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里有关于凯恩斯人物介绍的影响资料下载?

用作教学之用,谢谢!

  三联出的 《凯恩斯传》 很详细很具体
  下面是点大概的介绍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 1883年6月5日- 1946年4月21日),英国经济学家。

  凯恩斯出生于一个大学教授的家庭。
  他的父亲约翰内维尔·凯恩斯曾在剑桥大学任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讲师,母亲弗洛朗斯阿达·布朗是一位成功的作家和社会改革的先驱之一。

  他7岁进入波斯学校,2年后进入圣菲斯学院的预科班。几年以后他的天才渐渐显露,并于1894年以前伴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获得第一个数学奖。 1895年,他考取伊顿公学,并于1899和1900年连续两次获数学大奖。他以数学,历史和英语三项第一的成绩毕业。1902年,他成功考取剑桥国王学院(剑桥大学)的奖学金。

  1902年进剑桥大学学数学,后从马歇尔学经济学,深受马歇尔的赏识。1906-1908年在印度事务部任职。1908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1912-1946年任《经济学》杂志主编。1913-1914年任皇家印度财政和货币委员会委员。1915-1919年任英国财政部顾问。1919年作为财政部的首席顾问出席巴黎和会,同年因写《和平的经济后果》而驰名。1941年起任英格兰银行董事。1942年被封为蒂尔顿男爵。1944年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他长期从货币数量的变化来解释经济现象的变动,主张实行管理通货以稳定资本主义经济。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后提出了失业和经济危机的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鼓吹国家全面调节经济生活。他的经济学说在西方国家有广泛影响,被称为“凯因斯主义”。

  凯恩斯可谓经济学界最具影响的人物之一。他的发表于1936年的主要作品《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引起了经济学的革命。这部作品对人们对经济学和政权在社会生活中作用的看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凯恩斯发展了关于生产和就业水平的一般理论。其具有革命性的理论主要是:

  关于存在非自愿失业条件下的均衡:在有效需求处于一定水平上的时候,失业是可能的。与古典经济学派相反,他认为单纯的价格机制无法解决失业问题。

  引入不稳定和预期性,建立了流动性偏好倾向基础上的货币理论:投资边际效应概念的引入推翻了萨伊定律和存款与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

  他的这些思想为政府干涉经济以摆脱经济萧条和防止经济过热提供了理论依据,创立了宏观经济学的基本思想。凯恩斯一生对经济学作出了极大的贡献,曾被誉为资本主义的“救星”、“战后繁荣之父”。

  凯恩斯不但是一个理论家,而且是一个实践家。他曾经在英国财政部印度事物部工作,任剑桥大学皇家学院的经济学讲师,创立政治经济学俱乐部并因其最初著作《指数编制方法》而获“亚当·斯密奖”,任《经济学杂志》主编,任皇家印度通货与财政委员会委员,兼任皇家经济学会秘书,英国财政部巴黎和会代表,主持英国财政经济顾问委员会工作,出席布雷顿森林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并担任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的董事。

  凯恩斯1883年6月5日生于英国剑桥市,1946年4月21日在苏塞克斯
  郡逝世。他最初在伊顿公学接受教育,后进入剑桥大学英王学院学习。
  1905年取得一个数学方面的学位,而后师从当时英国经济学界泰斗马
  歇尔及其后任庇古学习经济学。1906年,进入印度事务办公室工作;
  1908年,回到剑桥大学任经济学讲师;1913~1914年间,为印度通货
  和财政皇家委员会成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英国财政部工作,
  战后充任该部的巴黎和会代表,嗣后成为财政大臣顾问团顾问和苏格
  兰银行董事。由于其对英国的贡献,于1942年被封为勋爵。1944年,
  他率英国代表团参加布雷顿森林会议,参与规划和创立了国际货币基
  金组织和世界银行。1945年,他以英国代表团团长的身份,参加英美
  贷款谈判,获得巨额美国贷款,用于恢复战后英国经济。除政治方面
  的活动外,凯恩斯也经营私人企业。他是国民互助人寿保险公司董事
  长和一家投资公司的负责人,他还从事金融投机事业。

