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词的作者是谁?

如题所述

“滚滚长江东逝水”出自《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原文如下: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明 · 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
在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已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注释


(1).临江仙:原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名,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等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

(2).东逝水: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

(3).淘尽:荡涤一空。

(4).成败:成功与失败。《战国策·秦策三》:“良医知病人之死生,圣主明於成败之事。”

(5).青山:青葱的山岭。《管子·地员》:“青山十六施,百一十二尺而至于泉。”

(6).几度:虚指,几次、好几次之意。

(7).渔樵:此处并非指渔翁、樵夫,联系前后文的语境而为动词:隐居。此处作名词,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

(8)渚(zhǔ):原意为水中的小块陆地,此处意为江岸边。

(9).秋月春风:指良辰美景。也指美好的岁月。白居易《琵琶行》:“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10).浊(zhuó):不清澈;不干净。与“清”相对。浊酒 :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11).古今:古代和现今。《史记·太史公自序》:“故礼因人质为之节文,略协古今之变。”

(12).都付笑谈中:在一些古典文学及音乐作品中,也有作“尽付笑谈中”。

作品简介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此词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
上片开首两句,以一不返的江水比喻历史的进程,用后浪推前浪来比喻英雄叱咤风云的丰功伟绩。然而这一切终将被历史的长河带走。“是非成败转头空”,豪迈、悲壮,既有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火气。面对似血的残阳,历史仿佛也凝固了。“青山依旧在”是不变,“几度夕阳红”是变,“古今多少事”没有一件不在变与不变的相对运动中流逝,从“是非成败”的纠葛中解脱出来,历尽红尘百劫,太多的刻意都可以抛开,太复杂了倒会变得简单,在时、空、人、事之间的感悟中,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既然“是非成败”都如同过眼烟云,就不必耿耿于怀、斤斤计较;不如寄情山水,托趣渔樵,与秋月春风为伴,自在自得。作者平生抱负未展,横遭政治打击。他看透了朝廷的腐败,不愿屈从、阿附权贵,宁肯终老边荒而保持自己的节操。因此他以与知己相逢为乐事,把历代兴亡作为谈资笑料以助酒兴,表现出鄙夷世俗、淡泊洒脱的情怀。无论过去,当下,还是以后,追逐名利似乎总是一些人的生存方式,然而名缰利锁又往往令人痛苦不堪,难以自拔。
下片展现了一个白发渔樵的形象,任它惊涛骇浪、是非成败,他只着意于春风秋月,在握杯把酒的谈笑间,固守一份宁静与淡泊。而这位老者不是一般的渔樵,而是通晓古今的高士,就更见他淡泊超脱的襟怀,这正是作者所追求的理想人格。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洪流,说尽了历代兴亡,寄托了人生感慨,可以说是以词写的史论,也是以词写的人生论。千古风流人物,无论是非成败,一样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淘尽,唯有青山绿水永恒存在。词人作为首辅之子、一代状元,然一朝得罪,老死南荒。此篇虚中实,未涉及任何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却包罗一切,容量极大。

创作背景

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正任翰林院修撰的杨慎,因“大礼议”受廷杖,削夺官爵,定罪为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杨慎到达云南以后,并没有因为被谪戍而消沉,而是经常四处游历,观察民风民情,还时常咏诗作文,以抒其怀。杨慎在云南度过了三十几年,经常来往于博南兰津、苍洱金碧、临阿迷、澄江嵩明之间,足迹几乎遍布云南。杨慎每到一地都要与当地的读书人谈诗论道,留下了大量描写云南的诗篇。此词也即其中一篇。同时也是作为《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而作。

作者简介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祖籍庐陵(今江西吉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明代文学家、学者、官员,明代三才子之首。

杨慎在明代以博学才雄著称,其著作达四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他对理学、心学的批判,解开了明代批判唯心主义的序幕。他反对时人的空疏不学,导致了明清考据学的兴起。在文学上,他的理论和创作引起了明代诗风的转变,他在许多领域对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1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出自他的《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全诗: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面流去,多少英雄像浪花一样被荡涤一空。无论是与非,还是成与败,到现在都是一场空。当年的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江边的白发隐士,早就看惯了岁月的变化。和老友难得相见,痛快地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多少事,都付诸于人们的谈笑之中。

赏析:

这首诗词的意境深沉、悲壮,通过描绘长江东逝水的景象,表现了英雄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短暂不长久的,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诗词中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表达了作者对岁月变化的感慨和无奈,而最后一句“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则表达了历史沧桑的感慨和对人生的看透。

