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蒲松龄《叶生》翻译

如题所述

《叶生》白话释义:

河南淮阳有个姓叶的秀才,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文章词赋,在当时首屈一指;但是命运不济,始终未能考中举人。

恰巧关东的丁乘鹤,来担任淮阳县令。他见到叶生的文章,认为不同寻常,便召叶生来谈话,结果非常高兴,便让叶生在官府读书,并资助他学习费用;还时常拿钱粮救济他家。到了开科考试的时候,丁公在学使面前称赞叶生,使他得了科是第一名。丁公对叶生的前途寄予极大的希望。乡试考完,丁公要叶生的文稿来阅读,拍案叫好。

没料想时运限人,文章虽好命不佳,发榜后,叶生仍旧名落孙山。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感到辜负了丁公的期望,很惭愧,身形消瘦,呆如木偶。丁公听说,召他来劝慰了一番,叶生泪落不止。丁公很同情他,约好等自己三年任满进京,带着他一起北上。叶生非常感激。辞别丁公回家,从此闭门不出。

没过多久,叶生病倒在床上。丁公经常送东西慰问他;可是叶生服用了一百多副药,根本不见效。丁公正巧因冒犯上司被免了官职,将要离任回乡。他给叶生写了封信,大致意思说:“我东归的日期已经定了,所以迟迟不走的原因,是为了等待您。

您若早晨来到,我晚上就可以上路了。”信被送到了病床上,叶生看着信哭得非常伤心,他让送信人捎话给丁公说:“我的病很重,很难立即痊愈,请先动身吧。”送信人回去如实说了。丁公不忍心就走,仍慢慢等着他。

过了几天,看门的人忽然通报说叶生来了。丁公大喜,迎上前来慰问他。叶生说:“因为小人的病,有劳先生您久等,心里怎么也不安宁。今天有幸可以跟随在您身边了。”丁公于是整理行装赶早上路。

丁公回到家,让儿子拜叶生为师,并让好好伺候,早晚都和他住在一起。丁公子名叫再昌,当时十六岁,还不能写文章。但是却特别聪慧,文章看上两三遍,就不会再忘记。过了一年,公子便能落笔成文。加上丁公的力量,于是他进了县学成为秀才,叶生把自己过去考举人的范文习作,全部抄下来教公子诵读。结果乡试出的七个题目,都在准备的习作中,无一脱漏,公子考了个第二名。

一天,丁公对叶生说:“您拿出自己学问的剩余部分,就使我的儿子成了名。然而您这贤才却被长期埋没,有什么办法呢!”叶生说:“这恐怕是命中注定的吧。不过能托您家的福为文章吐口气,让天下人知道我半生的沦落,不是因为文章低劣,我的心愿也就足了。

况且读书之人能得一知己,也没什么遗憾了。何必非要穿上官服,抛掉秀才衣裳,才说是发迹走运呢!”丁公认为叶生长期客居外省,怕他耽误了参加岁试,便劝他回家。叶生听说后脸上现出了凄惨不乐的神色。丁公不忍心强让他走,就叮嘱公子到京城参加会试时,一定要为叶生稍纳个监生。

丁公子考中了进士,被授部中主政。上任时带着叶生,并送他进太学国子监读书,与他早晚在一起。过了一年,叶生参加顺天府乡试,终于考中了举人。正遇上丁公子奉派主管南河公务,他就对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已经功成名就,衣锦还乡该何等令人高兴。”叶生也很喜悦。他们择定吉日上路。到了淮阳县界,丁公子派仆人用马车护送叶生回了家。

叶生到家下车,看见自己的门户很萧条,心里非常难过。他慢慢地走到院子里。妻子正好拿着簸箕从屋里出来,猛然看到叶生,吓得扔了簸箕就走。叶生凄惨地说:“我现 在已经中了举人了。才三四年不见,怎么竟不认识我了?”妻子站在远处对他说:“您死了已经很久了,怎么又说显贵了呢?之所以一直停放着您的棺木没有埋葬,是因为家里贫穷和儿子太小的缘故。如今儿子阿大已经成人,正要选择墓地为您安葬。请不要作怪来惊吓活人。”

叶生听完这些话,显得非常伤感和懊恼。他慢慢进了屋,见自已的棺材还停放在那里,便一下扑到地上没了踪影。妻子惊恐地看了看,只见叶生的衣帽鞋袜脱落在地上。她悲痛极了,抱起地上的衣服伤心地大哭起来。儿子从学堂中回来,看见门前拴着马车。他问明赶车人的来历,吓得急忙跑去告诉母亲。母亲便流着眼泪把见到的情景告诉了儿子。娘俩又仔细询问了护送叶生的仆人,才得知事情的始末。

