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的风俗有什么

过年啊什么的

走人户

四川民间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民间凡遇年节或婚嫁、新居落成等情况。都要到亲戚家串门探望,称为走人户。

届时,一般要带上猪蹄、很多自己舍不得买的礼物、好酒等礼物,穿上平时舍不得的衣服前往。主人家割肉买酒,热情款待。

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拜把子

旧时汉族社会交际习俗。又称结盟、结拜、换帖等。流行于四川各地。基于共同利益的个人或集团,以磕头换帖、同饮血酒、对天盟誓的方式结为兄弟,以共同的信仰和誓言来约束和维护共同的利益关系。

扩展资料:

东汉学者许慎将习字解释为“数飞也”

①,即练习或学习飞行的意思,这是习字的本义。习字随着人类社会文化的发展,在本义基础上又演变出多种重要含义,习惯、习性便是其中的一种。《礼记·乐记》说:“五年视博习亲师”,学者解释其中的习字含义是“常也”。常即经常、惯常。经常、惯常自然成为习惯,这便是习俗的习的基本定义。俗字最早见于西周金文(铜器铭文《卫鼎》等)。《说文解字》说:“俗,习也”。这是用转注的方法来解释俗字的含义,表示俗与习在意义上具有同一性的一面。

《周礼·大司徒》疏说:“俗,风俗也”;《荀子富国》注说:“俗,谓民之风俗也”;《吕览·长攻》注说:“俗,常也”;《周礼·大司徒》注说:“谓常所行与所恶也”。根据以上解释可知,俗的意义与习字相近或相通,确切而言,便是风俗的意思。习与俗连文合并成习俗一词,大约始自春秋战国时期。《荀子荣辱》说:“是注释习俗之节异也”;《春秋繁露--王道通》说:“人主以好恶喜怒变习俗”;《战国策·赵策》说:“常民溺于习俗”。按古代经史学家的解释,前述文句所见的习俗一词,均是风俗习惯的意义。

综合前述解释和实际情况剖析,可以认为,凡有一定流行范围,一定流行时间或流行区域的意识行为,无论是官方的,民间的,均可称为习俗,这亦是习俗的基本定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四川民间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11-03

1、学三年跟三年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旧时投师学艺一般需三年时间。按习俗,三年之中,师傅只管徒弟伙食,会给少量衣鞋钱和剃头钱,不给工钱,徒弟出工得的工钱也归师傅。三年期满后,许多徒弟还要跟三年才能独立谋生。这三年里,徒弟相当于半个工人,有一定收入。

2、办出师酒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技师学艺满三年后,如果所学技术已过关,征得师傅同意,便可“出师”。届时,徒弟要大办“出师酒”,请行内有名气的人来参加,祭祀行业祖师神,酬谢师傅的教艺之恩。徒弟给师傅叩头,送给师傅衣帽鞋袜;师傅退还投师文约,对徒弟说此些祝愿的话。按规矩,无钱谢师、未办出师酒的,不能算出师。

3、过年吃黄粑

黄粑,是贵州和四川地区特有的传统小吃,由糯米和黄糖(红糖)搅拌均匀再用专用的叶子包裹蒸熟而成,味道清新柔软,色泽晶莹剔透。也可搅拌均匀后倒进蒸笼蒸熟再切开,四川人民再过年的时候都会做黄粑待客货自己食用。

4、过年

每年立冬后,家家户户杀年猪、腌香肠、腊肉,不单农村到处肥猪悲声嘶叫,城里也常见到又白又胖的大肥猪被开膛破肚的情形。成都学人郑光路的《成都旧事》中记载,过去的杀猪匠鬼板眼多,他两手紧按猪头,一副不能脱身之状,看热闹的小娃娃往往会把杀猪刀递给他,这时他会低声嘀咕:“猪大爷,不是我要杀你哈,是递刀的叫老子杀嘛”。

