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了解的鲁迅是他严肃的一面,有没有关于鲁迅柔情的一面的事迹呢?速求!!急。。

如题所述

  鲁迅住在北京砖塔胡同的时候,有几个小邻居。其中有一位小女孩叫俞芳,如今俞芳已经年近九旬了,她回忆起当年与鲁迅的交往时,宛如还是在昨天……

  鲁迅刚刚搬到砖塔胡同61号,给小俞芳的第一印象是神情严肃,让人望而生畏。然而,这一印象到第二天就变了。第二天上午,鲁迅送给俞芳和妹妹每人一盒积木。那时,积木还不多见,可把小姐妹乐坏了,马上就在院子里比着搭起来。鲁迅也兴致勃勃地参加进来。

  很快两姐妹就与鲁迅熟悉了。他们之间无拘无束,鲁迅叫俞芳“野猪”(因为俞芳属猪),而叫她的妹妹“野牛”(妹妹属牛)。于是,姐妹俩群起而攻之,叫鲁迅“野蛇”。鲁迅迷惑不解地说:“蛇也有野的么?”两姐妹仔细一想,都哈哈大笑起来,是啊,蛇本来就是“野”的!

  俞芳姐妹还经常敲鲁迅的“竹杠”。北京冬天的晚上,十分寒冷,那时常常有一些老百姓冒着寒风,走街串巷地卖萝卜。那时冬天的水果很少,即使有价格也贵得吓人,一般老百姓是买不起的。而萝卜就便宜了,一个大萝卜只要一两个铜板,又大又甜,可以当水果吃,所以就流行起卖萝卜来。每当卖萝卜的小贩一声吆喝“萝卜赛梨哟”,俞芳的大姐就拉着鲁迅让他请客。鲁迅的母亲——太师母就出来打“圆场”,笑着说:“这次让我请客吧!”太师母这话一说,全屋子的人顿时活跃起来。

  那时,北京街上还有一种挑担卖桂花元宵的,这种点心比较贵,俞芳姐妹不仅没有吃过,连想也没有想过。有一次,大姐异想天开,竟然要鲁迅请大家吃桂花元宵。三个小女孩你一言,我一语:“大先生,元宵多甜啊,可香呢,热腾腾的,多好吃啊,吃一碗文章都写得出来,觉都睡得香些……”鲁迅本来是不打算迁就三个小姑娘的,但是看到她们垂涎欲滴的样子,再加上太师母也点了头,于是也就同意了。结果,太师母、鲁迅、朱安、俞芳三姐妹以及三个帮工,每人一碗,一共要了九碗。

  这段回忆让我想起鲁迅的诗句“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真正的英雄,其实是最温柔的人。鲁迅当然有他睚眦必报的一面,但是更多的是缕缕柔情。鲁迅很多时候都是慈眉善目的。鲁迅尤其喜欢孩子,喜欢海婴和所有的孩子。

  鲁迅不仅在孩子那儿寻找纯洁和单纯,他自己也有着一颗“赤子之心”。平时,鲁迅的工作非常繁忙,他在几所大学里兼课,白天很早就出门去了,晚上很晚才回家。但是一有空,他也会像小孩一样跟俞芳姐妹一起“贪玩”。俞芳记得,有一次,鲁迅拿着放大镜,在太阳底下把纸点燃。鲁迅是不需要“验证”这一科学原理的,因为凭他所拥有的科学知识,他当然知道聚焦的过程。那么,他为什么还要这样聚精会神地用放大镜点燃纸张呢?我想,他一定是出于“好玩”,仅仅是好玩,没有什么别的用意。“好玩”比所有的“意义”还要有意义。还有一次,鲁迅在满碗的水面上放缝衣针,一次又一次,直到针不下沉才肯罢休。这也是出于“好玩”。没有这分童心童趣,鲁迅也就不是鲁迅了。我认为,“爱”和“好奇”,永远是“愤怒”和“恨”的底子。

  不理解鲁迅的柔情,就无法理解鲁迅为什么没有被无边的黑暗所压垮。从一个小女孩的回忆里,我丰富了自己关于鲁迅的想像。

参考资料:http://tieba.baidu.com/f?kz=73341569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18
跟许广平结婚,应该很温情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