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助***我母亲的血液化验单

请教会看血液化验单的医生:
我母亲(今年52岁)的血液化验单中
MCHC 为 308g/L 显示的是 偏低;
P-LCR 为 0.437 显示的是 偏高;
PDW 为 19.2fL 显示的是 偏高.
其他主要的白细胞和红细胞都在正常范围内,但我对比了一下,都有些偏低.

请问我母亲的血液化验结果表明她老人家和身体状况怎么样啊??

非常感激你的指教!!!!

血液化验单里主要的几项是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其它的都为换算出来的值,只要主要的几项正常,其它稍有异常无碍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2-08
钻牛角尖吧,这几项如果其他正常,这些都不是特别重要,这几项主要是在诊断贫血的时候才用得到的,只是稍微偏了一点,不用管这些。仪器都还有偏差呢
第2个回答  2009-02-08
接近正常的
第3个回答  2009-02-07
上"有问必答"问问吧
第4个回答  2009-02-11
心之歌,是时间的歌,是寿命的歌 喏,让我们来算一算帐吧!如果人生以70岁,心脏以每分钟跳75次计,一生中心跳就超过25亿次。如果人活到115岁,心跳将达到40亿次。长寿学家曾做过这样的预言,在最好的情况下,哺乳动物的存活期限是它的心跳数达到10亿次。照此计算,人的寿限最多不超过30岁。可见,安装在人体的这匹“马达”一直在超量超时运作啊!是什么原因使人类心脏能如此长期地搏动,这已无关宏旨,因为,人类之作为人类,更有兴趣的是,应该活得更长些。
心之歌,是量之歌,是力之歌 当心脏刻板而又机械地舒缩时,它是那样朴实无华,从不想哗众取宠,即使你自己也听不到它的歌声。然而,它却在做着巨大的功。在安静状态下,它如果每分钟跳75次、每次搏出血液60毫升,则一分钟可搏出血液约4500毫升,约重5千克(血比重1.06);一小时可达286千克,24小时约为6520千克。当你睡眠时,心之歌是首催眠曲。可它从来未敢稍事停歇。它在睡眠8小时内所做的功,相当于把一辆小汽车推举到2米以上的力,如果举起它自身,足可举到20千米以上的高度。
心之歌,是效益之歌,是效率之歌 它总是按人类“不会休息便不会工作”的哲理,来调整自己的工作和休息。你瞧,心房心室不断交替休息。当然,这一切是以零点几秒计的。此外,心率加快时,它每次搏血量将相应减少,如心率超过180次,总的输出量就会明显减少,心率变慢时,每次搏血量又会相应增加。但心率慢到40次以下,则总输出量也大大减少,这些都需要找医生诊治。而75次左右正是耗能最少,输出量最多的时候,可见心脏是注重效益和效率的!
心之歌,是纪律之歌,是团结之歌 心脏能地久天长地唱同一支歌,而不感到乏味,那是由于有一个十分尽职的自动控制中心和一个相当严密的指挥传导系统。这个自控中心就位于右心房的上腔静脉入口处的窦房结内。窦房结内的起搏点细胞可以自动有节奏地发放电冲动,通过三条结间束传导到心房肌和房室结。房室结的细胞群,像变电站一样接收和转换冲动(又叫“次级起搏点”),然后再通过房室束下传到广布于心室内的普金野氏纤维,引起心肌兴奋和收缩。这是一条“驿道”,是万万不可逾越的,要是这条“驿道”阻塞,就产生临床医生所说的“传导阻滞”,是病态的表现。健康的心脏,总是唱着“窦性心律”之歌,不然便会出现各种心律失常。心肌工作遵守着团结一致的原则。刺激强度不够就完全不反应,刺激强度够了就全部心肌同时收缩,生理学上对心肌的这种“全部收缩或全部不收缩”的现象叫“全或无”定律。如若不然,心肌纤维各自为政,就会出现心房或心室纤维颤动。后者有致命的危险。
心脏的潜能更重要的是来自运动。生理学家早就指出,跑跳多的野生动物比家养动物心脏强大得多。在人类,长跑动动员的心脏是最强大的,他们当中约有40%~50%的人左心室肥大,心室肌增厚,心搏动有力,心室容积增大,心脏射血量增多。他们的心脏重量可达400克以上;心容积一般人约750毫升,而运动员可达1000毫升以上。这种强大而耐劳的心脏将给生命增添光彩。难怪当今世界各国都把跑步与步行锻炼称为“心脏健康之路”呢。
——能够坐着时不要躺着。
——能够站着时不要坐着。
——能够活动时不要站着。
这就是当今最流行的健心之歌!