年猪杀好后,人们在烧柴灶的灶门上方,将鲜肉串绳从梁柱上悬垂下来,利用每次生火煮饭时伸出灶门的火舌和柴烟逐日熏制,直至色泽金黄,闻之甚香,火舌舔肉吱吱作响,令人馋涎欲滴。进入腊月中旬,各家各户又开始推碾汤元粉,为大年初一全家人可以吃到象征甜甜蜜蜜、团团圆圆的红糖汤圆做准备。

5、春倌说春

汉族社会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时间在春节前后。旧时的春倌头戴乌纱帽,身着官服,左手执木刻春牛,右手拿春棒;现在的春倌,装束与普通人一样,不同的是身背一根放牛鞭子。他们爬山涉水,走乡串户,每到一地,便编一些吉利的歌谣演唱。演唱完毕,将一张红纸印制的检牛图送给主人家。说检结束后,户主要送些钱币给检倌,以作报酬。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_四川民间习俗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3-12
四川:“羌年节”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现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州境内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松潘部分地区。

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四川客家春节习俗

客家人的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对家乡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上川龙巨大雄伟,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四川人过年爱观“灯” 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

这边厢,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的自贡灯会才发散出阵阵“洋味”;那边厢,传统的成都灯会第三十五次变幻着迷人的流光。

而在川中的简阳、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宾等地,三台风格迥异的新春灯会也次第亮灯。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羊年新春前夕,已有近千年历史的自贡灯会,“变脸”唱“洋戏”,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在蜀中最先亮起了花灯。灯会上,希腊、罗马、埃及三大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片段和名胜,如特洛伊之战、埃及金字塔、天鹅湖等,通过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形式,得到了精彩和形象的“阐释”。灯会设置的罗宾汉、蜘蛛侠、史努比等三十个外国卡通人物、动物的搞笑项目,让人们频展笑颜。除了浓浓的“洋味”,自贡灯会还首次引入北方的冰灯,将北方冰灯和南方彩灯在同一时空进行组合,引来无数看新鲜的人们。

在省会成都,今年新春灯会已是第三十五届。于正月初一晚上正式开灯,璀璨绽放,流光溢彩,照耀着蓉城不眠的新春夜晚。文化公园内,水面、山体、建筑、树木全都披上了漂亮的灯饰,观灯者如鲫;园外,去年才修葺一新的琴台故径,在夜晚演绎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爱情佳话,一样是灯火辉煌,人流如织。

羊年的成都灯会“羊”气十足,在四十二组大中型灯组和六组牌坊彩灯中,表现羊年喜庆的灯组占了很大比例。从西大门和东大门入园观灯,触目即是羊年新春的浓浓气息。西大门“三阳开泰、丹凤朝阳”,吉祥之气迎面而至;东大门,三只羊采半浮雕式立在灯会的大门上,造型装饰优美,看灯会就像进入了羊年的“如意之门 ”。观灯人三五成群,笑声盈耳,纷纷在灯组前拍照留影。和往常一样,好吃的成都人总忘不了在观灯之余,到小吃展上大快朵颐,什么烤肉串呀、肥肠粉啦都是美味,食摊前围满了人。

“华灯入望众星高”。在湖波荡漾、山色旖旎的简阳三岔湖首次举办的“水上灯会”,桨声伴灯别样美。羊年正月初一,在连接了三岔湖的六个岛屿、三个半岛,水陆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水面上,灯会正式亮相。其观灯路线长达六公里,视野之开阔为今年四川灯会之冠,另有两百多艘各类旅游船灯随时待命。灯会上,目前国内独立灯组最高的《空中玫瑰》(八十米)让人仰首而视,叹为观止。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9-03-08
四川:“羌年节”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现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州境内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松潘部分地区。

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四川客家春节习俗

客家人的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对家乡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上川龙巨大雄伟,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四川人过年爱观“灯” 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

这边厢,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的自贡灯会才发散出阵阵“洋味”;那边厢,传统的成都灯会第三十五次变幻着迷人的流光。

