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成年人的口欲期?

如题所述

我是湖南的,那时在老家,周围的人都喜欢嚼槟榔,好像都成社交礼仪了,朋友见面,先拿出一包槟榔来,你一片,我一片,见者有份,接着开嚼,嚼得个脸红心跳手心出汗,嚼得个晕头转向东倒西歪,嚼来嚼去朋友就嚼成哥们了。嚼得几回嚼上瘾了,真的是停不下来,不嚼不舒服,浑身不得劲。

等到哪天嘴角烂掉指甲那么大一块,嘴巴里也脱掉蚕豆那么大一坨皮,舌头打卷都有点疼,连吃饭时喉咙都觉得好像被鱼刺卡住一样,这才想起下定决心以后再也不嚼了。实在想嚼了也没办法,就嚼口香糖顶一下转移注意力。也不错啊,几天后嘴巴不痛了槟榔不嚼也无所谓了。

口欲其实是自己对喜欢吃的东西的成瘾反应,只想吃,嘴里不嚼点东西,就会觉得若有所失,浑身不自在。办法也有,就是转移注意力,拿口香糖顶一下,实在不行,哪就只好顺其自然,吃多了吃得嘴巴痛了,吃得不敢吃了,也就不再想吃了。

先来解释一下,啥叫“口欲期”,弗洛伊德提出的人从出生到性成熟的几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口欲期(一岁之前)、肛欲期(一到二岁)、生殖器期(二到四岁)。

所说的口欲期,是说一岁前的婴儿对于外界新奇的事物,可以拿来用嘴巴咬,包括自己的小手也喜欢用嘴舔。以及最重要的,这时候维持身体 健康 发育的来源,就是用嘴去吸奶,所以这一时期口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婴幼儿的“口欲期”。如果婴幼儿在这时期没有得到足够的欲望和爱,在长大以后对于爱别人的能力会有所影响。

成人若仍然有口欲期的问题,比如喜欢舔手、咬手指,很有可能是从小在“口欲期”时就留下的习惯,因为咬东西会让我们有亲切感和安全感。有人爱喝奶茶、吸烟等,也是“口欲期”问题,如果不影响生活可不作出调整,如果影响了 健康 或生活可试着想象自己在婴儿状态时需要被满足的情景,并选择合适的产品( 健康 而有满足感的产品)以不压抑的方式满足自己,这样有助于缓解口欲的需要。如果仍没有达到要求,比如想彻底戒烟,可选择专业的心理咨询帮助自己。

口欲期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从出生到性成熟的几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口欲期(一岁之前)、肛欲期(一到二岁)、生殖器期(二到四岁)。题主所说的口欲期,应该是口欲期的延伸扩展,应该是泛指成人通过口部感受来达到一定的快感,或者满足一定需求的方式。

成年人的口欲期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就是吸烟,嘴里不叼一支烟,就感觉手足无措;

另外有上面其他答主说的嚼摈榔也属于口欲期表现,不嚼就感觉不自在;

另外,部分人在性行为中的口交也是口欲的表现之一,这种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其中的一方,实施口交的本人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一定快感。

这些行为之所以引起人的注意,主要是其有一定的成瘾性,严重的会影响身体 健康 。

那应该怎么应对成年人的口欲期呢?我们首先要正视人的这种需求,这不是洪水猛兽,属于人的正常表现。但是如果有一些影响到人的身体 健康 的话,比如吸烟、嚼摈榔等行为有害 健康 ,甚至有致癌风险,我们就需要主动戒除了。

朋友你好。这里是心理咨询师老友手札,很高兴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口欲期的概念是心理学的先驱佛洛依德提出的,在口欲期之后还有肛欲期与生殖期。在佛洛依德的著作里将其描绘为:

1、婴儿通过口腔认识、了解世界;

2、借助口腔满足性欲;

