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花夕拾 主要人物形象分析

除了鲁迅和闰土,其他的都行,要求200字以上,不要复制不够字数的过来
1L的都说了不要闰土了,2L的,是主要人物形象分析,不要把主要内容发上来,而且关于形象的字数也不够

.在《藤野先生》中,鲁迅日本的医学导师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
2.鲁迅在《朝花夕拾》中对一个人用了相当多的笔墨,那便是鲁迅的保姆“长妈妈”。因为社会的影响,“长妈妈”保留了许多迂腐的习俗,如在新年的早晨要吃福橘,喜欢切切察察,喜欢告状,还盲目地对“长毛”的故事妄加评论,甚至还踩死了“我”喜爱的隐鼠。因此,“我”对她怀恨在心。看到这,我在脑子里勾勒出的是一个活脱脱粗俗、守旧的妇女形象。然而,鲁迅对她的印象远不止这些。她有可爱的一面。“长妈妈”知道“我”喜欢《山海经》,不辞辛劳地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由此,“我”又认为她“有伟大的神力”。在《阿长与山海经》的结尾,鲁迅表达了他对长妈妈的爱,他希望仁慈的地母能让长妈妈安息。
3.《父亲的病》,作者从不正面写家道衰败的颓唐,仅从父亲口里说的嘘嘘的话,作者在左右奔波瞻前顾后的疲态,表面上是祥和安平,但心里却按捺不住,到篇尾,衍太太唆使作者大叫父亲,却遗留给作者的"最大的错处"。感人肺腑,又不乏暗中对衍太太这个自私多言使坏形象的嘲讽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5
1.《狗 猫 鼠》
人物:鲁迅 阿长
鲁迅性格:仇猫(因为猫在捕食时一定会将猎物玩耍一番,对此他深恶痛绝;另外,猫是狮虎一族的,却有一番媚态;最主要原因,猫吃了他的隐鼠)——仇视反动派
阿长性格:不太清楚
内容:讲述鲁迅仇猫的原因。写鲁迅饲养的小隐鼠被猫吃掉,鲁迅得知后便开始仇猫,并且想尽办法袭击它们。后来鲁迅才得知隐鼠是被阿长踏死的,所以对猫的恨意减轻了一些。但是猫在交配时节的叫唤声令鲁迅十分烦躁,而且加上它们玩耍猎物及其媚态让鲁迅很是反感,因而呵斥驱逐它们,却不像以往那样打猫了。里面鲁迅夹杂着讽刺了一些富有青年教育责任的专家们,并且写出了和反动派斗争的信念。

2.《父亲的病》
人物:鲁迅,父亲,两个中医,衍太太
性格:
鲁迅——少不经事,孝顺
中医——庸医
衍太太——封建,愚昧,迷信
内容:鲁迅的父亲身患重病,请了两位有名的中医看病,中医给鲁迅写了药引奇怪的药方,命鲁迅去找药引。但是奇特的药方没能救父亲,却让鲁迅家付了不少看病的钱。父亲临终时,衍太太让年幼的鲁迅不停的大声喊“父亲!”,结果让父亲临终时也没能享受安宁。此事让鲁迅后悔不已。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庸医的批判和对封建思想的反感和批判。

3.《范爱农》
人物:鲁迅 范爱农
性格:
鲁迅——富有斗争精神
范爱农——进步却不合时宜
范爱农是鲁迅在日本求学时的同学。开始鲁迅和他有一些小误会,导致范爱农故意针对他。后来鲁迅回到故乡,谋了一份校长的差事,偶然遇到了范爱农,两个人解除了误会并经常在一起喝酒聊天。鲁迅的学生写了一些和反动派斗争的内容,请求以鲁迅的名义发表,鲁迅同意了。后来当时的领导(反动派)看到这些文件,命人抓鲁迅。鲁迅虽不怕这些,但因与其学生,一些斗争派,意见不合,不得不离开故乡,去往南京。不久后鲁迅得知了范爱农与友人游湖时落水身亡,怀疑他是自杀。有评论说范爱农是鲁迅的影子,文章表达了鲁迅对范爱农命运的感叹和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人物:藤野先生
出处:《藤野先生》
人物形象:他认真为“我”修改讲义、指出绘解剖图的错误,表现其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敬业、热心、严格要求并关心、帮助学生;他为“我”不欣鬼神之说、敢于解剖尸体而高兴,表现其真挚、诚恳;他问“我”关于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表现其刻苦钻研、勇于探索、求真的精神。
2.艺术手法:以小见大
出处:《五猖会》
举例说明:文章结尾写“我”不知父亲为何要在“我”急切盼望着看“五猖会”时让“我”背书,便是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
3.《无常》描述“我”儿时在乡间迎神会和戏剧舞台上所见的“无常”形象,说明“无常”这个“鬼而人,情而理”、爽直而公正的形象受到民众的喜爱,是因为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文章在夹叙夹议中,对打着“公理”、“正义”旗号的“正人君子”予以了辛辣的嘲讽。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74744453.html

第2个回答  2020-08-03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