  如今,凯恩斯的思想仍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重大影响。30年代
  初以前,在英国经济学界,特别是在剑桥大学,占统治地位的是新古
  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的经济理论。凯恩斯是在马歇尔的直接熏
  陶下成长起来的,在他的早期著作中,正统经济理论的影响到处可见。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问世,表明了凯恩斯的经济思想进入了
  一个全新的阶段。在这本书中,凯恩斯对正统经济理论提出了全面的
  批评,建立了一个以国家干预为中心、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失
  业为目标的完整学说体系,对资本主义的运行和波动作出了理论分析,
  对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依据。《通论》一出版,就立
  刻在西方引起了轰动,西方经济学家称凯恩斯的经济学说像哥白尼在
  天文学上、达尔文在生物学上、爱因斯坦在物理学上一样是一次“革
  命”。凯恩斯的学说在流行40年后,因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继续发展
  而日益显露其理论上的片面性和政策上的偏执性。特别是1974~
  1975年经济危机之后,资本主义国家又出现了凯恩斯学说无法自圆其
  说的“滞胀”现象,于是现代货币主义、合理预期理论、供给学派等
  各个流派,在西方经济学舞台上轮番上场和凯恩斯学说唱反调,认为
  凯恩斯对供给创造需求的萨伊法则的否定是错误的,而滞胀正是执行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所造成的恶果,要消除滞胀现象就必须取消以
  需求管理政策为基础的国家全面干预经济的政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
  的自动调节经济的作用。这些反凯恩斯学说的新自由主义各个流派的
  大合唱,在西方经济学界被称为“凯恩斯革命的再革命”。这一“再
  革命”不仅在经济理论上掀起了轩然大波,也对一些国家的政府决策
  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的里根政府和英国的撒切尔政府都先后执行了
  与前届政府大相径庭的政策。但应该看到,凯恩斯学说和几个反凯恩
  斯流派的学说并无绝对差异。在实践上,里根政府和撒切尔政府执行
  反凯恩斯主义的新自由主义政策的结果,并未从根本上消除滞胀,反
  而带来了新的经济混乱。于是,凯恩斯学说在经受十几年的攻击而形
  象受到相当损害之后,又在逐渐恢复名誉,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
  凯恩斯学说又成为经济的新处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3-09
【生平、学术简介及著作】
英国经济学家,因开创了所谓经济学的"凯恩斯革命"而称著于世。1883年6月5日生于英格兰的剑桥,14岁以奖学金入伊顿公学(Eton College)主修数学,曾获托姆林奖金(Tomline Prize)。毕业后,以数学及古典文学奖学金入学剑桥大学国王学院。1905年毕业,获剑桥文学硕士学位。之后又滞留剑桥一年,从师马歇尔和庇古攻读经济学,以准备英国文官考试。1906年以第二名成绩通过文官考试,入选 印度事务部。任职期间,为其第一部经济著作《印度通货与金融》(Indian Currency and Finance,1931)作了大量研究准备工作。1908年辞去印度事务部职务,回剑桥任经济学讲师至1915年。其间1909年以一篇概率论论文入选剑桥大学国王学院院士,另以一篇关于指数的论文获亚当斯密奖。概率论论文后稍经补充,于1921年以《概率论》(A Treatise on Probability)为书名出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不久,即应征入英国财政部,主管外汇管制、美国贷款等对外财务工作。1919年初作为英国财政部首席代表出席巴黎和会。同年6月,因对赔偿委员会有关德国战败赔偿及其疆界方面的建议愤然不平,辞去和会代表职务,复归剑桥大学任教。