2、心脏跳动为何不知疲劳?

人的心脏在妊娠第三个月即形成。从怀孕第四个月开始,胎儿的心脏在母体内就不分昼夜地跳动了。它始终是人体生命的忠实伴侣,倘若停止工作,生命也就终结了。
心脏虽小,它的重量只占人体的4%~4.3%,可它的力量如前所书述却大得惊人,如果是运动员或强体力劳动者,他们在剧烈运动或强体力劳动时,不仅每次心跳的搏出量增加,而且,每分钟心跳次数也增加。这样,一分钟心脏搏出的血液量,比人体安静状态下的搏出血量几乎可以增加十倍,心脏这样日夜不停的工作,难道它真的不知疲劳吗?
其实,心脏是非常注意自身保护的,在人体的生长发育过程中已经为自己营造了劳逸结合的工作“制度”即心动周期,就是心脏一缩一舒的规律。如果一分钟心跳75次,则一个心动周期占0.8秒。其时间分配,一次心跳心房和心室的收缩时间分别为0.1秒和0.3秒,而舒张时间分别为0.7秒和0.5秒。它这种工作规律,使它很会工作,也很会休息,休息方式非常巧妙,心房心室交替收缩,交替休息,而且收缩一定时间,还同时松弛、同时休息。体息时间倒比工作时间长,在一昼夜中,工作不到12小时,休息超过12小时。它舒张时是休息,收缩时也轮流休息。
心脏不停地跳动,与心肌细胞中的一种自律细胞有关联。它能自动有规律的放出脉冲电流促使心脏跳动,同时心脏还靠它的左右两支冠状动脉不停地供给血液,以保证心脏有足够的营养和氧气维护它的跳动。正因为如此,心脏才能终生保持强大的工作能力,使血液循环永不停息;它最节约地使用力量,时刻储备着潜力,致使脑力、体力劳动的时候,工作能力得以累计性增长。
另外,那两支冠状动脉出现毛病时,心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就会影响其正常心跳功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冠心病。对于冠心病主要采取减少脂肪、食盐的摄入量,加强体质锻炼,规律化的生活节奏方式进行防范。

3、自我判断心脏病

心脏是人体中的重要器官。能否正常运转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因此人们对心脏应特别重视。但如何判断心脏是否有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判断。
心跳次数:正常成年人心跳应在60—100次/分之间。超过100次/分称心动过速,慢于60次/分称心动过缓。产生心动过速最常见原因是发热、运动、情绪激动、贫血等心外原因引起。如心动过速原因无上述几种关系,应考虑心脏本身疾病,最常见是心肌炎、甲亢性心脏病。心动过缓多见于老年人。如果心跳次数突然减慢,必定与心脏有关,可能是一个危险信号。
心跳节律:心脏的跳动节律必须保持稳定间隔。突然提早称早搏,多数人会感到心从喉咙口跳出来感觉或者明显心悸。心跳节律突然减慢称逸搏或停搏,大多数人会感到头晕,严重者眼前发黑甚至发生昏厥。以上变化自我切脉一般能正确辨认。
观察心前区搏动:正常人心跳在心前区是看不到的,当心脏有病时,由于心脏位置发生了变化,心尖搏动可在心前区明显看到,这是器质性心脏病的一种表现。
颈静脉怒张:在正常情况下,当人的情绪激动、啼哭、激烈运动时,颈静脉可以怒张外,在休息、平卧时绝对不可能有颈静脉怒张,如果出现,多数反映了心脏病存在。
心前区突然疼痛:健康人心前区偶然可出现心悸、心慌外,但不能有心前区疼痛。人到中年,长期劳累或情绪极度激动后出现心前区有一种说不出疼痛现象,这往往是心绞痛的一种反映,应立即去医院作心电图检查,确定疼痛原因,以便紧急处理,否则后果相当严重。
突然头晕眼前发黑:一过性头晕、眼前发黑时,同时心跳极度缓慢,原因是心脏有传导阻滞或停搏现象,此类情况十分严重,必须马上去医院医治,一刻不能延误。