启示:

这首诗词所给我们的启示是,人生短暂,英雄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是短暂不长久的,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我们应该珍惜眼前的一切,放下执着,享受人生。同时,诗词中也表达了对岁月变化的感慨和无奈,我们应该学会接受时间的流逝,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第2个回答  2022-07-24

谢邀:

开篇明义,“滚滚长江东逝水”出自《临江仙》一词,这首词的作者是明代文学家杨慎

这是一首经典的词作,也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词作,之所以说它家喻户晓,很大程度上是因为98版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播出,因为电视剧的片头主题曲就是这首《临江仙》。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原型就是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的长篇小说《三国演义》。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而这首《临江仙》就是《三国演义》的开篇词。

那么,有一个问题需要澄清一下,既然小说《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那为何这首词的作者却是杨慎呢?况且杨慎是罗贯中去世八十多年后才出生的。

原来将《临江仙》作为《三国演义》开篇词的始作俑者是明清之际的文学家毛宗岗。毛宗岗父子在点评《三国演义》时,将这首《临江仙》放进了《三国演义》篇首,这看似无心插柳的行为,却造就“无缝链接”的艺术效果。其结果就是“柳成荫”。

《临江仙》成为《三国演义》的开篇词后,这种珠联璧合的艺术效果被最大程度上被激发了出来,彼此交相辉映,相得益彰,成为完美的组合体,成为契合度最高的艺术精品。

换句话说,《三国演义》缺少了这首开篇词,就缺少了一种提纲挈领的气势;如果没有《三国演义》的映衬,《临江仙》或许就只是一首在词坛上平淡无奇的作品了。

从某种程度上说,毛宗岗父子移花接木的行为,让《临江仙》成为了阅读小说《三国演义》的“灵魂蘸料”,在小说《三国演义》的时空语境中,一阕《临江仙》夺得了解读小说《三国演义》的话语权。

那么杨慎是在何时写的这首《临江仙》,又该如何解读《临江仙》这首词作蕴含的深意呢?正所谓“知人论世”,从词人的人生际遇的心路历程入手,去看待这首词作的话,答案往往是不言自喻的。

杨慎,字用修,四川新都人。杨慎出生在一个世奉儒业的书香门第,他是宰相杨廷和的儿子。杨慎少年聪颖,从小饱读诗书,23岁那样在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当年的新科状元。

杨慎蟾宫折桂,本想着在仕途上有一番作为,可是在36岁那样,因为“大礼议”事件而触怒嘉靖,被杖责罢官,贬到云南。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在昆明病逝,时年七十二岁。临终时,杨慎还以“临利不敢先人,见义不敢后身”的人生座右铭勉励后人。

杨慎在贬谪云南的三十多年的漫长时光里,并未因仕途沉浮消极颓废,也没有因为人生坎坷而自怨自艾,更没有因为生活而放弃文学创作。他不仅寄情山水,而且悉心著述。这首《临江仙》就是杨慎晚年在云南创作的,原词如下: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根据时空背景来把握杨慎的人生和情感,是理解《临江仙》所蕴含的深意的必要前提。以上对杨慎的人生足迹的简要介绍,就可以知道,这首词是杨慎经历了人生沧桑之后的心理历程的写照,更是作者在人生暮年时对个体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滚滚长江东逝水”,开篇句用“滚滚”两个字来形容奔涌东流的长江,是非常传神的一笔,这个叠词将长江水浩浩荡荡奔涌东流、一去不返的气象与意境营造得淋漓尽致。

站在长江边上,看着滚滚东流之水,不由得让人望洋兴叹;滚滚长江向东流,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细品开篇句,气势磅礴,行文犹如长江水一样滔滔不绝;词境大开大阖,豪气干云,统领全篇。从这一句也能看出,这是一首比肩宋代豪放词的精品佳作。

词人面对永恒的天地、自然和无尽的岁月的时空背景下,个体生命的短暂和死亡带来的虚无,世俗的名利追求又有多少意义和价值呢?成为英雄又怎样?成就了功业又如何?