而在川中的简阳、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宾等地,三台风格迥异的新春灯会也次第亮灯。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羊年新春前夕,已有近千年历史的自贡灯会,“变脸”唱“洋戏”,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在蜀中最先亮起了花灯。灯会上,希腊、罗马、埃及三大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片段和名胜,如特洛伊之战、埃及金字塔、天鹅湖等,通过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形式,得到了精彩和形象的“阐释”。灯会设置的罗宾汉、蜘蛛侠、史努比等三十个外国卡通人物、动物的搞笑项目,让人们频展笑颜。除了浓浓的“洋味”,自贡灯会还首次引入北方的冰灯,将北方冰灯和南方彩灯在同一时空进行组合,引来无数看新鲜的人们。

在省会成都,今年新春灯会已是第三十五届。于正月初一晚上正式开灯,璀璨绽放,流光溢彩,照耀着蓉城不眠的新春夜晚。文化公园内,水面、山体、建筑、树木全都披上了漂亮的灯饰,观灯者如鲫;园外,去年才修葺一新的琴台故径,在夜晚演绎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爱情佳话,一样是灯火辉煌,人流如织。

羊年的成都灯会“羊”气十足,在四十二组大中型灯组和六组牌坊彩灯中,表现羊年喜庆的灯组占了很大比例。从西大门和东大门入园观灯,触目即是羊年新春的浓浓气息。西大门“三阳开泰、丹凤朝阳”,吉祥之气迎面而至;东大门,三只羊采半浮雕式立在灯会的大门上,造型装饰优美,看灯会就像进入了羊年的“如意之门 ”。观灯人三五成群,笑声盈耳,纷纷在灯组前拍照留影。和往常一样,好吃的成都人总忘不了在观灯之余,到小吃展上大快朵颐,什么烤肉串呀、肥肠粉啦都是美味,食摊前围满了人。

“华灯入望众星高”。在湖波荡漾、山色旖旎的简阳三岔湖首次举办的“水上灯会”,桨声伴灯别样美。羊年正月初一,在连接了三岔湖的六个岛屿、三个半岛,水陆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水面上,灯会正式亮相。其观灯路线长达六公里,视野之开阔为今年四川灯会之冠,另有两百多艘各类旅游船灯随时待命。灯会上,目前国内独立灯组最高的《空中玫瑰》(八十米)让人仰首而视,叹为观止。

在诗仙李白故里的江油市太白公园,江油电力之光大型灯会正在上演。该灯会由一百五十多名自贡扎灯师设计制作,规模和数量创江油历年灯会之最。在川南宜宾的蜀南竹海,这个全国唯一一处以竹林景观为主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今年春节首次举办了大型灯会招徕游客。蜀南竹海灯会突出竹海特色,几乎所有的花灯都是用竹子制成,别具一格,其中“竹编东方龙”、“摇竹娘”等大型灯组更是一绝。万顷竹海在灯火的映衬下,别有一番韵味。
第4个回答  2012-03-04
四川:“羌年节”

羌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现主要聚居在四川阿坝州境内的茂县、汶川、理县以及松潘部分地区。

羌年节于每年农历十月初一举行庆典,一般为3-5天,有的村寨要过到十月初十。按民间习俗,过羌年时还愿敬神,要敬祭天神、山神和地盘业主(寨神)。全寨人要吃团圆饭、喝咂洒、跳莎朗,直到尽欢而散。整个活动仪式由“许”主持,咂酒则由寨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开坛。节日期间亲朋好友可互道祝贺,相互迎请。

四川客家春节习俗

客家人的不断迁徙,使他们对故土更为留恋。对家乡山水、习俗的怀念使他们紧紧地团结起来,战胜了一次又一次的艰难困苦,传统习俗成为联系客家人的坚强纽带。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

