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出自哪里?又是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人,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出自《老子》。

居善地:居住要选择好的地方,可止则止;

心善渊:心态深沉大度,中常湛静;

与善仁:与人交往仁慈爱护,称物平施;

言善信:言语平实又有信用,声不妄发;

政善治:从政管理柔和有序,德惟无私;

事善能:行事根据能力而为,贵其能力;

动善时:择机而行不妄动,可行则行。

最善的人,居处最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精简处理,能把国家治理好,处事能够善于发挥所长,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扩展资料:

《上善若水》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

《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传说是春秋时期的老子(即李耳,河南鹿邑人)所撰写,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并分为81章。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道德经》到了公元前206年-公元200年,被奉为道教经典,所以有学者认为《道德经》被分为八十一章有明显的道教的九九归一的思想,在内容的分割上未免牵强。但道德经前三十七章讲道,后四十四章言德,简单说来,道是体,德是用,二者不能等同。至清代魏源首次破此惯例而分《道德经》为六十八章,相对保持了每章的完整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善若水(《道德经》第八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21
老子《道德经》第八章
么是“居善地”?也就是安居自己应处的地位。说通俗一点,就是“呆在自己应该呆的地方”。哪里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呢?这很难一概而论,关键看自己的才能是否与这个位置相称,自己的价值观、个性能否与这个团队相容。如果站错了位置,肯定地位不牢,甚至会有危险。
站位是否恰当,不完全取决于才能。姜子牙的才能足以胜任宰相,在商纣王手下却连一个小官也当不好,只好溜之大吉;而有些人才能平平、贪赃枉法,却能在很高的位置上如鱼得水。这是价值观是否相容的问题。个人价值观与团队价值观的相容性,是我们在选择人生站位元时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应该注意:如果一个才能平平的人能够如鱼得水的话,这个团队的远景不容乐观。姜子牙逃离商朝,陶渊明隐居田园,因为他们知道那不是自己应该呆的地方。这都是“居善地”的典型例证,值得我们借鉴。假设我们服务的公司以损害消费者利益的非法手段敛财,无疑是一家“短命”的公司,你就应该考虑一下这是不是你应该呆的地方了。
还应注意:安居自己应处的地位,绝不是固步自封。人应该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才能,以便胜任更重要的工作。一个人满足于已知的知识,让大好年华在平庸中度过,那并不是真正安居自己应处的地位。
古时有一位官员,早年为国王立过功,但此后十多年未获升迁。一些原来职位比他低的人,渐渐地成了他的上级。这位官员对自己的境遇很不满意,一天,他向国王抱怨说:“您用人好比堆柴草,总是把后来的放在上面,把压在下面的人全忘了。”
国王说:“并不是我把你给忘了,我是不敢荒废公事啊!天下日新月异,每天都会产生新事物,发生新问题,需要新的知识来履行职责。所以,我只能录用具备这些新知识的人才。你呢,每天按部就班地工作,优哉悠哉地过日子,何曾在学习上用过一点心?人不能没有学问,也不能不长学问啊!听了你刚才讲的话,我觉得你近来更没有学问了!”这位官员惭容满面,不禁低下了头。
这位官员不愿被压在别人下面,却不努力让自己的才能处在别人上面,正好是“居善地”的反面典型。
像深秋的水一样清澈平静
什么是“心善渊”?也就是说,心要像深潭一样清澈平静,不受外界环境所扰。在红尘之中,如何能避免受到污染和惊扰呢?这需要将一颗心修炼得像磐石一样稳固。
古时有一位名叫牛弘的高官,每天坐牛车去上班。他的弟弟比较顽劣,不读书,好习武。有一天,牛弘出门办事,弟弟喝得酩酊大醉,乘着酒性在院子里练箭法,不想一箭将牛射死了。他知道闯了祸,吓得赶紧躲起来。
牛弘办完事回来,妻子忙向他告状:“叔叔耍酒疯,把牛射死了。”
牛弘若无其事地说:“牛射死了,就做红烧牛肉吃。”
妻子顿感无趣,低着头,一言不发地走到厨房,做红烧牛肉去了。过了一会儿,她又走到丈夫跟前,抱怨说:“牛肉太多了,红烧不完。”
牛弘正在看书,头也不抬地说:“红烧不完,就炖汤喝。”
妻子越发无趣,只好去炖汤。过了一会儿,她觉得这事还得说说,又向丈夫发牢骚:“一整头牛呢,炖汤也太多了!”
牛弘淡淡地说:“炖汤太多,就做牛肉干吃。”
妻子觉得丈夫的涵养功夫真高,相比之下,自己就差得太远了,很是惭愧。自此,她再也不提射牛的事。他的弟弟呢,觉得哥哥真有涵养,这都是读书有学问的缘故啊!自此,他收起顽心,发奋读书,终于成了一个有出息的人。
牛弘处理问题的方法未必最佳,但他这种不受外界情况所扰的涵养功夫,真可以算得上“心善渊”了。
对强者要尊重,对弱者要嘉许
什么是“与善仁”?也就是说,与人交往,要心存友善。对强者要尊重,对弱者要理解和嘉许。许多人对强者能保持足够尊敬,对弱者却心存轻视;或者对弱者表示 亲近,对强者却心存排斥。这不是真正的“与善仁”。有一句话说得好,“你以怎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别人也会以怎样的态度对待你”。如果你对强者、弱者都能待 之以仁,就可得众之力,无所不成。