仆人返回,如实报告了主人。丁公子听说,泪水浸湿了胸前的衣服。他立即乘着马车哭奔到叶生的灵堂祭拜;出钱修墓办理丧事,用举人的葬礼安葬了叶生。又送了很多钱财给叶生的儿子,并为他请了老师教读。后来丁公子向学使推荐,使叶生的儿子第二年入县学成了秀才。

异史氏说:魂魄跟从知己,竟然会忘记自己已经死了?听说的人都表示怀疑,我却深信不疑。知心的情侣,可以离魂相随;亲密的友谊,纵使千里亦可与好友梦中相会。又何况应举文章是我辈读书人精心结撰缮写;它是否能遇真赏,正决定着我们命运的穷通呢!叹息啊!命运不蹇,时运不济。经历之处,总难遇合,只能空自对影愁叹;生就嶙峋傲骨,不能媚俗取容,唯有自惜自怜。可叹穷厄困顿,招致势利小人的嘲侮。

多次落榜的人,从人身到文章,都被世俗讥贬得毫无是处;一旦名落孙山,则文章到处都是瑕疵。古今痛哭的人,只有献和氏璧的卞和和你啊;举世贤愚倒置,能慧眼识人的伯乐如今又在哪里?当道无爱才之人,不值得指望!反侧展望,可叹四海茫茫,竟无以容身之所。人生在世上,只有闭着眼睛走着路,任凭造物主的安排而已。天下才华不凡却如叶生那样沦落的才子,也是不少,回首四顾,天下哪里会再有一个丁令威出现,让人生死跟随他呢?唉!

原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语,大悦。值科试,公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生嗒丧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辞而归,杜门不出。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

公适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公不忍去,徐待之。

逾数日 ,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之。生日:“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

益之公力,遂入邑庠,旋中亚魁。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日:“此去离贵乡不远。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 生亦喜。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见生,掷具骇走。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淹君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勿作怪异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而灭。妻惊视之,大恸,抱衣悲哭。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嗟乎!遇合难期,遭逢不偶。古今痛哭之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此文出自清代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文章简介:

《聊斋志异》全书将近五百篇,内容丰富,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是爱情故事,占据着全书最大的比重,故事的主要人物大多不惧封建礼教,勇敢追求自由爱情。这类名篇有《莲香》《小谢》《连城》《宦娘》《鸦头》等。

二是抨击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摧残。作为科举制度的受害者,蒲松龄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叶生》《司文郎》《于去恶》《王子安》等都是这类名篇。

三是揭露统治阶级的残暴和对人民的压迫,极具社会意义,如《席方平》《促织》《梦狼》《梅女》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5-22
河南淮阳有个书生,姓叶,名字已记不得了。他写文章作词赋远远超过一般人。可是运气不好,屡试不中。当时东北人丁乘鹤到淮阳当县令,看到叶生的文章,十分赞赏,丁乘鹤把他找来,言语投合,非常高兴。当下把他留在衙门里读书,还经常给他一些钱粮养家。省里考举人时,丁县令在学政跟前替叶生说了不少好话,结果叶生考了第一名,丁县令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叶生进京考试回来,丁县令把考卷的底稿要来一看,拍手称赞,但没想到时乖命蹇发榜后叶生又名落深山。叶生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乡,深感辜负了丁县令的一番好意,瘦得剩下一把骨头,精神痴呆得像个木偶。丁县令闻知后,把他找来好言抚慰了一番,叶生感动得不住地流泪。丁县令很同情他,同他约定,等自己任满后带着他一同进京。叶生甚是感激。辞别了丁县令回家,闭门读书,哪里也不去。没过多久叶生病倒了,丁县令经常送东西询问病情,可是叶生吃了许多药也不见效。

这时不料丁县令因为冒犯了上司被罢官,在即将离任时他给叶生写了一封信,大意说我本来已定下了回家的日期,所以没动身就是因为等待先生,先生若早晨到,我晚上就动身。这封信送到叶生的病床前,他拿着信泣不成声,便让送信的人给丁县令回话,我病得很重一时难以痊愈,请您不要等我,先走吧。送信的人把这话传给了丁县令,他还是不忍心离开,仍耐心地等着叶生。