4、心脏病发病的早期信号

5、心电图正常就没有心脏病吗?

小张的父亲年过六旬,不久前才退休在家。平时喜欢下下棋,摆摆"方城",准备安度晚年,享享清福。

一天晚上,小张的父亲突然感觉胸前不适,家人一阵紧张,小张连忙把父亲送到离家不远的街道卫生院急诊。值班医生问问症状,听听心脏都正常,做心电图检查也正常。值班医生只作了一般处理,并说"没多大问题"。于是小张只好把父亲送回家,嘱咐老人好好休息。老人听说"没有问题",也就放心了,照常下棋打牌。可是不出三日,小张的父亲又突发胸痛,家人急忙将其送至医院,经医生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因抢救无效而死亡。

全家人好不悲伤。悲伤之余,小张又找到初诊的医生"扯皮","你说我父亲没什么问题,结果为什么出了大问题?"人死不能复生,"扯皮"又能解决什么问题呢?但是,这个沉痛的教训的确应该吸取。

稍有一点医学知识的人都知道,心电图是心脏检查中最重要最常用的一种检查方法。城市里的大医院就不必说了,就是农村的乡镇卫生院都能做心电图。通过心电图曲线的变化,可以了解心律失常、心脏的兴奋性、传导方向的异常、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损害等情况。特别是心律不正常时,心电图能正确地诊断各种心律失常;在心肌梗塞时,心电图能显示梗塞的范围和演变的经过;对心绞痛的诊断,心电图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当心绞痛发作时记录心电图可见特有的心电图变化。

但是,事物总是一分为二的。心血管专科医生发现,一些冠心病患者胸痛发作时,心电图却正常,在住院病人中也发现胸痛明显,但心电图反复监测却完全正常,有的伴有心动过缓,有的伴有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数天后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他们还发现,许多冠心病急性胸痛发作的病人,事后心电图也正常。这些病例说明:胸痛、心电图正常时,并不能说明心脏也正常,相反,倒要提高警惕。所以在临床上,有经验的医生已不强求在心绞痛发作时,以心电图有无变化来确定诊断的这一原则。

实际上,胸痛、心电图正常者,多见于不稳定心绞痛和不稳定心肌缺血的病人。而不稳定心绞痛和不稳定心肌缺血,又是心源性猝死和急性心肌梗塞的前期发展阶段,控制住这种疾病的发展,虽然不是轻而易举的事,但是,只要提高警惕,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处理好这个过渡阶段,是完全能够减少心肌梗塞的发生率和冠心病的病死率的。

6、急性左心衰的家庭自救

急性左心衰竭是一种以呼吸困难为主要表现的心脏急症。在原有的各种心脏病基础上常因劳累或情绪激动、上呼吸道感染、过多过快的静脉输液、妊娠分娩等诱因所促发。常在夜间突然发生,如不及时和正确地救助可导致病人死亡。家庭自救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

1、首先要准确判断患者的呼吸困难是急性左心衰而不是支气管哮喘。两者的表现都是"喘",但抢救的方法和原则截然不同。没有专科医生在场时如何尽快地区分两者呢?简单地说,除了参考过去的有关病史外,就是要搞清楚患者的喘与体位是何种关系。左心衰的喘常在睡眠中突然弊醒后发生,平卧位时喘明显加剧,端坐位时喘减轻,而支气管哮喘症状的加重或缓解与体位改变的关系不明显。

