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小考 六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本次命题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注重对学生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考察,注重人文精神与课改理念的渗透,在学生在答题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和道德的教育。

一、 试卷整体分析

整份卷纸共分为“读.书”“读.思”“读.写”三部分。此次测试是语文教材改版后的第二次测试在出题结构上与去年有很大的相似之处。

(一)整份卷纸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检测。

(二)增加了卷面分。这使得教师在教学中不得不考虑到学生写字情况,加大对学生写字的要求力度。

(三)注重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考察。

(四)注重考查学生课外书读情况。鼓励学生不仅要大量的阅读,而且要正本阅读。

(五)题量增加,考试时间由原来的90分钟增加到120分钟。

所有的这些变化,都是为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而设置,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一个方向。

二、 具体情况分析

(一)“读.书”部分

共计十五分,这部分以考察学生基础知识为主。但在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对学生实际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以一题的三小题与二题为代表。

1.(3)名著充满魅力:

马上要放暑假了,请为你的同学推荐一本世界名著并用两三句话说说你的理由。         

2.当我们心情不同时,对身边事物的感受也不同。请从下面的情景中选一个,就心情的好与不好这两种状态分别说几句话。   

可以看出,与去年的题相比,甚至与上学期期末测试相比,基础部分题量是减少了 ,但在出题方式上有了很大的变化,那种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少了,而灵活运用的部分却增加了很多,像上面两道题就很有代表性。这样出题的方式其实就是告诉老师在教学中应该加大学生对知识的时间运用能力,对于知识点仅仅牢记于心是与那远不够的,好要懂得运用。像名著推荐这样的题,去年学生就遇到过,这也符合新大纲提出的整本阅读的要求,对于这样的题,仅仅懂得推荐肯定是远远不够的,比起名著的名字,推荐理由才是更应该关注的东西。学生能否将推荐理由写得条理清楚呢?这既与老师平时的练习密不可分,也与学生是否真正整本阅读名著紧密相关。所以,此次测试可不是测试学生的脑子记下了多少东西,而是测试学生们是否真正进行了有效学习。——即真正的阅读与思考的过程。

在第二题的出题方式上,这个目的更加明显。如果说上一题是考察学生阅读,那么这个题就是考察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环境描写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是我们在写作是常运用的手法 ,学生究竟掌握如何呢?通过这么一道题就检测出来了。

通过这两道题,我们基本可与判定在以后的教学中,养成学生好的阅读习惯与加强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将是重中之重。

(二)“读.思”部分

“读.思”分为课内阅读,非连续性文本与课外阅读三部分。可以看出,出题教师是按照先易后难的顺序出题的。

课内阅读:

相对来说,课内阅读这部分还是紧密联系课文内容来出题的。《匆匆》一文是一篇非常棒的散文。而教师的精讲,为学生完成这一道题创造了条件。应该说,只要在课堂上学生认真听讲,这部分知识就不算很难。真正难的是仿写句子。难在哪里呢?首先,要善于发现例句的特点;其次,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二者缺一不可。任何一个写作的初学者都是仿写开始的,这样的仿写看似简单,却考察了学生观察力与想象力,对于学生日后写作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

课内阅读的最后一道小题是填空题,你可以理解为这是考察学生诗词的积累,但是无形中将不同类型的知识联系起来,其实就是在暗示我们知识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如若能够找到其中的关系,那么学习时就会做到融会贯通。同时也在告诉老师,在教学是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将新旧知识有效地联系起来。

非连续性文本:

此次的非连续性文本共有三个材料。第一个材料是一个统计表,是武汉火神山与雷神山医院的有关数据;第二个材料与第三个材料是两则新闻。两则新闻一个激励人心,一个使人义愤填膺。三则材料显然选自三个地方,但是并不是没有一点联系。做这样的题不仅需要学生认真读题,学会从中收集重要的信息,而且还要学会从中整理与归纳。所以看似是一件简单的事,做起来其实并不简单。

比如说第五题:材料1和材料2是我国在抗击疫情过程中的两个缩影。目前国外很多地方,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而中国的疫情却得到有效控制,请你在这两则材料中找一找原因。

虽说要求在这两则材料中找一找原因,但学生如果平时多看新闻,多读报纸,关注国家大事,那么他们会很容易发现党和政府在抗击疫情是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很容易看到无数的医护工作者、普通群众的无私付出,也就很容易找到原因;反之,仅从材料本身下手,眼界狭小了,简单的问题也会变得复杂。古人说“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于这一类型题,除了加强学生阅读与理解能力之外,教师还有必要积极鼓励学生关心国家大事,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将书本知识与课外知识有机的结合起来,孩子的书就读“活”了,就不会成为只知考试的书呆子。

我们常说,用事实说话,如果在平时教学中也能拿出这些案例与数据来说话,学生的眼界就不会局限于小小的课本,勿需长篇累牍的说教,在无形中就增强学生爱国情感。当然,作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同样不该忽视学生整理归纳能力的培养,这当然需要训练,需要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有目的的反复训练方能得到提高。

(三)“读.写”部分

读写部分有两个模块。第一个模块属于口语交际,第二个模块“牛刀小试”是写一封信,第三个模块“大显身手”属于写作。

第一模块出题极具特点。不光要表明观点说明理由,还提出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劝说。对于孩子们说,完成前两个目标并不难,难的是怎样从正反两个反面来阐述观点。我们都知道,要想说服一个人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这是因为往往说话的人不能从对方的角度,对方的利益去考虑问题。在这里,出题教师试图提醒教师与学生,怎样才是讲道理的正确方式。接近生活,让书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的教学才更具实效性。

第二模块是一封写给老师的信,对于这样的题,格式的要求是很重要的,这也是学生经常忽略的地方。引导学生正确的写信,学会运用文字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是这一模块的要求。

第三模块的写作不出意料的有两个选项。无论选择那一篇,学生都得认真读题,这恰恰是老师最担心的问题。写作不能够想当然,认真审题当然很重要。比如,选项一里就有关键词“永恒”,所以写作要求当然以“永恒的瞬间”为主题,什么样的瞬间才是永恒的呢?这才是学生需要思考的问题,能把这个问题想通了,这篇作文也就有话说了。选项二是命题作文“假如时间可以倒流”,这是一片充满想象的文章,不善于想象的是完成不好的。

三、总结

应该说,此次测试我们的以后的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课堂教学要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即“知行合一”才是语文教学的方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