过了几天,守门人忽然通报叶生来了,丁县令高兴地出来迎接,边走边问他的情况,叶生说因为我的疾病多劳先生久等,心里实在不安,今天有幸能跟随您了。丁县令立即收拾行装,一早就动身了。到家后他让儿子拜叶生为师,早晚都同叶生在一起,丁县令的儿子叫丁再昌年,已十六还不会写文章,但是特别聪明,一篇八股文只要看上二三遍就能背诵,叶生在丁家住了一年,丁再昌便能下笔成文了,再加上他父亲的关系,进了县学成了秀才,叶生把自己的全部学问及所作的文章都拿出来教给了他,考举人时七道题答得很好,得了第二名。丁县令一天对叶生说,先生拿出了本事终于使我的儿子成了名,然而您自己却像被弃置的黄钟没能登上庙堂,又如何是好呢?叶生说这大概是命吧,借您的福气使我的文章也吐了一口气,让天下的人也知道,我半生沦落不得志并不是我考得不好,这样我也就满足了,况且一个读书人能得到一个知己也就没有遗憾了,何必非得把我这身白色的秀才服换掉才算有出息呢?丁县令因为他离家在外的时间太久了,担心他耽误科考,劝他回家看看,叶生一听显出愁闷的样子,丁县令不再勉强,他只好嘱咐儿子进京时给叶生捐个前程。丁县令的儿子丁再昌在礼部的考试中又取得了好成绩,并在礼部做了官,带叶生到任所,早晚一起研究学业。过了一年叶生参加考试中了举人,正好此时丁再昌被派到南方去治河,行前与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青云直上衣锦还乡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啊!叶生也挺高兴,他们选了一个好日子上路了。行至淮阳地界,丁再昌派人护送叶生回家看看。