3、无论口欲期是否得到满足,其结果都将影响我们的一生。

为了不陷入著作中的理论,导致出现自圆其说的状况,那么接下来就从这几点里进行一定程度的拆解来回答朋友你的问题。

刚出生的时候,我们的身体虽然具备了一定的雏形,但仍旧在不断自我完善。由此,我们的身体并不具备支撑我们接触、认识、触碰、了解这个世界的基础。

也就是,我们暂时不能自由的奔跑、不能随意的触摸、不能摆脱襁褓的束缚。

故而在这个阶段,我们能够起到作用的感受器官,更多的集中在鼻子、眼睛、耳朵与口腔。

但鼻子、眼睛、耳朵收集到的只是一些信息,并不能提供切实的感受,所以唯一能借助的、提供详细接触信息的就是口腔。

那么,也就是为什么在口欲期,我们会张嘴去吃任何从我们眼前经过的东西、时常把父母的衣角含在嘴里、需要塞上奶嘴、通过哭喊表达内心的不满。

欲望总是能够驱使我们去做出一些行为,来满足欲望。饿了我们会去找吃的、渴了我们会去找喝的、为了面子会打肿脸充胖子。

而在口欲期,驱使我们的基本欲望是什么呢?

了解世界的基本样子、了解周围环境、获得安全感、关注等,其实这些的背后都是统一的东西——生存本能。

我感觉不舒服,所以我通过哭来吸引父母的注意力,父母给我注意力了,我就能感受到被爱、感受到安全;我尝到一些让我不舒服的东西,我就主动的吐出去,以免危害生存;我需要食物,而食物又是通过口腔进入身体,这也是满足的生存本能。

在欲望的驱使下,我们在口欲期做出种种行为,进而去满足内心的欲望。如果欲望得到充分的满足,我们就会比较有安全感、知道自己是被爱的、比较容易产生自信、比较容易面对挫折。

当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口欲期的充分满足最重要的作用是为我们提供一个判断基础。

就好像,你家周围开了一个新的火锅店,你想去试试。试了之后,觉得真的太难吃了。随后再思考去哪儿吃火锅的时候,会自然排除这一家。

口欲期满足诞生的基础,也是为了让我们有一个判断基础、一个判断参考。

你也知道,在婴儿的时候是缺乏主观意识的,所以一切都是生存为先、必须依赖父母。假如一些基础诉求没能得到满足的话,就可能使我们变得十分的不独立。

成年人口欲期的行为大概有:

1、吸烟(应对焦虑);

2、槟榔(应对焦虑);

3、嚼舌根(刷存在感);

4、咬指甲、吃手指(应对焦虑);

5、喜欢咬人(确认被关注、被理解);

6、喜欢说大话(博取关注)等。

而这些行为的背后都有生存焦虑存在。那么,再换个角度来说,小时候我们是因为无能而选择依赖口腔满足自身欲望,现在长大了依旧有这样的表现,那么大概率的说明,在现在我们的精神、 情感 还不够独立。

很多朋友也提到了成年人口欲期的背后有:缺乏责任感、害怕孤独、自恋等,而这些也都是精神、 情感 不够独立的表现,也都是我们还没有站在欲望之上,仍然被欲望深深的束缚着。

这里的意思并不是我们不再去满足欲望,而是增加自身的理性,不再被欲望驱使,将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去做判断、去做选择、去承担责任、去同欲望和平相处。

为了改变合适的方向是:

1、借助外界帮助,梳理一下自己究竟哪方面的欲望没有得到满足,以及自己是否正确应对,从而改善状况;

2、增加阅读、思考、反思与交流,进而重建自己的内心世界;

3、减少生活中的逃避,无论是对自己的逃避,还是对责任的逃避;

4、增加自我鼓励、自我认可,以及在生活中的尝试等。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问答只是问答,作为了解可以,不能作为参考,如果遇到实际问题,还是借助专业帮助的好。

另外,不要轻视成年人的口欲表现,如果精神、 情感 过分不独立的话,不仅拖累身边人,也会让自己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