于是,词人脱口而出“是非成败转头空”,这一句的腔调豪迈、悲壮,既蕴含着大英雄功成名就后的失落、孤独感,又暗含着高山隐士对名利的淡泊、轻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一句既是消沉的、又是愤慨的,只是这愤慨已经渐渐没了宣泄的必要。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大意是说,只有青山依然存在,太阳依然日升日落。这一切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改变,不会因为历史的变迁而沧海横流,这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是超凡脱俗的豁达,是顺应自然的闲适。

词人用绘画的手法为人们呈现了一幅永恒静穆的青山和永不会消逝的太阳的画面,这进一步衬托了生命的短暂和逝去的虚无,读来却没有一丝悲凉与伤感,词人展示给读者的是一种生命的从容与优雅的气度。

词的下阕,杨慎以一个置身事外的“白发渔樵”的形象,直接抒发了他的人生态度。此时的杨慎将自己化身为一个生命已经步入晚年的老人,一个隐没在山林中的隐者

“惯看秋月春风”显示的是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曾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他曾有过远大的理想,有过成功的荣耀,也有过失败的屈辱和生命的磨难。

词人以旁观者的心境,看季节的变化,看时代的更迭,顿觉人生何尝不是如此?你留也好,去也罢,四季照样变化,朝代照样更迭,生命照样老去。面对短短的人生,我们又何必一定要去强求什么呢?此刻的心境虽然无奈但又何等的洒脱。

置身事外,相忘于江湖不就是一种极高的境界吗?这样不是就更加客观一些了吗?是的,这样不但境界极高,而且客观,不会有失偏颇,不会有过多的感情色彩掺杂在里面,才能御风于事外。

人的一生,你穷也好,达也罢,你得到的、你失去的,不也就在生命消亡的同时烟消云散了吗。所以,只要有一壶浊酒,有几个知己,就应该很满足了。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一部《三国演义》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为了老少皆宜的读物,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感悟,不同的阶层有不同的认识。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一部《三国演义》给我们带来了历史的记忆和文学的记忆,也偷偷带走了我们的泪水。总之,一切都付笑谈中。

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杨慎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

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泛黄的历史。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第3个回答  2023-08-04

“滚滚长江东逝水”这首诗词的作者是杨慎。

『原文』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作者: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译文』

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争什么是与非、成功与失败,都是短暂不长久,只有青山依然存在,依然的日升日落。

江上白发渔翁,早已习于四时的变化,和朋友难得见了面,痛快的畅饮一杯酒,古往今来的纷纷扰扰,都成为下酒闲谈的材料。

『注释』

淘尽:荡涤一空。

渔樵:渔翁和樵夫。

渚zhǔ:水中的小块陆地。

『作者介绍』

杨慎(1488年12月8日-1559年8月8日),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等,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明代三才子之首,杨廷和之子。他参与编修了《武宗实录》,嘉靖三年(1524年)因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

在滇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明穆宗时追赠光禄寺少卿,明熹宗时追谥“文宪”。他的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全诗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词,借叙述历史兴亡抒发人生感慨,豪放中有含蓄,高亢中有深沉。从全词看,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凭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作者试图在历史长河的奔腾与沉淀中探索永恒的价值,在成败得失之间寻找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历史兴衰之感,更有人生沉浮之慨,体现出一种高洁的情操、旷达的胸怀。读者在品味这首词的同时,仿佛感到那奔腾而去的不是滚滚长江之水,而是无情的历史;仿佛倾听到一声历史的叹息,于是,在叹息中寻找生命永恒的价值。

全词似怀古,似物志。开篇从大处落笔,切入历史的宏流,四、五句在景语中富哲理、意境深邃。下片则具体刻画了老翁形象,在其生活环境、生活情趣中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从而表现出一种大彻大悟的历史观和人生观。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3-01-16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创作的一首词。

《临江仙》全诗如下: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是明代文学家杨慎所作《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的开场词,后毛宗岗父子评刻《三国演义》时将其放在卷首,而被人所熟知的。

诗词寓意:基调慷慨悲壮,意味无穷,令人读来荡气回肠,不由得在心头平添万千感慨。在让读者感受苍凉悲壮的同时,这首词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的气氛,并且折射出高远的意境和深邃的人生哲理。

赏析如下:

上片由古至今,屈指数英才,而烜赫一时的英雄人物,却为过眼烟云,早成历史陈迹。诗人纵观古人、反思历史、发现历史上的是非成败,到头来都转眼成空,而“青山依旧”,宇宙永恒;英雄功业,恰如夕阳虽然美好,却极短暂。“空”中有“悟”,寄托深沉。

下片是白发渔樵在秋月春风中的自画像,特写镜头是“笑”。他的睿智与博学,使他能够从容不迫地指点江山,评说是非。

历史上多少人曾经轰轰烈烈,最终无不化为尘埃,自己则超越是非,听命自然,以秋月春风为伴,在江渚之上过着寄情诗酒的生活,笑谈古今。表明诗人超然物外对个人的荣辱得失的一种旷达之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