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愿人长久的全诗

如题所述

但愿人长久的全诗如下: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诗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的书法和绘画介绍:

1、书法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王僧虔、徐浩、李邕、颜真卿、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

2、绘画

苏轼擅长画墨竹,且绘画重视神似,主张画外有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似,反对程序的束缚,提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9-19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第2个回答  2023-09-1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诗人苏轼所作的一首词,其中有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词人在中秋节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表达了思念和祝福。关于这句诗的全诗和背景,我建议读者先了解苏轼的人生经历和创作背景。这首词是苏轼在政治失意后,被贬黄州时所作。他在词中借中秋之夜的明月,表达了对人生、友情和爱情的思考和感慨。对于这句诗的理解,可以从多个角度入手。从词人的角度,他是在表达对远方亲人和朋友的思念和祝福;从读者的角度,可以从中汲取情感共鸣和人生哲理。总之,对于“但愿人长久”的理解,我们应该结合具体语境和作者的创作背景,从中体会词人所要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同时,也希望读者能够将这种美好的祝愿带入到自己的生活中,传递给身边的人,让这个世界更加美好。追答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阕词。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词作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写词入端虽然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变化,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然而,却不能因此而沉溺于悲伤中,应该豁达地面对人生,表现出一种乐观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