不久表明其对德国赔偿问题所持看法的《和平的经济后果》(The Economic consequences,1919)一书出版,引起欧洲、英国及美国各界人士的大争论,使其一时成为欧洲经济复兴问题的核心人物。在任教同时,不仅撰写了大量经济学院总务长。1921~1938年任"全国互助人寿保除公司"(National Mutual Life Insurance Company)董事长期间,其对股东的年度报告一直为金融界人士必读而且是 抢先收听的新闻。1940年出任财政部顾问,参与战时各项财政金融问题的决策,并在他倡仪下,英国政府开始编制国民收入统计,使国家经济政策拟订有了必要的工具。1944年7月率英国政府代表团出席布雷顿森林会议,并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复兴与开发银行(世界银行)的英国理事,在1946年3月召开的这两个组织的第一次会议上,当选 为世界银行第一任总裁。返回英国不久,因心脏病突发于1946年4月21日在索塞克斯(Sussex)家中逝世。因其深厚学术造诣,曾长期担任《经济学杂志》主编和英国皇家经济学会会长,1929年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42年晋封为勋爵,1946年剑桥大学授予其科学博士学位。
凯恩斯原是一个自由贸易论著,直至20年代末仍信奉传统的自由贸易理论,认为保护主义对于国内的经济繁荣与就业 增长一无可取。甚至1929年同瑞典经济学家俄林就德国赔款问题论战时,还坚持国际收支差额会通过国内外物价水平的变动,自动恢复平衡。1936年其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The General Theory of Employment , Interest and Money,简称《通论》)出版时,凯恩斯一反过去的立场,转而强调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信保护政策如能带来贸易顺差,必将有利于提高投资水平和扩大就业,最终导致经济繁荣。
凯恩斯认为,传统贸易理论以各项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力已经充分就业为前提,宣扬按照比较成本原理进行贸易,既有充分就业,又享分工之利。但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这一前提,而却经常存在大量非自愿失业,如果一国按照传统理论自由贸易,虽可从事有比较优势部门的专业化生产,取得某些分工之利,但放弃或缩小比较优势不大或无比优势部门的和平,则必然是失业更趋严重。故凯恩斯断抗议传统贸易理论不适用于现代资本主义。他还批评传统理论只注重分工的利益和强调对外收支均衡的自动调节过程,而完全 忽略贸易差额对国民收入就业的影响。认为就一国而言,后者较前者更重要,因为顺差能增加收入,使资金流入,利率降低,投资提高,就业扩大;反之 ,"若为逆差,则可能很快就会产生顽固的经济衰退。"由此,凯恩斯赞成贸易顺差,并重新推崇起重商主义,认为"重商主义,学说里含有入学真下成分。"不过在肯定重商主义某些观点的同时,他也承认"实行重商主义所能取得的好处,只限限一国,不会泽及全世界"。
在《通论》中,凯恩斯由投资乘数原理出发,对贸易差额与国民经济盛衰的关系作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投资的乘数作用表现为,一个部门的新增投资,不仅会使该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的收入增加,而且会通过连锁反应,引起其他有关部门追加新投资获得新收入,致使国民收入总量的增长若干倍于最初那笔投资。而一国的总投资既包括国内投资(它决定于国内的资本边际效率和利息率)也包括国外投资(它决定于贸易顺差额),"增加顺差,乃是政府可以增加国外投资之唯一直接办法;同时若贸易为顺差,则贵金属内流,故又是政府可以减低国内利率、增加国内投资动机之唯一间接办法。"除此之外,凯恩斯还强调贸易顺差本身对国民经济的作用亦犹如投资。认为出口是对本国产品的需求,如同投资,是一种"注入"(Injection),能使国民收入增长;而进口则是对舶来品消费的增加,如同储蓄,是一种泄露,会减弱投资乘数的作用,使国民收入减少。因此,凯恩斯极力鼓吹贸易顺差,并提出应尽力扩大出口,同时藉助保护关税和鼓励"购买英国货物"以限制进口的政策主张。上述凯恩斯关于乘数理论及贸易顺差的分析,后经英国学者哈罗德和美国学者马赫洛普等人的论证而发展为对外贸易乘数理论。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