叶生到家一看门庭冷落,心中十分难过,一步一步走进院中,正巧他的妻子端着簸箕从屋内出来,叶妻一看见丈夫吓得扔下簸箕扭头就走,叶生难过地说,我今天发迹了,只不过三四年没见面,怎么就不认识了,叶妻远远地对他说,你死去很久了,怎么又说发迹了之,所以没有把你的棺材掩埋,是因为咱家穷,孩子又小,现在我们的大儿子已成人了,就要选个日子给你择块坟地安葬你了,你可别装神弄鬼地吓唬我们。叶生一听显出哀伤的神态,慢步踱进了室内看见他的棺材停在那里,他一下子扑到地上,不见踪影了。叶妻惊异地看着只见衣服帽子鞋袜堆在地上,犹如蝉蛇蜕的皮一般。叶妻悲从中来,抱着叶生的衣服嚎淘大哭起来。叶生的儿子从学校回来,见门前停着车马,问明是父亲回家了吓,得跑进门告诉妈妈,叶妻抹着泪把经过对儿子说了一遍,母子俩又详细地询问跟随叶生的人,才知道这几年他的情况,跟随叶生的人回去报告丁再昌,丁再昌听后泪流满面,立刻来到叶家在灵前哭祭,并出钱替叶生操办丧事,用举人的排场安葬了叶生,还给叶生的儿子许多钱财,并请名师教他读书。丁再昌又在学政的面前把他推荐了一番,第二年叶生的儿子中了秀才。
异史氏说,一个人的魂魄追随自己的知己,竟然不知生死,听到的人都会对此怀疑,我却深信不疑,与情人同心的女人甚至可以从枕上离魂千里以外的好朋友还能在梦中相识,况且一些蚕丝蝇迹都能感动读书人的心,高山流水与我们的心性相通巧合,是难以期望的,同样的遭遇不会有两次,行迹寥落,顾影愁闷,傲骨铮铮,搔首自爱感叹自己满脸的穷酸相,竟受鬼怪的戏弄闲居家中,须发乱长你只要科考名落孙山,那么文章就处处写得不对,古今长哭的人难道只是一个献玉的卞和吗?颠倒离群的人事识人的伯乐又在哪里,怀里藏着的名片,三年里字迹都消失了,侧身一望四海无处安身,人生在世只须闭着眼听从自然发展罢了,天下沦落得像叶生这样的人,实在不少,看怎么能再找到羽化成仙的丁令威不顾自己的生死跟随他而去。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06-06-21
是自己翻译的吧,了不起!
第3个回答  2006-06-07
叶生
原文
淮阳叶生者失其名字文章词赋冠绝当时而所如不
偶困于名场会关东丁乘鹤来令是邑见其文奇之召与
语大悦使即官署受灯火时赐钱谷恤其家值科试公
游扬于学使遂领冠军公期望綦切闱后索文读之击节
称叹不意时数限人文章憎命榜既放依然铩羽生嗒丧
而归愧负知己形销骨立痴若木偶公闻召之来而慰之
生零涕不已公怜之相期考满入都携与俱北生甚感佩
辞而归杜门不出
无何寝疾公遗问不绝而服药百裹殊罔所效公适
以忤上官免将解任去函致生其略云仆东归有日所
以迟迟者待足下耳足下朝至则仆夕发矣传之卧榻
生持书啜泣寄语来使疾革难遽瘥请先发使人返白
公不忍去徐待之逾数日门者忽通叶生至公喜逆而问
之生曰以犬马病劳夫子久待万虑不宁今幸可从杖
履公乃束装戒旦抵里命子师事生夙夜与俱公子名
再昌时年十六尚不能文然绝慧凡文艺三两过辄无遗
忘居之期岁便能落笔成文益之公力遂入邑庠生以生
平所拟举子业悉录授读闱中七题并无脱漏中亚魁公
一日谓生曰君出馀绪遂使孺子成名然黄钟长弃奈何
生曰是殆有命借福泽为文章吐气使天下人知半生沦落
非战之罪也愿亦足矣且士得一人知己可无憾何必抛却
白污乃谓之利市哉公以其久客恐误岁试劝令归省
聊斋志异(文白对照)(一) 99
生惨然不乐公不忍强嘱公子至都为之纳粟公子又捷南
宫授部中主政携生赴监与共晨夕逾岁生入北闱竟
领乡荐会公子差南河典务因谓生曰此去离贵乡不远
先生奋迹云霄锦还为快生亦喜择吉就道抵淮阳界
命仆马送生归
归见门户萧条意甚悲恻逡巡至庭中妻携簸具以出
见生掷具骇走生凄然曰我今贵矣三四年不觌何遂
顿不相识妻遥谓曰君死已久何复言贵所以久淹君
柩者以家贫子幼耳今阿大亦已成立将卜窀穸勿作怪异
吓生人生闻之怃然惆怅逡巡入室见灵柩俨然扑地
而灭妻惊视之衣冠履舄如脱委焉大恸抱衣悲哭子自
塾中归见结驷于门审所自来骇奔告母母挥涕告诉又
细询从者始得颠末从者返公子闻之涕堕垂膺即命驾
哭诸其室出橐营丧葬以孝廉礼又厚遗其子为延师教读
言于学使逾年游泮
异史氏曰魂从知己竟忘死耶闻者疑之余深信焉
同心倩女至离枕上之魂千里良朋犹识梦中之路而况茧
丝绳迹呕学士之心肝流水高山通我曹之性命者哉嗟乎
遇合难期遭逢不偶行踪落落对影长愁傲骨嶙嶙搔头
自爱叹面目之酸涩来鬼物之揶揄频居康了之中则须发
之条条可丑一落孙山之外则文章之处处皆疵古今痛哭之
人卞和惟尔颠倒逸群之物伯乐伊谁抱刺于怀三年灭
字侧身以望四海无家人生世上只须合眼放步以听造
物之低昂而已天下之昂藏沦落如叶生其人者亦复不少顾
安得令威复来而生死从之也哉噫
译文
河南淮阳有个书生姓叶名字已记不得了他写文章作
聊斋志异(文白对照)(一) 100
