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 手指的分段

丰子恺手指疑问如何分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概括说明了作者对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的认识——姿态不同,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第二段【2至5】作者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第三段【6】点明文章主旨,说明手指的全体和人的全体一样,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大。

原文:

我们每个人,都随时随地随身带着十根手指,永不离身。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例如拉胡琴,总由其他四指按弦,却由他相帮扶住琴身;水要喷出来,叫他死力抵住;血要流出来,叫他拼命按住;重东西翻倒去,叫他用劲扳住。

讨好生活的事,却轮不上他。例如招呼人,都由其他四指上前点头,他只能呆呆站在一旁。给人搔痒,人舒服后,感谢的是其他四指。

常与大拇指合作的是食指。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他具有大拇指所没有的“机敏”,打电话、扳枪机必须请他,打算盘、拧螺丝、解纽扣等,虽有在拇指相助,终是以他为主。

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每逢做事,名义上他是参加的,实际并不出力。他因为身体啊长,取物时,往往最先碰到物,好像取得这物是他一人的功劳,其实他碰到之后就退在一旁,让大拇指、食指去出力,他只是在旁略为扶衬而已。

无名指和小指,体态秀丽,样子可爱,然而,能力薄弱也无过于他们了。无名指本身的用处多用于研脂粉、蘸药末、戴戒指。小指的用处则更渺小,只是掏掏耳朵、抹抹鼻涕而已。

他们也有被重用的时候,在丝竹管弦上,他们的能力不让于其他手指。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除了这等享乐的风光事以外,遇到工作只是其他手指的附庸。

手上的五指,我只觉得姿态与性格,有如上的差异,却无爱憎在其中。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扩展资料

内容简介:

文章开门见山指出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接着就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五根手指的不同的姿态和性格。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结构清晰严谨,主题鲜明突出。全文紧紧围绕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进行描写,运用多种表达方法,刻画出了姿态栩栩如生、性格迥然不同的五根手指。

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美的姿态和高傲的特点。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他勤奋卖力、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性格特征。运用设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而无名指和小指则是最优美的。

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人生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

作者简介:

丰子恺(Zikai·Feng,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字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

丰子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书法家和翻译家。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11月9日,丰子恺出生于浙江省崇德县。有六姊。其母将他生下来后,由于父母亲十分喜爱他,取小名“慈玉”。

他在家乡念小学时,有一次,乡下要搞什么选举。小学老师说,乡下人文化低,笔画多的字不好写,为日后考虑,名字应尽量用笔画少的字,因此,“润”字改为“仁”字,老师说,在浙江“仁”与“润”读音上差不多,“仁”在意义上与“慈玉”的“慈”接近,因此,他的名字就叫“丰仁”了。

1914年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从李叔同学习绘画和音乐。另一位对他有较大影响的老师则是夏丏尊,他称李叔同对他的教育方式为“爸爸般的教育”,而夏丏尊老师的则为“妈妈般的教育”,这两位老师,尤其是李叔同,对他的一生影响甚大。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回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大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有《手指》《白鹅》《竹影》《山中避雨》《给我的孩子们》《黄山松》《云霓》《送考》8篇文章入选小学、中学、高中重点课文、选修课文和略读课文,这在中国文学作家中是不多见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5-14
一自然段为一段,段意: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二至五自然段为一段,段意:介绍五根手指的优点和缺点。
六自然段为一段,段意:如果五根手指能够团结一致,就没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第2个回答  2020-06-01
一自然段为一段,段意: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第3个回答  2020-06-22
第一段【第1自然段】概括说明了作者对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的认识——姿态不同,性格各异,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为下文的描写做了铺垫。

第二段【2~5】作者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具体描写了五根手指不同的姿态和性格。

第三段【6】点明文章主旨,说明手指的全体和人的全体一样,团结起来力量才会大。

主要内容:《手指》本文详细描述了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从而阐明“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人生哲理。
第4个回答  2020-06-20
第一段(1)介绍了作者丰子恺对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的认识,姿态不同,性格各异
第二段(2-5)作者用风趣幽默的语言介绍了5根手指的不同姿态和性格
第三段(6)点名文章主旨,说明手指全体和人的全体一样,需要团结起来才有力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