春秋时,田忌离开齐国逃亡到楚国,楚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他,并询问齐国的军事情况。田忌说:“如果齐国派申孺为主将,楚国只需出兵5万便可凯旋而归;如果齐 国派田居为主将,楚国就要出兵20万,方可不分胜负;如果齐国派眄子为主将,楚国就要出动全国军队,就算这样,也仅仅能够免于亡国。”
楚王问为什么?田忌说:“申孺这个人,狂傲自负,既慢待能人,又轻视庸人。能人和庸人都不愿为他效力,所以我料定他逢战必败;田居这个人,为人正直,礼遇 能人,但轻视庸人。能人愿意为他效力,庸人却离心离德。所以,我料定他胜负各半;至于眄子这个人,既尊敬能人,又爱惜庸人。所以上下左右都愿意为他出死 力。所以我料定您与他交锋,仅仅能够幸免于难罢了!”
后来,齐国派申孺为将攻楚,楚王听从田忌的建议,仅派5万人迎敌,大获全胜。后来齐国派眄子为将攻楚,楚王亲自挂帅,出动全国军队迎敌,仍然失败,仅免于亡国而已,就像田忌事先预言的一样。
眄子这个人,尊敬能人,爱惜庸人,真算得上“与善仁”了。
言必行,行必果
什么是“言善信”?就是说话要讲信用。人世间的道理,就像那条物理学上的定理:作用力等于反作用力。你向他人施予什么,也会得到什么。一个人不受信任,是因为他不讲信用;反之,一个人受人信任,是因为他说话算数。这个道理将在后面加以论证,在此不必赘述。
用业绩说话
什么是“正善治”?就是忠于职守,用业绩说话。古今中外,无论什么事物都可能过时,无论什么理念都可能更新,就是“用业绩说话”这一条永远不会过时。如果用业绩说话不灵了,说明这家公司、这个团队该倒闭了。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不必存任何侥幸心理。
做力所能及的事
什么是“事善能”?也就是做力所能及的事。将它理解为有办事才能也未尝不可。但才能大小,是相对事情难易程度而言的。如苏东坡所言:“挟泰山以超北海,是 不能也,非不为也;为老人折枝,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有些事不是我们想不想做的问题,确实力有不逮,也没办法。但有些事我们能做,而且做了有益,也可能 不去做。勉强去做力所不及的事,或者放弃做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符合“事善能”的自然法则。
抱着与人为善的想法做事
什么是“动善时”?也就是合理把握办事时机。这是一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问题。什么时机才合适?这完全取决于各人的眼光和阅历。有的人能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有的人却让事情发生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
如果我们的眼光与阅历不够,如何做到“动善时”呢?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是一法。除此之外,抱着与人为善的想法去做,一般错不了。如果你做的事对他人有利,它总是合宜的。美国企管专家史蒂芬·柯维说:“为自己着想也不忘他人的利益……世界之大,人人都有足够的生存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一个聪明人,不会嫉妒别人的收获,他们总是考虑如何帮助他人获益而不是夺取别人的利益。这正好符合老子“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原理。
透点提醒不战而屈人,不争而获利,是成功的上上之法。
"居善地",由于我们是个人,在时、空里必须占据一定的岗位和立场。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来智慧地选择我们自己的正当岗位和立场。如果我们选对了,它的效果就是给予我们成功和荣誉。如果我们的选择错误,就会带来失败,甚至于有灭顶之殃。小自选择居家的房屋,床位,坐位,这些起码的周围环境,都能造成对我们身心极大的影响。中至选择合适的学科和职业,大至对国家民族的忠奸,都不能有一点马虎。
居而善于择地,是根据水的贡献原则,在合适的立场和岗位上,比较容易展现出自己的贡献能量。譬如,雨水降在久旱之地,称之为:甘霖。此水之来,是善。然而,如果此雨降在正在洪水泛滥之地,就是雪上加霜,是恶。雨水的本身虽然只是个贡献,但因所降的地位不同,就有受到欢迎,或受到厌恶的区别,随即有了善与恶的区别。雨水降在需要的地方,就是善;降在不需要的地方,就是恶。所以在此,明显可以看出,贡献原则与冷门原则的相通性。
第2个回答  2020-06-13
居善地,居不能简单理解为居住,广义理解生活,生活接近于道,就要像大地一样能包容。厚德载物。如法,心善渊心接近于道,就是如深渊一般既清澈又深不可测。
第3个回答  2020-05-15
上善若水
上位者做得好,做到极致,像水一样,是润下而不争不居高的,用水来形容利人。
即:上之为善者若水
以此推:
居之为善者若地,心之为善者若渊。。等等
举个例子:言善信,言之为善者若信,语言之可贵者(优秀的,极致的)在于可信,即准确、有用。可以之为用,信也。
第4个回答  2009-02-21
出自《老子》 ,也称为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章。
居善地:居住要选择好的地方,可止则止;
心善渊:心态深沉大度,中常湛静;
与善仁:与人交往仁慈爱护,称物平施;
言善信:言语平实又有信用,声不妄发;
政善治:从政管理柔和有序,德惟无私;
事善能:行事根据能力而为,贵其能力;
动善时:择机而行不妄动,可行则行。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