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的部首和结构

如题所述

微的部首是彳,结构是左中右结构。

一、简述

微,汉字常用字(一级字),读作wēi,形声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本义是隐蔽、隐匿。引申有秘密地、侦察、精妙深奥、昏暗不明、细小、少、衰落、无等意思。

二、字源演变

1、形声字。甲骨文字形从攴、声。右旁从“攴”,攴为打击,於此表示修剪整理。字形相合表示修剪整理头发。金文字形有的承袭甲文的结构,另外也有将“攴”省变为“又”,左旁又增“彳”形。战国文字形体略有省变。

2、至篆文,则将头上发形改作斜笔的“山”形,并分歧成两字:一字是从彳、声的“微”,另一字则是保持甲骨文。隶书则定为从彳、从攴,并改发形为“山”。现代汉语楷书,则据篆文之形定作微。在六书中属於形声兼会意。规范字作“微”。

三、详细释义

1、通“尾”:“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史记·五帝本纪》;“乳化曰字。《尚书》‘微’作‘尾’字。《说(文)》云‘尾,交接也。’”——裴骃集解;藏匿,隐蔽:“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微而臧。”——《礼记·学记》

2、伺察,侦察:“顺于天,微度人。”——《管子·势》;“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史记·孝武本纪》;“江阴城陷,微戮抗命者。”——清周亮工《书戚三郎事》衰微,衰落:“固以微矣。”——宋·苏轼《教战守》

3、无,没有:“一朝辞汉,曾微恋旧之情。”——《晋书·列女传论》;“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南朝梁萧统《〈文选〉序》;非,不是:“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