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如题所述

初中中国历史知识点概述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初中阶段,学生们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国历史,从远古时代到近现代,涵盖了众多的历史事件、人物和文化。以下是对初中中国历史知识点的概述。

一、古代史

    远古时代

    初中中国历史的学习从远古时代开始,主要包括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早期人类的活动。这一时期,学生们了解到人类从使用天然工具到制造简单工具的过程,以及原始社会的组织形式和生活方式。

    夏、商、西周

    夏、商、西周是中国古代的三个重要王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商朝则是青铜文化的鼎盛时期,西周则通过分封制巩固了统治。这一时期,学生们学习到青铜器、甲骨文等文化遗产,以及世袭制、分封制等政治制度。

    春秋战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生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事件,如春秋五霸、战国七雄的争霸战争,以及各国的改革和变法。同时,这一时期的思想文化也非常繁荣,出现了儒家、道家、墨家等诸子百家的思想。

    4、秦汉时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开创了中国的封建制度。秦朝的重要事件包括商鞅变法、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等。汉朝则继承了秦朝的制度,但又有着独特的文化和社会风貌。汉朝的重要事件包括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丝绸之路的开辟等。

    二、中古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发生了三国鼎立、赤壁之战、五虎上将等等著名的历史事件。两晋南北朝时期则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但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文化现象,如魏晋风度、南北朝佛教等。

    隋唐时期

    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隋朝的重要事件包括隋文帝的统一、大运河的开凿等。唐朝则是一个更加辉煌的王朝,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文化现象,如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诗的繁荣等。同时,唐朝还与周边国家进行了广泛的交流和贸易,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

    五代十国宋元明清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但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五代的后周世宗柴荣的改革等。宋朝则是一个经济繁荣、科技发达的王朝,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和文化成果,如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等。元朝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明清时期则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期,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如明朝的郑和下西洋、清朝的康乾盛世等。

    三、近现代史

    近代史的屈辱岁月

    近代史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屈辱时期,发生了许多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和领土的割让。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林则徐的虎门销烟、孙中山的辛亥革命等。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场革命运动,旨在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这一时期的重要事件包括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重要任务之一,包括三大改造、一五计划等重要事件和成就。同时,这一时期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如毛泽东的思想和领导地位的确立等。

    以上是对初中中国历史知识点的概述。通过学习中国历史,学生们可以了解到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同时,也可以从历史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5-26

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复习初中历史,这篇文章我给大家分享了部分初中历史必背知识点,供参考!

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使中国开始步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影响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一、慕尼黑阴谋

1.内容:签订《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

2.目的:祸水东引,把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

3.实质:纵容侵略,以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来安抚侵略者。

4.影响:把绥靖政策推向顶峰,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全面爆发。

5.启示:对待法西斯国家的侵略行为不能姑息养奸,要坚决斗争。反对绥靖政策,制止争霸的局部侵略战争,是清除大战隐患的重要举措。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2.规模扩大的标志:1941年6月德国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3.进一步扩大的标志: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新航路的开辟

1.目的:去东方寻找财富。

新航路开辟背景(或原因):

(1)根本原因:西欧各国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2)具体原因:①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②《马可波罗行纪》的在欧洲广为流传,激起西欧对东方的向往。③阿拉伯、意大利商人垄断了东西方贸易。④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发展、寻找、垄断、控制)

(3)条件:①葡萄牙和西班牙支持探寻新航路。②人们开始相信地球是圆的。③航海技术的进步。(指南针、大型海船)

2.最早开辟新航路的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

3.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1492年哥伦布的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古巴和海地。

经过:四个航海家的航行情况:1487年,迪亚士率领船队沿非洲西海岸航行,并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1492年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和海地等地,发现了美洲大陆,但他自以为到达了印度,因此称当地的居民为印第安人;1497-1498年,达·伽马沿迪亚士开辟的航路,航行到印度,第一个找到了通往东方的最短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第一次完成了环球航行,从而在实践上证明了地球是圆的。

4.意义:

(1)它是继郑和远洋航行之后人类航行史上的又一壮举。

(2)它密切了世界各大国之间的联系,把世界逐渐结为一体,对欧洲以至世界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3)葡萄牙和西班牙两国最早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加速了欧洲的早期资本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和发展。也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4)新航路的开辟,使欧洲的航运中心、商业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西欧大西洋沿岸。意大利逐渐衰落,荷、英等国的资本主义发展起来。

戊戌变法

1.背景:民族危机的加重

2.时间:十九世纪末的1898年(旧历戊戌年)

3.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4.主张:学习西方,实行君主立宪制,进行资产阶级改良运动,以挽救民族危亡。

5.过程:公车上书(揭开维新变法序幕)、成立强学会(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标志)、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6.失败原因:一是脱离群众,仅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二是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7.意义: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传播,具有爱国和进步作用。

8.启示:说明资产阶级君主立宪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9.性质: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

英国、美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

1、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2、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3、法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中国现代史知识点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

(1)国内:①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②中国结束了近代以来的屈辱历史,成为一个真正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中国现代史的开端。

(2)国际:①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大大增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②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三大改造的意义

(1)三大改造的完成,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2)标志我国基本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三、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思想上:彻底否定“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3)组织上:会议实际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1)它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2)完成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

(3)标志着改革开放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3、经济特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影响

(1)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

(2)有利于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3)它的设立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四、外交成就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周恩来出席万隆会议的史实

中国提出的方针:求同存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