2、如肯定为急性左心衰的"喘",不能使用哮喘病人常用的各种平喘气雾剂,也不宜口服舒喘灵等平喘药,这些药只能加重左心衰症状,甚至可导致病人猝死。

3、嘱咐病人镇静,不要紧张。因为任何原因导致的情绪激动均可增加心肌氧耗量,进一步加重左心衰的病情。

4、关键的措施是病人采取坐位,可坐在床边或椅子上,双腿自然下垂或踩在小板登上。这种姿势能有效地减少静脉系统的血液向心脏回流,减轻了心脏的负担,并可使较轻的左心衰自然缓解。

5、家中如有吸氧条件可立即进行吸氧。氧气最好能经过湿化瓶再进鼻腔。吸氧时最好先将湿化瓶中的水倒出,然后兑入30%的酒精(注意平素能饮酒者可多放些酒精,反之应减少)。这种酒精滤过吸氧对于急性左心衰的吸氧效果更佳。这是因为左心衰严重时,肺泡内常有液体渗出,此时借助酒精的挥发作用,可使肺泡变得"干燥"些,以缓解左心衰的呼吸困难。

家庭抢救急性左心衰用什么药呢?只能用简单的几种口服液,如舌下含服硝甘油、消心痛及开搏通等。而氨茶碱及皮质激素等此时无肯定疗效。至于抢救急性左心衰的有效药物,如西地兰、速尿及血管扩张剂等需要到医院由专科医生酌情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只有部分轻症的左心衰可望通过上述家庭救助的方法获得缓解,绝大多数左心衰患者需在医院由医生指导抢救。

7、房颤是怎样发生的?

心房颤动是发生于心房的、冲动频率很快的异位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内产生每分钟350—600次的不规则冲动,心房内各部分肌纤维极不协调的颤动,心房丧失了有效的机械性收缩。房颤分为阵发性和慢性持久性两种类型,前者时发时止,后者则持续不止,有时可达数月以上。阵发性者经反复发作可转为慢性。房颤绝大部分发生于心脏有显著病变的人。最常见者为风湿性心脏病,特别是二尖辨狭窄,其次是冠心病,其他比较常见的病因为高血压性心脏病,甲亢等。房颤的治疗除病因、诱因治疗外,应考虑心律失常时心室率的控制、心律失常的转变、以及复发后预防。

1、阵发性心房颤动 心室率快且症状明显者首选西地兰静脉注射以减慢心率。部分患者用西地兰后可转变为窦性心律。如用维持量洋地黄治疗3—5天,心室率不快但仍未转为窦性心律者,宜用同步直流电或药物如普鲁卡因酰胺,胺碘酮静脉内注射复律。

2、慢性心房颤动 ⑴复律的考虑:房颤时心排出量明显减少,若能转为窦性心律,对病人是有利的。但在复律后还必须长期服药维持,同时,复律前,还须根据病者具体情况,估计复律成功率及维持窦性心律的可能性,权衡利弊而作出决定。可采用同步直流电或药物复律。⑵控制室率:对复律失败或不适合复律治疗的房颤患者,应根据心率和病情选用洋地黄制剂。应争取休息时心率控制在每分钟60—70次,心率减慢不满意时,可加用小剂量心得安治疗。慢性房颤患者用洋地黄治疗很少能转变为窦性心律,治疗期间若心律转为规则,常提示为洋地黄中毒,需做心电图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措施。

3、预防复发 房颤转复后常需在一定时间内用药物预防复发,如复律前基本病因或诱因已去除,可不用或少用预防性药物。主要有奎尼丁和胺碘酮。另外,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劳累、受凉、情绪不稳定,饱餐等,并应戒烟戒洒。

