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写作时,怎样的立意才算深刻的立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0-12-22
尝试用用哲学中的辩证法吧:

辩证思维法可操作性强,可以以此为突破口,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立意的深刻性。

1、普遍联系的观点。生活中任何事物存在着错综复杂的关系,要引导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观点,从错综复杂的关系里面把握事物的本质,找出互为因果、主次之别、内外结合、局部整体等关系特征。如命题作文《冬至》。①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用联系的观点生发关于传统民俗节日的思考,可以呼唤:重视传统文化(立意一)②冬至,北半球的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冬至过后是阳春。用联系的观点思考:冬天过后是春天(立意二)③由季节的冬至联系到人生的处境——人生亦有冬至,联系到我们这个社会的弱势群体——这个冬天不再冷。(立意三)④叙述自己冬至日发生的故事,温馨冬至(立意四)。

2、发展变化的观点。要引导学生善于掌握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积极面对生活,形成正确的观点态度。如话题作文《寂寞》。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可以确立以下主旨:①寂寞是一种异常美丽的境界;②寂寞不是自暴自弃,而是审视自我;③要摆脱寂寞,得先去温暖他人;④在寂寞中要学会慎独;⑤寂寞是一道美丽的忧伤;⑥守住寂寞;⑦今夜无月,我心如月。

3、对立统一的观点。生活中处处有矛盾,矛盾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把握对立统一的规律,谱写生活中的和谐优美乐章。例如:

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阴影会更引人注目/但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

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阴影会躲过人的眼睛/但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 (杜运燮《光和影》有删节)

这些诗行引发了你哪些遐想?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

这道作文题充满了思辨的色彩。“喜爱”并“走进”阳光的人与“害怕”并“躲避”阳光的人形成鲜明对比,他们的态度不同,采取的行为各异,各自的结果也是迥然不同:前者“他朝阳的一面/总在反射着亮光”,后者“他本人的整个存在/也裹在一片灰黑色之中”。用对立统一的观点审查题意,可以确立这样的中心:不同的心态决定了不同的行为,不同的行为决定了不同的命运,即选择决定命运。

辩证思维的三种技法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互为补充的。运用辩证思维法,聚焦文化,关注社会,观照自然,必能写出立意深刻的作文。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