面: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石器为主的简单劳动工具。原始农业和原始畜牧业逐渐发展起来,人们过着以原始农业为主的定居生活。 在奴隶社会,生产工具和耕作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夏朝开始了原始的水利灌溉农业;商朝青铜器制造业发达,金属工具用于农业生产;春秋后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使生产力得到显著的发展;战国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济初步发展起来。

3、思想文化方面:半坡氏族的彩陶文化是原始社会的文化代表,它蕴藏着中国原始文字的起源。以甲骨文和青铜器制造为代表的商文化在古代世界占有特殊的地位,我国有文字可考的信史是从商朝开始的。伴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剧变和经济大发展,思想和科技出现了繁荣局面。a思想方面形成了百家争鸣和思想解放的局面;b教育方面,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学兴起;c天文、历法、医学等科学技术有了发展;d文学艺术也有了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为后世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其中,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东方文化有着深远影响。

4、民族关系方面:我国的原始人类不仅生活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北起辽河,南至珠江也都有远古人类的遗迹。传说中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黄河流域繁衍生息,构成了以后华夏族主干。春秋战国时期,诸候争战给广大劳动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但客观上加强了华夏族和其他各族的接触,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渐趋统一,为秦朝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创造了条件。

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



秦汉时期是结束春秋战国诸候混战局面之的“大一统”时期。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也是当时社会政治从天下大乱到天下大治,社会经济上从停滞倒退状态到初步恢复发展的时期。

1、 政治方面:

(1) 政权总体稳定,但有不安定因素。本阶段先后经历了秦朝、西汉、东汉三个时期(公元前期221年至公元月220年),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政权稳定,秦、西汉、东汉政权的更替都是由于统治后期阶级矛盾尖锐,在农民战争的打击下灭亡或名存实亡(即瓦解),然后被地主阶级的里带人改朝换代。但这些王朝统治期间,也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如东汉的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等。

(2) 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朝建立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构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些措施包括政治措施、经济措施、文化措施和军事措施等方面。西汉建立后,在沿用秦朝制度的基础上,又着手采取措施解决王国问题,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东汉时期尽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受到一些冲击,但未从根本上改变这个政治制度。

2、经济方面:秦朝统一后,结束了诸候混战的局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生产。西汉初年,统治阶级实行了与民休息,恢复生产的经济恢复措施,出现了“文景之治”的良好局面,到汉武帝时,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东汉初年,汉光武帝调整统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经济,因此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安定局面。

3、民族关系方面:秦汉时期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是有和平、有战争,和平多于战争,民族关系总体上是和睦友好的。

(1) 秦统一后,击败匈奴,夺回河套地区,修筑长城。征服越族地区后,加强行政管理,移民50万到该地区,将铁器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传到越族地区,促进了那里的生产事业的发展。

(2) 西汉时期,汉高祖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击败匈奴,使西北边郡得到安定。派张骞出使西域,双方加强联系,共同发展。汉武帝还在西南少数地区设郡,加强联系。汉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九郡,进行有效管辖。

(3) 东汉初年两次出兵击败匈奴,又派班超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与内地的联系。

4、对外关系:汉朝空前强大,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文化圈日益扩展,其影响突破了东亚的文化圈,远及欧洲和非洲。

5、文化方面:由于国家统一,生产发展,各民族间政治经济联系得到加强,科技文化也得到迅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方面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造纸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哲学、史学也有杰出的成就。文学、艺术各放异彩。
第2个回答  2020-11-10
02春秋战国

总特征: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

经济

1.铁农具、牛耕、水利,一方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使私田大量出现,小农经济开始形成;

2.冶铸业、纺织业发展

3.商业活跃,出现私商和著名大商人;但另一方面重农抑商政策亦开始

政治

1.周天子王权衰落,诸侯争霸混战,分封制、礼乐制被破坏

2.各国纷纷延揽人才,改革变法,以增强国力

3.出现统一趋势

文化

私人讲学风气兴盛,出现“百家争鸣”局面,诸子百家文化成为中华文明的源头。

03秦汉

政治

①国家统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和巩固

②官僚制代替贵族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经济

①铁犁牛耕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②手工业发展;

③一方面重农抑商,另一方面中外经济交往开始,丝绸之路;

文化

①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儒学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

③出现了许多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尤其是造纸术;

④文学艺术成就辉煌;

04魏晋南北朝

总特征: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经济重心开始南移;佛道冲击儒学地位

政治

①政权更替频繁,封建国家大分裂,局部统一出现和民族大融合;

②士族制度形成;

③初步形成三省体制,选官:九品中正制;

经济

①精耕细作农业技术成熟;

②手工业发展;

③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文化

①儒学面临严峻挑战同时取得新发展;

②科技文化取得辉煌成就,不少领域继续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

05隋唐

总特征:全面繁荣,成就突出,影响深远,中华文明鼎盛时期

政治

①国家统一,疆域辽阔,社会安定,政治清明,

②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制度先进完善;

③后期设立节度使制度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经济

①经济繁盛,南北经济趋平衡。

②农业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耕犁的基本定型,筒车灌溉。

③手工业发达,形成南青北白两大制瓷系统,丝织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风格;

④商业繁荣。农村集市贸易发展,柜坊、飞钱问世,对外贸易兴盛,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远销欧非。

文化

①思想:三教合一;

②科技:雕版印刷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③文学:唐诗;

④书法:楷体、行书、草书全面盛世,涌现出欧颜柳、张旭、怀素等书法名家;

⑤绘画:阎立本、吴道子等画家,创作出《步辇图》《送子天王图》等名作。

06宋元

总特征:分裂割据和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

政治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加强,但也造成了“三冗两积”的局面。

2.元代实行的行省制度影响后世。

经济

1.经济中心南移完成

2.手工业发展

①制瓷业兴盛,出现五大名窑,景德镇兴起;

②黄道婆改进棉纺织技术

3.商品经济活跃

①城市商业活动突破了“坊”和“市”的界限和时间限制;

②纸币“交子”的使用标志着商品货币经济发展的空前水平;

③海上“丝绸之路”兴盛,元朝泉州是重要外贸港口,海外贸易繁荣。

文化

1.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程朱理学),深刻影响到民众生活

2.活字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代表了科技发展的最高水平,其外传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着重大影响。

3.文艺领域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文艺术世俗性增强,代表有宋词和反映市民生活的风俗画。

②书法、绘画成就斐然。

③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07明清

总特征:古代中华文明的繁盛与危机并存

政治

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空前强化,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②封建制度走向衰落,阻碍了社会进步,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经济

①农耕经济发展到顶峰,高产粮食作物、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②民营手工业发达,超过官营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

③商品经济发展,但重农抑商、闭关锁国阻碍其发展。

文化

坏:理学和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

好:

①要求个性解放、经世致用,主张工商皆本,反对君主专制的批判思想出现;

②总结性集大成古典科技巨著相继问世,如《本草纲目》等,西方自然科学传入;

③文学领域出现批判礼教封建制度小说,如《红楼梦》等。
第3个回答  2020-11-10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它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是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1,经济方面: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封建生产关系形成。

  2,政治方面:新兴地主要求改革奴隶制度。

  3,军事方面:诸侯争战,战争频繁.---为改革提供动力——富国强兵4,文化方面:百家争鸣,思想大解放,——人才储备,思想基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