8、"早搏"病人的家庭护理

心脏在正常有规律的跳动过程中,突然出现提前的跳动,医学上称之为"早搏",也就是心脏"过早搏动"的意思。

导致早搏的疾病主要有: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等,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中毒等;电解质紊乱如低血钾症等。体内慢性病灶如咽炎、扁桃体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如过度疲乏、紧张、激动、失眠,甚至饮酒和喝浓茶等,都可以诱发心脏早搏。

早搏发生时,病人自己常感到心悸或有心前区被挤压一下的感觉,严重时有头晕、胸闷等不适。早搏病人在医院一般均能接受正确诊断和治疗,但回到家中怎样巩固疗效,减少或防止早搏的复发呢?

注意休息 晚上宜早睡,不要熬夜,有失眠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些镇静剂或安眠药,以保证大脑皮层能得到充分休息,否则可造成中枢神经功能紊乱,使心肌兴奋增高而诱发早搏。

饮食宜清淡 尽量不吃有刺激性的食物,如酸、辣等调味品,少喝浓茶或咖啡,因为这些食物都可使心肌兴奋性增高,诱发早搏。

保持情绪稳定 应经常保持心情开朗,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兴奋或忧伤。情绪波动容易诱发早搏的发生。

按医嘱服药 在服药期间应注意有无药物不良反应。如乙胺碘呋酮、维拉帕米等常用药可使心跳减慢,如服药后每分钟心跳在五十次以下,应及时停药。安搏律定也容易引起神经系统副作用,如头晕、手指震颤、摇晃等,应慎用。

在康复期间,若自感心悸频繁,伴头晕、胸闷者应及时到医院接受诊治,以防意外。

9、气短是心脏有毛病吗?

临床中常有患者问:平时觉得气短,深吸一口气后才舒服,这是不是心脏有毛病。

气短,有器质性的和生理性区分。器质性的原因有三:

1、有的人过去有过肺部疾病,虽已治愈,但肺部功能受到影响,常感觉吸气不足,呼吸费劲,这是由于肺组织弹性减弱及小支气管狭窄,肺部的呼吸面积减少所引起的。

2、有的人心脏功能较差,肺部吸进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必须通过心脏泵出到肺部的血液去完成。如果心脏功能不太好,泵出的血液流量不足,也会出现气短。这种气短的特点是劳动时加重,休息时缓解或不出现;仰卧位时加重,坐位时减轻。

3、有的慢性病人也会出现气短现象,如患重度贫血和糖尿病等。

生理性气短也叫一过性气短。引起这种短暂气短的原因有:

1、吸气中枢出现了抑制现象。在正常情况下,人体通过肺部均匀的一呼一吸完成氧气和二氧化碳的交换。但有时由于二氧化碳在肺部的积聚,刺激吸气中枢的兴奋,使吸气加剧,产生短暂的深吸气,随之出现长出一口气的现象,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2、伏案工作时,因低头呼吸,会出现憋气和气短现象,当抬头挺身解除压抑后,又会出现深吸一口气的补偿现象。

3、当人们全身贯注,精力高度集中地工作,而坐姿不好时,因呼吸长时间处于浅表状态,致使肺泡换气不足,这时深吸一口气,是对浅表呼吸的补偿。

4、腹部脂肪较多的肥胖者,因横膈膜上下活动受限制,影响肺呼吸功能,易出现气短现象。

5、还有的人因思虑过分,心中闷闷不乐,情绪不好,有时也会抑制呼吸中枢,当呼吸中枢恢复正常时就会不自觉地深吸一口气,这是大脑兴奋和抑制间的补偿。

以上不同原因所引起的生理性气短与心脏没有关系,只要注意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并适当进行体育锻炼,气短就会消失。

10、心脏有杂音能否锻炼?

由于常年在医院做健康咨询工作,我不时碰到一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来访者,他们在体格检查时被医生发现其心脏有杂音。于是,他们就问:心脏杂音是不是由运动所致?有了心脏杂音还能不能继续参加体育锻炼?

