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藏《清宫海错图·册三·羽类和介类》:古画与实物对照图

如题所述

故宫珍藏的《清宫海错图·册三·羽类和介类》:古画中的生物奇观


穿越历史的尘埃,我们来到清代艺术家聂璜的笔下,探索《清宫海错图·册三·羽类和介类》这一博物画卷。作为康熙时期的杰出画家,聂璜倾注心血绘制的这部作品,不仅是艺术的瑰宝,更是生物多样性的生动记录。这套图集共四册,前三册现珍藏于故宫博物院,其中的生物种类繁多,每幅画面都仿佛是一扇通往海洋世界的大门,揭示着自然的神秘与深邃。


淡菜,这看似普通的贝类,却因产珠而备受瞩目。早期的种珠技术曾是珍秘,如今已普及,其过程巧妙地将活蚌培育珍珠,色泽差异反映了生长环境的微妙变化。起初,种珠只为装饰,但因其硕大且醒目,镶嵌宝石后,竟被视为真珠,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如今,大珠虽不再稀有,但其珍贵价值依然源于其独特的生长历程。


从《海夫人赞》到《海错图笔记》,每一段文字都像是对海洋生物的赞歌。海茴香,看似平凡的海星,实则有其独特的形态;石蜐,如龟脚的仙人掌,生长于浙闽潮汐之地,充满了神奇色彩。每一种生物,无论是象征月光的合浦珠蚌,还是美味的江瑶柱,都在《海错图笔记》中留下了详细的描述和命名由来,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海洋生物的神秘与美丽在《海错图》中得到了极致的体现,而其中关于珊瑚的记载,更是引人入胜。珊瑚的生长与取法,从《海中经》到《珊瑚赞》,显示了古人对这海底瑰宝的敬畏与欣赏。珊瑚珠的贵重,不仅在于其美丽的色泽,更承载着日本人对吉祥与凶兆的寄托。《海错图笔记续》则深入探讨了珊瑚的种类与价值演变,揭示了人类对自然的不断认知与探索。


然而,古人的知识并非全然准确,《本草》和《字汇》的记载也有误。人工珊瑚的出现,标志着对自然界的模仿与创新。玳瑁,这种珍贵的海洋生物,种类繁多,《玳瑁赞》揭示了它们的美丽与独特的用途。张汉翁对鲎的论述,让我们了解到这种奇特生物的习性与医疗价值,其独特的性别反转和捕食方式在《鲎腹赞》和《鲎赋》中得到了生动描绘。


总的来说,故宫博物院的《清宫海错图·册三·羽类和介类》不仅是一幅幅生动的生物画卷,更是一部蕴含丰富历史与文化内涵的百科全书,它让我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也能深深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