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重视。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并在粮仓、家禽牲畜圈上贴写吉祥的语言,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有条件的客家乡镇从正月到二月要耍灯舞,灯的种类有龙灯、狮灯、蚌灯等,这是客家人在原籍的彩灯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要举行大型庆典活动--舞龙,有彩龙、火龙、水龙、脱节龙和和上川龙之分。其中,尤以上川龙最有特色。上川龙是清初江西刘氏移民带到川西的,由刘氏族人年年扎龙,年年舞龙,用于拜年冲喜,祈求风调雨顺。上川龙巨大雄伟,由三五十人操作舞动,龙头重达三五十斤,耍龙技巧性强、路数多。

成都人元旦不吃饭,因为“饭”与“犯”,同音,为了避讳,则吃汤圆或挂面以祈求合家团圆,福寿绵长。刘阁等地于正月初七“人日”还要“过小年”,除了敬神、祭祖外,也吃团年饭。成都人则于人日游西郊的杜甫草堂。长寿县元旦于门外燃九支腊烛,称为“九品烛”,以敬天地。

四川人过年爱观“灯” 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

这边厢,以“异国风情”为主题的自贡灯会才发散出阵阵“洋味”;那边厢,传统的成都灯会第三十五次变幻着迷人的流光。

而在川中的简阳、川北的江油、川南的宜宾等地,三台风格迥异的新春灯会也次第亮灯。羊年新春的蜀中大地,一片灯火盛景。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因此之故,四川灯会历史悠久,水平高,被誉为“天下第一灯”、“中国灯会之首”。尤其是成都灯会和自贡灯会,气势之磅礴、构思之奇巧、工艺之精湛、地方风情之浓郁,成了中国地方灯会之翘楚。

羊年新春前夕,已有近千年历史的自贡灯会,“变脸”唱“洋戏”,以“异国风情”为主题,在蜀中最先亮起了花灯。灯会上,希腊、罗马、埃及三大文明古国的经典故事片段和名胜,如特洛伊之战、埃及金字塔、天鹅湖等,通过中国传统彩灯艺术的形式,得到了精彩和形象的“阐释”。灯会设置的罗宾汉、蜘蛛侠、史努比等三十个外国卡通人物、动物的搞笑项目,让人们频展笑颜。除了浓浓的“洋味”,自贡灯会还首次引入北方的冰灯,将北方冰灯和南方彩灯在同一时空进行组合,引来无数看新鲜的人们。

在省会成都,今年新春灯会已是第三十五届。于正月初一晚上正式开灯,璀璨绽放,流光溢彩,照耀着蓉城不眠的新春夜晚。文化公园内,水面、山体、建筑、树木全都披上了漂亮的灯饰,观灯者如鲫;园外,去年才修葺一新的琴台故径,在夜晚演绎着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的爱情佳话,一样是灯火辉煌,人流如织。

羊年的成都灯会“羊”气十足,在四十二组大中型灯组和六组牌坊彩灯中,表现羊年喜庆的灯组占了很大比例。从西大门和东大门入园观灯,触目即是羊年新春的浓浓气息。西大门“三阳开泰、丹凤朝阳”,吉祥之气迎面而至;东大门,三只羊采半浮雕式立在灯会的大门上,造型装饰优美,看灯会就像进入了羊年的“如意之门 ”。观灯人三五成群,笑声盈耳,纷纷在灯组前拍照留影。和往常一样,好吃的成都人总忘不了在观灯之余,到小吃展上大快朵颐,什么烤肉串呀、肥肠粉啦都是美味,食摊前围满了人。

“华灯入望众星高”。在湖波荡漾、山色旖旎的简阳三岔湖首次举办的“水上灯会”,桨声伴灯别样美。羊年正月初一,在连接了三岔湖的六个岛屿、三个半岛,水陆面积达两平方公里的水面上,灯会正式亮相。其观灯路线长达六公里,视野之开阔为今年四川灯会之冠,另有两百多艘各类旅游船灯随时待命。灯会上,目前国内独立灯组最高的《空中玫瑰》(八十米)让人仰首而视,叹为观止.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