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鸿和齐白石是画坛的两大巨匠,是如何成为忘年交的?

如题所述

徐悲鸿曾经画过一幅画,名为《双猪图》,这幅画上画了两只惟妙惟肖的黑猪,之后,这幅画以37万的高价卖出。


齐白石听闻此事之后心中不服,他铺开画纸,刷刷点点,三两笔勾勒出来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猪,后来这幅画卖出了2千万的天价。

徐悲鸿和齐白石是画坛的两大巨匠,他们的画都极具收藏价值,两个人的关系也非常好。


千里马遇上伯乐

齐白石幼年时就非常喜欢画画,长大之后为了生计成了一个木匠。他在做木匠之余还不忘练习画画,之后跟一位专业的老师学习画画。学有所成之后,便靠卖画来维持生计。

齐白石年近六十时定居于北京,在北京卖了几年画之后,有了一定的名气。这时候,他的绘画造诣已经有了很高的水平,然而由于齐白石为人比较低调,他所画的东西又比较通俗,比较接地气,因此不被当时的北京画坛所认可,所接受。


1928年时,留学归来的徐悲鸿被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聘为院长,他知道了齐白石在绘画方面的造诣和成就后,力排众议想要邀请他来学校教授学生画画。

虽然很多人不认可齐白石,但是徐悲鸿认为他的绘画造诣之高已经达到了一代大家的水平。徐悲鸿找到了齐白石,两个人在交谈的过程中对于绘画方面的某些观点和看法不谋而合,有共同语言、心心相惜的两个人相谈甚欢。


然而,当徐悲鸿说明来意后,却被齐白石拒绝了。徐悲鸿却不肯放弃,他连续三次上门邀请。齐白石被其诚意所感动,他没有想到这位留洋归来的年轻人如此欣赏自己,如此看重自己,在别人排挤他的同时对他另眼相待,终于答应去学校任教。

齐白石的课得到了同学们的热烈欢迎和好评,为此他十分高兴,他终于证实了自己的能力,终于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他认为徐悲鸿就是他的伯乐,对他有知遇之恩,自此,视其为知己。


不遗余力推广画作

徐悲鸿在教学过程中大胆改革,触动了很多保守画家的利益,再加上他力排众议邀请齐白石之事,遭到了很多人的排挤和恶意嘲讽,徐悲鸿一气之下辞职了,之后离开了北平。离开北平的他并没有忘记齐白石,他利用各种机会帮齐白石宣传他的画作。

徐悲鸿在齐白石不知情的情况下说服书局的负责人出版了齐白石的第一部画集,并且在画集的序中高度评价了齐白石的画。


1933年时,徐悲鸿带着很多中国画家的画作来到了欧洲,进行巡回展出,其中就有很多齐白石的作品。这次巡展极为成功,通过这次巡回展出,大大提高了齐白石在国际上的知名度,他的画在国际上得到了认可。

徐悲鸿为了宣传齐白石的画作可谓是尽心竭力,无论走到哪里他都随身携带齐白石的作品,一有机会就向别人展示和介绍。


托孤之谊

齐白石和徐悲鸿两个人初次见面时,一个是30多岁风华正茂的青年,一个是60多岁须发皆白的老人,两个人虽然在年龄上相差32岁,但是这并不影响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友谊。

两个人相识20多年,其中有十几年相隔两地,即使这样两个人也没有断了联系,而是通过书信互相关心,互相嘘寒问暖。


齐白石一有得意之作,便会通过书信寄给对方。徐悲鸿对于他的每一幅画作都非常重视,全都妥善保存下来。他知道齐白石生活不易,知道这些画是他养家糊口的唯一来源,每每收到画后,总是按市价把画买下,把钱寄给齐白石。

抗战结束之后,徐悲鸿重新回到了北平,成为了北平艺术专科学校的校长。徐悲鸿再一次邀请齐白石出山,这一次齐白石没有丝毫的犹豫,欣然应允,成了学校的名誉教授。


这时两个人都住在北平,来往越来越频繁,友情越来越深厚,两个人最常做的事就是在一起画画。两个人画画时的互动也非常有趣,其中一人画画时,对方就会在画上补上几笔,或添上一块石头,或加上一束花草,让画作更加生动有趣。


齐白石对徐悲鸿非常倚重,家中的大事小情经常征求他的意见,遇到为难之事时第一时间便是寻求他的帮助。

齐白石于78岁高龄之时添一幼子,考虑到自己年纪老迈,恐怕不能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的那一天,于是领着幼子来到了徐悲鸿的住处,希望好友在自己死后对儿子看顾一二。可见齐白石对徐悲鸿是多么的信任,多么的依赖。


虽然齐白石比徐悲鸿年长许多,但是徐悲鸿却走在了他的前面。得知徐悲鸿死讯后齐白石悲痛万分,自此之后,失去了人生知己的老人越来越沉默寡言。徐悲鸿和齐白石这两个书画巨匠之间的忘年交成为了艺术史上一段脍炙人口的佳话。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1-25
因为两个画家都对彼此的绘画有所欣赏,因此在见面之后就成了忘年交。
第2个回答  2020-12-17
1928年,徐悲鸿到北平担任北平艺术院院长时,他率先拜访了未曾谋面的齐白石且三顾茅庐把齐白石也请上艺术院的讲坛,并对齐的生活照顾有加,而齐白石也感念徐悲鸿的相识之力,曾作诗“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徐君也”,二人由此成为艺坛的忘年交。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