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月望远的古诗全诗

如题所述

《望月怀远》古诗全诗: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诗意表达

《望月怀远》这首诗将望月的情感升华到了一个深情的层次。诗中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描绘了一幅月光照耀在海面上的美丽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的思念之情。这种情感在“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一句中达到了高潮,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思念之苦溢于言表。

2、怀远之思的深度描绘

在这首诗中,张九龄运用了丰富的描绘手法来表达怀远的情感。他通过“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这两句诗,巧妙地描绘了诗人因思念远方而无法入眠的情景。这种情感的描绘既细腻又真实,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诗人的深深思念。

3、团圆之梦的寄托

在诗的最后两句“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中,诗人表达了对于团圆、相聚的渴望和期待。虽然现实中诗人无法与远方的情人相聚,但他把这种期待寄托在了梦中。诗人的这种寄托,表现了他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对现实的无奈。

张九龄的诗学风格和望月的传统及地位

1、张九龄的诗学风格

张九龄的这首《望月怀远》展现了他独特的诗学风格。他擅长运用简练、生动的语言,将复杂的情感描绘得淋漓尽致。同时,他的诗歌中常常流露出一种深情和含蓄,让读者在品味诗意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的个人情感。这种风格使得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后人喜爱。

2、望月诗的传统

《望月怀远》是唐代望月诗中的佳作,而望月诗在中国古诗中有着悠久的传统。从秦汉时期开始,望月诗就已经出现,并在唐宋时期达到了高峰。这类诗歌常常以月亮为象征,表达诗人对自然、对人生、对爱情的思考和感悟。

3、月亮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常常被用作诗歌、小说的主题或象征,代表着美丽、纯洁、凄凉和思念。在《望月怀远》中,月亮作为主要的象征物,体现了诗人对远方情人的深深思念和无尽的情感。这种用法在中国文化中非常常见,也是月亮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