感谢你的阅读。祝好。

口欲期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人从出生到性成熟的几个心理发展的阶段:口欲期(一岁之前)、肛欲期(一到二岁)、生殖器期(二到四岁)。题主所说的口欲期,应该是口欲期的延伸扩展,应该是泛指成人通过口部感受来达到一定的快感,或者满足一定需求的方式。

成年人的口欲期最常见的一种表现就是吸烟,嘴里不叼一支烟,就感觉手足无措;

另外有上面其他答主说的嚼摈榔也属于口欲期表现,不嚼就感觉不自在;

另外,部分人在性行为中的口交也是口欲的表现之一,这种方式不仅仅是为了其中的一方,实施口交的本人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一定快感。

这些行为之所以引起人的注意,主要是其有一定的成瘾性,严重的会影响身体 健康 。

那应该怎么应对成年人的口欲期呢? 我们首先要正视人的这种需求,这不是洪水猛兽,属于人的正常表现。 但是如果有一些影响到人的身体 健康 的话,比如吸烟、嚼摈榔等行为有害 健康 ,甚至有致癌风险,我们就需要主动戒除了。

我是宏姐说心理,我来解答这个问题,愿以下内容,帮助你拔开迷雾,温暖你的心。

即是人出生后,呈现与培养第一意识的”自我意识“,婴儿通过口吃东西,来满足饥渴需要,通过口来触碰和认识这个世界,通过口咬来 探索 了解一切,满足好奇、形成自我对客观世界的主体意识。

而成年人出现口欲期,则意味着生理年龄在倒退,出现与年龄不相符的行为。

比如:紧张时爱咬指甲。我有位心理来访者是企业高管,年薪百万,但他有个习惯,就是在工作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就控制不住的咬指甲,当他把所有指甲咬秃,甚至咬破时,才感觉焦虑在降低。

这源于,小时候母亲是大户人家出来的闺女,嫁到父亲农民家庭后,总是嫌父亲太脏,所以他出生后,母亲就有洁癖,让他不停的洗手洗澡,一定要洗干净才可以,所以和母亲的关系很差。

青春期为了对抗母亲,常常把自己搞的非常脏,当母亲很生气时,他就很快乐,偶尔上课老师提问时,他会紧张咬指甲,成年后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咬指甲的行为也越来越多,他也特别的烦恼,怕自己的行为吓到女友,所以快四十岁了,也没有结婚。

比如:贪食症。我有位心理来访者,因为在国外留学不适应,就通过吃大量的食物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与抑郁感,后来退学回国,这个问题一直还在。

成年人的口欲期分为,长期行为和急性行为。

1.咬指甲的例子就是长期心理情绪,没有进行疏导,形成的习惯。

2.贪食症的例子就是急性事件,导致“心理退行”到口欲期,而突发的身心异常疾病。

1、比较自我,自恋,自私;

2、遇到焦虑压抑的情绪,无法化解时,通过“口”的方式,来排解:咬指甲,贪食症,爱吃口香糖,爱咬槟榔,爱用嘴咬东西,爱说话(有人说演讲特别棒的人,就处于口欲期);

3、比较孤独,喜欢单干,不太合群;

4、缺乏责任心,做事不担责任,爱抱怨指责推诿;

5、主我意识过强,共情与换位思考能力弱。

当你发现自己有口欲期行为时,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也无妨,当已经变成心理疾病,或是妨碍自己和他人生活时。

宏姐建议你:

1、学习心理学书或课程,找到问题的心理根源,进行自我疏导与疗愈;

2、寻找与你匹配的心理咨询师,进行问题心理根源的梳理与疗愈;

3、严重的情绪与行为无法控制时,需要进行精神科的诊断,辅以药物+心理疏导。

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路上,有良人相伴。

我是宏姐,国家二级心理师,擅长分析并疗愈各类心理,与家庭教育、 情感 问题、职场困惑等,愿成为你心路上的良人。

敬请关注【宏姐说心理】,一起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