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和齐白石是什么关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7-08-28
徐悲鸿与齐白石的忘年交 徐悲鸿和齐白石尽管人生背景各异,年龄悬殊很大,艺术风格也不相同,但作为后生晚辈的徐悲鸿,却始终对齐白石尊崇有加、关爱备至。他们之间那种至真至纯、情同父子的亲密交往,被艺术界传为佳话。

三请齐白石

齐白石比徐悲鸿早生32年。在徐悲鸿出生的时候,32岁的齐白石尚未步入画坛,那时,他只是一个给人家描容画花的木匠。齐白石57岁来到北京,以卖画维持生活。齐白石虽然是木匠出身,但他的作品别具一格,充满生活气息。不幸的是,他的艺术,在北平知音甚少。

1929年9月,由于蔡元培举荐,徐悲鸿被聘任为北平艺术学院院长。他在用人方面不拘一格,当听说齐白石的国画颇有造诣时,便亲自前往拜访,并聘请他出任北平艺术学院教授。

徐悲鸿第一次来到西单跨车胡同,见到住在这里已66岁高龄的齐白石时,就一见如故,在谈画、论诗、讲文章的过程中,发现彼此间竟有那么多相同的看法。然而,当徐悲鸿提出请他出任北平艺术学院教授时,却被婉言谢绝了。几天后,徐悲鸿再度登门,重提此事,又遭拒绝。

徐悲鸿第三次上门敦请时,齐白石深为感动。他坦言相告:“徐先生,我不是不愿意,是因为我从来没有进过洋学堂,更没有在学堂里教过书。连小学、中学都没有教过,如何能教大学呢?”

为了打消齐白石的顾虑,徐悲鸿告诉他,不需要他讲课,只要他在课堂上给学生作画示范即可,并保证说:“我一定在旁边陪着你上课。冬天,给您生个炉子;夏天,给您安一台电扇,不会使你感到不舒服。”齐白石遂答应试一试。

次日清晨,徐悲鸿坐着马车亲自来迎接齐白石。身着宽大的缎子长袍、拄着一根手杖的齐白石,与徐悲鸿一同登车启程。当马车停在北平艺术学院门前时,齐白石受到早已等候在此的学生们的热烈欢迎。随后,齐白石和徐悲鸿被学生们簇拥着来到教室里。画案上虽已摆好了笔墨纸砚,但齐白石却要用自己带来的几支画笔。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缓慢地运起笔来。画完以后,在徐悲鸿的引导下,齐白石环顾着学生,开始了他的漫谈式授课:“不要死学死仿,我有我法,贵在自然……花未开色浓,花谢色淡,画梅花不可画圈,画圈者匠气……”一堂课下来,学生们对齐白石的教法很满意。

然而,徐悲鸿的革新遭到了保守派的反对和抵制,一时间责难纷至沓来,“齐木匠也居然来当教授了,徐悲鸿凭个人好恶用事,他要把北平艺术学院搞成什么样子?”

改革计划难以实施,徐悲鸿只好拂袖而去。在辞别齐白石时,老人家心情黯然,当即作了一幅《月下寻归图》送给徐悲鸿,并在画面上题诗两首,第一首是:“草庐三顾不容辞,何况雕虫老画师。海上清风明月满,杖藜扶梦访徐熙。”

帮助齐白石出画集

返回南京继续担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的徐悲鸿,此后一直与齐白石书信往来不断。每当齐白石有佳作,必定会给徐悲鸿寄去,而徐悲鸿也总是会按照其笔单寄上稿酬。如此天长日久,徐悲鸿购藏了齐白石的大量佳作。

当得知齐白石以前仅自己出钱用石印印过200本画册,还从未正式出版过画集的情况时,徐悲鸿便郑重其事地致信中华书局主要负责人之一的舒新城,向他推荐出版齐白石画集。一向尊重、支持徐悲鸿的舒新城,慨然答应了此事。此后,徐悲鸿又亲自编辑并撰写序言,使齐白石的第一部画集很快得以出版。齐白石的艺术成就由此广为人知。

当齐白石收到自己的画集和稿费时,他激动不已,禁不住低声咕哝道:“为什么替我出了画集,不要我的钱,反而送钱给我呢?”

抗日战争爆发后,齐白石因年迈,被迫留在沦陷了的北平。徐悲鸿十分惦念,曾作诗多首来怀念他。抗战胜利后,在重庆的徐悲鸿就急忙致书齐白石。

在复信中,齐白石告知徐悲鸿,他在日伪压迫下,勉强能安贫度日,身体还可以。信末,齐白石发自肺腑地写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君也。”

力劝齐白石留北平

1946年8月底,徐悲鸿携妻带子告别南京来到北平,就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长。齐白石很快被聘任为该校名誉教授,徐悲鸿依然亲自坐着汽车前往迎接。从此,他们往来更加频繁,有时齐白石来徐悲鸿家,有时徐悲鸿夫妇去看望齐白石。

每遇到什么不顺心或不愉快的事,齐白石总是要来向徐悲鸿一吐为快,甚至卖画的钱算不清楚了,也来找徐悲鸿替他算一算。只要是徐悲鸿说了的,他便深信不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