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之间 雷抒雁 读后感

如题所述

“雷抒雁诗歌创作学术研讨会”在其母校西北大学举行,周明、阎纲两位在京的陕籍作家评论家专程赶来,而陈忠实、李星、肖云儒、晓雷、李国平、畅广元、杨乐生等我省著名作家评论家也参加了研讨会。著名作家周明说:“在雷抒雁诗歌朗诵会上,我几度流泪,我被诗人的真诚打动了。雷抒雁的诗反映了他对人生的思索,他的诗是时代的强音,而他是时代的歌者。”学者肖云儒评价雷抒雁的诗歌是“变革时代的桥梁”,“他把个人的生命体验和诗人的生命体悟相结合,在生命觉醒的过程中以诗的方式觉醒”。评论家李星说:“雷抒雁的诗赋予政治抒情诗以新的内涵,从小我之中可见大我”。《延河》主编常智奇说:“雷抒雁在20世纪下半叶到21世纪初的中国诗坛占有重要位置,他以思想的强大给诗歌的诗情张开了翅膀。”
为祖国写诗
相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诗歌也许没那么红火,有人说这是因为“诗人越来越少,但写诗的人越来越多”。对此,雷抒雁说:“这是好事,证明热爱诗歌的人对诗还没有灰心。有人说我是‘人民诗人’,我觉得自己担当不起,但我希望自己能为人民多写点东西。诗像太阳,你只有努力向它逼近,但永远不可能靠近它。我从不认为自己占有了诗歌,因为我始终对文字心怀敬畏,我的诗是从我的血管里流出来的。诗歌应该像火把,能够照亮、温暖别人甚至燃烧别人。诗人自己首先要燃烧,才能写出好诗。要诗化事物,必须先诗化诗人自己的精神、心灵、思维,才能感觉到诗,才能感觉到生活中活跃着的、涌动着的精神力量。要有感而发,才能让读者感同身受,引起共鸣。诗可以是各种各样的,但好的诗歌,必须有饱满强大的精神内涵,才能传得远,才能感动、俘虏读者。”“另外,我想说的是,如果说我有一点一滴的成绩的话,都得感谢故乡这片土地的培养,感谢我的朋友和师长的帮助。‘人民诗人’是对我的鞭策,希望我的每一句诗都是为了人民、希望我永远是人民的代言人、永远为自己的祖国写诗。”
用诗歌沟通人民
如今,诗歌逐渐被边缘化的现状令人堪忧。诗歌写作的绝对自由促使大量平庸之作“无痛分娩”,缺乏亲切感的作品破坏了诗人与读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对此,雷抒雁直言:“诗是死在纸上,活在嘴上。诗人在创作时应该更多地考虑他的读者和听众,让诗歌在人们的嘴边流淌。现在诗人主体情感的表达比过去强了,但是有一个问题,主体的东西是无界限的,过于个性化,不太关照读者,用语习惯和情感爆发点更多私人性,别人难以介入。诗的语言、表达方式过于洋化,不适合国内读者的欣赏习惯,很容易形成阻隔,让人感觉别扭。写作考虑写作对象、主体表达的倾诉对象,要让读者接受,必须首先关照读者,寻找一种沟通的方式,增强感情,丰富内涵,这些都是很重要的。”
诗是一种生活
30年来,雷抒雁从未放弃对于诗歌的追求。他或歌唱英雄、或赞颂美好生活、或抨击腐朽黑暗。他说:“诗对我来说,是一种生活。就像鱼要用腮呼吸一样。前一段时间,有一个大学学报约我写一篇关于现代诗学的文章。这勾起了我对新诗的一直不间断的思索。我觉得有两个大的问题,其一,是对于现代诗学,我们总是在讲西方的诗学,而对中国传统的诗学重视不够,研究不够。我为什么要做还原《诗经》的尝试呢?我就想回到我们诗歌的源头去看看,用我们现在的思维去读《诗经》。其实,中国最早的诗歌集,就是可爱的自由诗,尤其是《国风》部分,所表现出的形式自由与心灵自由比起旧体诗来都离我们现在的诗歌距离更近,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很多地方和我们现在是很一致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去效仿中国诗歌所建立的传统,不能让它们尘封了,认为新诗是外来的品种,只重视西方的写作理论和经验,轻视和放弃中国的诗歌传统,这种是不对的。其二,新诗走过了近90年的路,今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那么,我在想新诗亏欠于诗的是什么?新诗是否把白话汉语提升到了诗的境地呢?新诗对我们的语言作用太小。”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04
haoyigeduhougan,没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