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千古名篇《乌衣巷》,用笔巧妙之处在哪?

如题所述

《乌衣巷》是刘禹锡非常出名的一首诗,流传至今仍然被人们广为传颂。上学时相信大家都背诵过这首诗,甚至初看都会产生非常大的疑惑,因为这首诗肯本就不押韵。要知道“押韵”是古诗创作的基本规则,这就像写文章要加标点一样,属于约定俗成的套路。诗歌早期都是可以用来的唱的,必须讲究韵律,所以写诗要讲究平仄押韵就成了规矩。这首《乌衣巷》读起来就非常别扭,下面可以先欣赏原文。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既然不押韵,那它为什么会成为千古名篇呢?这就涉及到艺术表现手法了。这首诗没有高深内容,基本一读就知道是什么意思。朱雀桥旁的野草都开了花,乌衣巷现在只剩下夕阳斜挂。以前王家和谢家豪宅多么气派,连燕子都都争先恐后往里筑巢。现在它们却无奈飞进了不同百姓家里。整首诗给人一种历史变幻无常的沧桑感,可它通篇却没有讲一句历史,只是将普通景物串联起来,不断在读者脑海里勾勒画面感。最后用“燕子”这一特殊意象穿越时空,由过去飞到现在,这带来的变化暗示着人们历史变迁,人世无常,主题就此呼之欲出,而这就是整首诗最巧妙的地方。

艺术是含蓄的,艺术更是能够引起共鸣的,只要将两方面做到极致才能创作出伟大作品,刘禹锡的《乌衣巷》显然做到了这两点。前两句在写现实之景,比如朱雀桥边野草都开了花,说明这个地方已经非常荒凉。而乌衣巷口现在只剩斜阳倒挂,则说明此地彻底没落。以前这里可是权贵士族聚居区,人声鼎沸,车水马龙,现在成这个样子不得不让人惋惜。不过诗人似乎觉得这种暗示不够,于是全篇点睛之笔出现了,他用在王谢两家里筑巢的燕子飞进普通老百姓家里这种变化彻底将主题升华,读到这里人们才恍然大悟,纷纷感叹原来如此。

人们感叹的是世事无常,因为有俗语云“燕子不进苦寒们”,以前它们只在王谢二家筑巢,足以暗示对方的富贵奢华,但是现在它飞进了普通老百姓家里,要知道燕子有回旧巢的习惯,除非环境彻底发生变化,而这恰恰隐喻了两家的没落。这种含蓄表达以及恰如其分的暗示体现了诗人非凡的创作功底,而艺术手法正是《乌衣巷》这首诗能够留名青史的最大原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2
巧妙之处在第2句,因为第2句用简单的一句话,就能够让你知道这个巷子的特色,有着特别多的酒香。
第2个回答  2022-08-02
巧妙之处就在于通过象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整篇没有提到过自己的处境,但却用每一个词来表达出来了。
第3个回答  2022-08-02
我觉得在里面写到了巷子的狭窄,但并没有用特别明显的字义,而是用的人群的吵闹,以此来证明很多人都不满这个巷子。
第4个回答  2022-08-03
论豪气。论人品。刘禹锡。大唐诗人第一。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