心脏杂音可分为收缩期杂音和舒张期杂音。前者有病理和生理性之分,杂音范围较局限,它是心脏收缩时产生的杂音,杂音轻而柔和呈吹风样,持续时间短,大多出现在运动后、情绪激动或发烧时。后者是心脏扩张时产生的杂音,它听起来响而粗糙,持续时间较长,杂音传导较长、较广,它几乎都是属于病理性的,一般均表示有器质性心脏病。

心脏杂音的产生主要有下列原因:⑴血液粘滞度改变。如贫血时,由于红细胞减少,血液粘滞降低,血液流动时易发生漩涡,可产生杂音。⑵血液流动速度的改变。由于某种原因,血流加快,漩涡增多,可产生杂音或使杂音加强,有的人在安静时听不到杂音,运动后可听到明显杂音;有的人在发烧时,由于心肌收缩力加强,血液流动速度加快而产生杂音,就是这个原因。⑶心脏瓣膜狭窄。血液通过狭窄的或关闭不全的瓣膜口而形成漩涡。有的运动员由于心脏增厚和心腔容量扩大,造成心脏瓣膜相对地关闭不全而产生杂音。⑷杂音的产生可能是由于心肌收缩力强,血液迅速喷射引起震动形成的。此外,还有因瓣膜粗糙,血管口径改变等原因而引起的杂音。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出现心脏杂音,既可能是在参加锻炼前心脏就有病,也可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但是,不管属于哪种情况,在思想上不应有任何顾虑,同时,应立即请医生作详细检查,当确诊为病理性杂音时,就不能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了,相反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医疗体育活动。如果不是病理性的,那就是生理性杂音,这种杂音多在安静时出现,活动后消失;杂音较局限,且不向其它区域传导。有这种杂音的人,并不妨碍其参加任何项目的体育活动。

倘若心脏杂音系由体育锻炼所致,如过度训练,心脏扩大引起瓣膜相对关闭不全时,通常在调整运动量或停止锻炼后就会消失。这类杂音属于时存时消的心脏收缩期"吹风样"杂音,根据听诊位置、杂音强度、声音和传导等特点,结合平时没有不适症状的病史,基本上可确定是属于生理性杂音。有生理性杂音的人,可照常参加体育锻炼;但在大强度运动时,如出现心脏杂音明显增强,或在短时期内(如半年)心脏明显增大,并出现心脏杂音,则往往预示着运动量过大。此时,应适当调整运动量,如降低训练强度和减少运动时间等。另外,有的人因不恰当地过量训练而造成"运动性贫血"时,也可出现暂时性的心脏杂音,这时应立即调整运动量并接受相应的药物治疗。

11、尽早发现孩子的心脏病

先天性心脏病是小儿最常见、危害较大的心血管疾病,虽现在大部分先心病都可以通过手术矫治,但是,不少先心病由于没有及时发现,待出现明显症状才去就诊时,却失去了手术机会而造成遗憾。可见,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是使孩子完全恢复健康的关键。那么,家长如何及早发现孩子的先天性心脏病呢?

一、应了解先心病的发生原因,做到心中有数。先心病的主要原因可分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两类。有研究表明,单纯遗传因素占先心病的8%,单纯环境因素占2%,遗传和环境互相作用占90%。如果家族中有先心病患者、母亲妊娠早期(3个月内)有呼吸道感染、孕期患糖尿病、饮酒、接受X射线照射以及孕期有不合理用药者,应高度警惕,这类妇女的孩子有患心脏病的可能。

二、做父母的应坚持按照医嘱,产后为新生儿做检查和定期健康检查,积极参加儿童系列管理。不少先心病患儿生下来一切"正常",医生也没有听到其心脏有杂音,到40天产后检查或以后检查时才被发现。

三、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下面的这些表现,若有,则要考虑患先心病的可能。1、出生后皮肤持续青紫或婴儿反复出现神志不清:2、反复患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尤其是肺炎:3、呼吸急足、喂奶困难或喂奶时呛咳甚至拒食:4、发育迟缓、消瘦、多汗:5、有些儿童诉说易疲乏,有的儿童喜长叹气或口周发青等:6、身体其它部位存在先天畸形。

12、心脏病人能否怀孕?

