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的整首古诗

全诗是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

【作者】王之涣  【朝代】唐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作者简介:王之涣(688年—742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其诗“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家喻户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06
  1、原文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注释
  ①鹳雀楼:古名鹳鹊楼,因时有鹳鹊栖其上而得名,其故址在永济市境内古蒲州城外西南的黄河岸边。《蒲
  王之涣《登鹳雀楼》诗意画
  州府志》记载:“(鹳雀楼)旧在郡城西南黄河中高阜处,时有鹳雀栖其上,遂名。”
  ②白日:太阳。
  ③依:依傍。
  ④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⑤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
  ⑥穷:尽,使达到极点。
  ⑦千里目:眼界宽阔。
  ⑧更:再。
  3、译文
  现代文译文之一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第2个回答  2019-08-22
登鹳雀楼
唐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译文:

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首诗具有超越时空的力量,这种力量是美和哲理的统一,是客观与主观的和谐,是伟大的艺术再现和创造。
王之涣所作的这一首《登鹳雀楼》诗却有幸越过了一千余年的历史长河,直到今天还传诵于千家万户。这不能不证明它本身具备了强大的艺术魅力。
第3个回答  2009-02-14
王之涣·《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2-14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