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节选)》中的一些练习答案

1、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
或:今义:—— 古义:——
趋:今义:—— 古义:——
卒:今义:—— 古义:——
假:今义:—— 古义:——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3、阅读课文“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回答问题。
(1)作者写幼时读书,“手自笔录”,“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他怎样的学习态度?
(2)成年后求师,“尝趋百里外”,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信念?
(3)文中写老师“门人弟子填其室”,有什么作用?
(4)当老师发怒时,作者是怎样对待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求学态度?
我急用啊~!!!!!大家帮帮忙吧~!!!!!!!!!!!!!!!!!!!!!!!!!!!

或:今义:或者古义:有时
趋:今义:趋势 古义:跑,快步走
卒:今义:士兵 古义:终于,最终
假:今义:假期 古义:借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3、阅读课文“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回答问题。
(1)作者写幼时读书,“手自笔录”,“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他怎样的学习态度? 勤奋刻苦
(2)成年后求师,“尝趋百里外”,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信念?
为学得知识不辞劳苦
(3)文中写老师“门人弟子填其室”,有什么作用?
(4)当老师发怒时,作者是怎样对待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求学态度?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尊敬老师

前面的解词肯定对,后面的就不敢保证了
或:今义:或者古义:有时
趋:今义:趋势 古义:跑,快步走
卒:今义:士兵 古义:终于,最终
假:今义:假期 古义:借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3、阅读课文“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回答问题。
(1)作者写幼时读书,“手自笔录”,“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他怎样的学习态度? 勤奋刻苦
(2)成年后求师,“尝趋百里外”,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信念?
为学得知识不辞劳苦
(3)文中写老师“门人弟子填其室”,有什么作用?
(4)当老师发怒时,作者是怎样对待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求学态度?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尊敬老师

词类活用

腰白玉之环。(腰,名词作动词,腰佩。)
手自笔录。 (手,名词作动词,用手,亲手)

古今异义

媵人持汤沃灌 (汤:古义为热水;今指喝的汤。)
走送之。(走,古义为跑,今义为走)

一词多义

以:1.来 (计日以还;俯身倾耳以请)
2.把 (以书假余)
3.用 (以衾拥覆)
4.因为(以中有足乐者)
之:1.的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2.代词 (走送之)
3.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当余之从师也)
4.无实义 (无鲜肥之味之享)
1.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担忧,忧虑,动词)
1.患; ~
2.无冻馁之患矣(忧患,名词)
~
1.故余虽愚(所以,连词)
2.故; ~
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特意,故意,副词)
~
1.益幕圣贤之道(学说,名词)
3.道; ~
2.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说,动词)
~
1.色愈恭,礼愈至(周到,形容词)
4.至; ~
2.至舍,四肢僵劲不能动(到,动词)
~
1.援疑质理(询问,动词)
5.质; ~
2.非天质之卑(本质,资质,名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6
或:今义:或者古义:有时
趋:今义:趋势 古义:跑,快步走
卒:今义:士兵 古义:终于,最终
假:今义:假期 古义:借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3、阅读课文“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回答问题。
(1)作者写幼时读书,“手自笔录”,“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他怎样的学习态度? 勤奋刻苦
(2)成年后求师,“尝趋百里外”,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信念?
为学得知识不辞劳苦
(3)文中写老师“门人弟子填其室”,有什么作用?
(4)当老师发怒时,作者是怎样对待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求学态度?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尊敬老师

前面的解词肯定对,后面的就不敢保证了
第2个回答  2009-03-07
或:今义:或者古义:有时
趋:今义:趋势 古义:跑,快步走
卒:今义:士兵 古义:终于,最终
假:今义:假期 古义:借
2、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媵人持汤沃灌
(2)同舍生皆被绮绣 被:通披,穿着
3、阅读课文“余幼时即嗜学……卒获有所闻”,回答问题。
(1)作者写幼时读书,“手自笔录”,“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表现了他怎样的学习态度? 勤奋刻苦
(2)成年后求师,“尝趋百里外”,可以看出作者具有怎样的信念?
为学得知识不辞劳苦
(3)文中写老师“门人弟子填其室”,有什么作用?
(4)当老师发怒时,作者是怎样对待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求学态度?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尊敬老师
第3个回答  2009-03-16
或:今义:或者古义:有时 趋:今义:趋势 古义:跑,快步走 卒:今义:士兵 古义:终于,最终 假:今义:假期 古义: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