词赋远远超过一般人可是运气不好屡试不中
当时东北人丁乘鹤到淮阳当县令看到叶生的文章十
分赞赏丁乘鹤把他找来言语投合非常高兴当下把他留
在衙门里读书还经常给他一些钱粮养家省里考举人时
丁县令在学政跟前替叶生说了不少好话结果叶生考了第一名
丁县令对他寄予很大希望叶生进京考试回来丁县令把考卷
的底稿要来一看拍手称赞但没想到时乖命蹇发榜后叶
生又名落深山叶生无精打采地回到家乡深感辜负了丁县令
的一番好意瘦得剩下一把骨头精神痴呆得像个木偶丁县
令闻知后把他找来好言抚慰了一番叶生感动得不住地流泪
丁县令很同情他同他约定等自己任满后带着他一同进京
叶生甚是感激辞别了丁县令回家闭门读书哪里也不去
没过多久叶生病倒了丁县令经常送东西询问病情可是
叶生吃了许多药也不见效
这时不料丁县令因为冒犯了上司被罢官在即将离任时
他给叶生写了一封信大意说我本来已定下了回家的日期
所以没动身就是因为等待先生先生若早晨到我晚上就动
身这封信送到叶生的病床前他拿着信泣不成声便让送
信的人给丁县令回话我病得很重一时难以痊愈请您不
要等我先走吧送信的人把这话传给了丁县令他还是不
忍心离开仍耐心地等着叶生
过了几天守门人忽然通报叶生来了丁县令高兴地出来
迎接边走边问他的情况叶生说因为我的疾病多劳先
生久等心里实在不安今天有幸能跟随您了丁县令立即
收拾行装一早就动身了到家后他让儿子拜叶生为师早
晚都同叶生在一起丁县令的儿子叫丁再昌年已十六还不
会写文章但是特别聪明一篇八股文只要看上二三遍就能
聊斋志异(文白对照)(一) 101
背诵叶生在丁家住了一年丁再昌便能下笔成文了再加上
他父亲的关系进了县学成了秀才叶生把自己的全部学问
及所作的文章都拿出来教给了他考举人时七道题答得
很好得了第二名丁县令一天对叶生说先生拿出了本事
终于使我的儿子成了名然而您自己却像被弃置的黄钟没能
登上庙堂又如何是好呢叶生说这大概是命吧借您
的福气使我的文章也吐了一口气让天下的人也知道我半生
沦落不得志并不是我考得不好这样我也就满足了况且
一个读书人能得到一个知己也就没有遗憾了何必非得把我
这身白色的秀才服换掉才算有出息呢丁县令因为他离家在
外的时间太久了担心他耽误科考劝他回家看看叶生一听
显出愁闷的样子丁县令不再勉强他只好嘱咐儿子进京时给
叶生捐个前程
丁县令的儿子丁再昌在礼部的考试中又取得了好成绩并
在礼部做了官带叶生到任所早晚一起研究学业过了一年
叶生参加考试中了举人正好此时丁再昌被派到南方去治河
行前与叶生说此去离您的家乡不远先生青云直上衣锦
还乡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啊叶生也挺高兴他们选了
一个好日子上路了行至淮阳地界丁再昌派人护送叶生回家
看看
叶生到家一看门庭冷落心中十分难过一步一步走进
院中正巧他的妻子端着簸箕从屋内出来叶妻一看见丈夫
吓得扔下簸箕扭头就走叶生难过地说我今天发迹了
只不过三四年没见面怎么就不认识了叶妻远远地对他
说你死去很久了怎么又说发迹了之所以没有把你的棺
材掩埋是因为咱家穷孩子又小现在我们的大儿子已成
人了就要选个日子给你择块坟地安葬你了你可别装神弄
聊斋志异(文白对照)(一) 102
鬼地吓唬我们叶生一听显出哀伤的神态慢步踱进了室
内看见他的棺材停在那里他一下子扑到地上不见踪影了
叶妻惊异地看着只见衣服帽子鞋袜堆在地上犹如蝉
蛇蜕的皮一般叶妻悲从中来抱着叶生的衣服嚎淘大哭起来
叶生的儿子从学校回来见门前停着车马问明是父亲回家了
吓得跑进门告诉妈妈叶妻抹着泪把经过对儿子说了一遍母
子俩又详细地询问跟随叶生的人才知道这几年他的情况
跟随叶生的人回去报告丁再昌丁再昌听后泪流满面立
刻来到叶家在灵前哭祭并出钱替叶生操办丧事用举人的
排场安葬了叶生还给叶生的儿子许多钱财并请名师教他读
书丁再昌又在学政的面前把他推荐了一番第二年叶生的
儿子中了秀才
异史氏说一个人的魂魄追随自己的知己竟然不知生死
听到的人都会对此怀疑我却深信不疑与情人同心的女人
甚至可以从枕上离魂千里以外的好朋友还能在梦中相识
况且一些蚕丝蝇迹都能感动读书人的心高山流水与我
们的心性相通巧合是难以期望的同样的遭遇不会有两次
行迹寥落顾影愁闷傲骨铮铮搔首自爱感叹自己满脸的
穷酸相竟受鬼怪的戏弄闲居家中须发乱长你只要科考名
落孙山那么文章就处处写得不对古今长哭的人难道只
是一个献玉的卞和吗颠倒离群的人事识人的伯乐又在哪里
怀里藏着的名片三年里字迹都消失了侧身一望四海无处
安身人生在世只须闭着眼听从自然发展罢了天下沦落
得像叶生这样的人实在不少看怎么能再找到羽化成仙的丁
令威不顾自己的生死跟随他而去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