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事只求半称心上一句怎么说

如题所述

“凡事只求半称心”的上一句是:“人生哪能多如意”。

一、出处

“人生哪能多如意,万事只求半称心”这句话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登高》诗,意思是人生不可能事事如意,但求一半称心。后来成为杭州灵隐寺的一副对联。

二、背景

杜甫创作《登高》这首诗的背景非常独特。公元767年的秋天,56岁的杜甫时在贵州。

某一天,他独自登上贵州白帝城外的高台,俯瞰着萧瑟的秋江风光,不禁引发了他对往昔生活经历的感慨,以及当前生活的艰难。

当地军阀利用时间互相争夺领土,杜甫在严武的幕府中曾得到庇护,但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了依靠,不得不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达夔州。

如果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不可能在这里住了三年。在过去的三年里,他的生活仍然很艰难,身体也很糟糕。因此,这首诗是在极度困苦的情况下写成的。

三、《登高》表达的情感

1、人生不易和自我感伤:诗中描述了人生中的种种不如意,如“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不仅表达了人生的艰辛,也透露出作者自身的感伤和孤独。

2、壮志未酬和忧国忧民:杜甫一生忧国忧民,这首诗也不例外。他对于国家的命运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深的关切,“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就表达了他对于时局的忧虑和对于人民生活的同情。

杜甫的诗歌特点

一、沉郁顿挫

这是杜甫诗歌最显著的特点。他的诗歌语言深沉,情感丰富,常常表达对国家大事和民生疾苦的关切,给人以悲怆、忧愤的感觉。

二、内容广泛

杜甫的诗歌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政治、历史、人生、自然等多个领域。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反映了人民的生活疾苦,也揭示了统治阶级的腐朽和剥削。

三、诗史性质

杜甫的诗歌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社会责任感,他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了当时社会的真实情况,因此他的诗歌具有“诗史”的性质。

四、意境深远

杜甫的诗歌语言简练,意象生动,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或具体物象来表达深远的思想和情感,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

五、情感真挚

杜甫的诗歌情感真挚,常常表达对人类命运和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表现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感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