患心脏病的年轻已婚妇女,一定很关心自己可否怀孕和生孩子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应该了解妊娠和分娩对心脏病的影响。

妇女妊娠期间,母体各系统发生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心血管系统也不例外。正常孕妇怀孕以后,由于要担负胎儿的生长发育,心脏负担增加,表现为心脏增大,心率加快,血容量及心脏排出量增多,这些负担在妊娠三十周左右达到最高峰,以后一直持续到分娩。这对正常的孕妇来说,是可以胜任的,但对患有心脏病的孕妇来说,如果心脏的功能原先已有减退,则往往在妊娠的晚期、分娩期或产后,因不胜胎儿负担而出现心跳、气急、唇色发紫等心力衰竭的症状。一旦发生心力衰竭,就有生命危险,这也就是为什么直到现在心脏病还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据某医院妇产科统计,近10年来产妇死亡的原因中,心脏病占第二位。所以,有心脏病的妇女必须慎重对待生育问题。

那么,是不是说所有患心脏病的妇女都不能怀孕了呢?不是的。有的心脏病人可以怀孕,有的则不可以怀孕,为了确保妇女的健康,患心脏病的妇女应根据医生的意见决定是否生育,千万不可冒生命危险生孩子。而医生对患心脏病妇女的生育问题是怎样考虑的呢?据统计,患心脏病的孕妇中以风湿性的最多,其次为先天性的、贫血性、高血压性的心脏病和病毒性心肌炎等。能不能怀孕,要不要人工流产,问题不在于患了什么样的心脏病,而在于平时心脏的功能状态。根据心脏病对体力活动的影响,一般将患者的心脏功能分为四级:Ⅰ级病人能胜任一般体力活动,如走路、洗衣、做饭等。Ⅱ级指能从事一般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如进行日常体力活动时有心跳、气短和疲劳感。Ⅲ级指从事一般体力活动明显受限。稍微活动即感心跳气短,但安静休息时没有不舒服的感觉。Ⅳ级指在安静休息时也有心跳、气短症状,睡觉时躺不平,必须垫高枕头或半卧位,肝脏肿大和下肢浮肿等。

心功能属于Ⅰ级、Ⅱ级的妇女可以生孩子,怀孕以后只要适当注意,一般都能安全地度过妊娠和分娩。属于Ⅲ能和Ⅳ级的妇女,原则上不可以生孩子。妇女无论患哪一种心脏病,决定怀孕之前或发现已经怀孕,都应立即找产科医生或内科医生进行检查,以确定心脏功能情况,分析它能否经受住妊娠和分娩增加的负担。如果病情不允许,则不应怀孕,如病情许可继续妊娠,则应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定期找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千万不可因求子心切,而不顾自己心脏情况,不去医院检查,不听医生劝告,自做主张怀孕、分娩以致造成严重后果。

为了保护心脏病孕妇及胎儿的健康,患心脏病的孕妇要安排好日常工作、学习与生活,避免重体力劳动及过度劳累,

防止情绪紧张和激动,注意休息,饮食方面应加强营养,多吃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而容易消化的食物,如鸡蛋、瘦肉、肝、新鲜蔬菜与水果等。应注意限制饮食中的盐量,从妊娠4个月起,所吃的一切汤和菜都应比平时淡一些。在衣着方面要注意冷暖,预防感冒及其他感染,如发生这类疾病应立即找医生诊治。

妊娠的头5个月应每周检查一次,5个月以后每周检查二次。应提早在临产前1—2周住院等待分娩,分娩时,如果有心跳、气急、脉搏加快等症状时,要及时告诉医生,根据情况采用洋地黄药物治疗。如果妊娠分娩时,未发生过心力衰竭者,可以在产后自己哺乳和照顾婴儿。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