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里六道轮回之外是什么?

佛学里说,众生都在六道轮回之中,唯有断绝无明才可超越轮回。请问六道轮回之外又是什么个样子的?

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以及一真法界。 

《佛学大辞典》解释: 

佛法界,自觉觉他觉行共满之境界也。 

菩萨法界,为无上菩提修六度万行之境界也。 

缘觉法界,为入涅盘修十二因缘观之境界也。 

声闻法界,为入涅盘,依佛之声教修四谛观法之境界也。 

天法界,修上品十善,兼修禅定,生于天界,受静妙之乐之境界也。 

人法界,修五戒及中品十善,受人中苦乐之境界也。 

阿修罗法界,行下品十善得通力自在之非人境界也。 

鬼法界,犯下品五逆十恶,受饥渴苦之恶鬼神境界也。 

畜生法界,犯中品五逆十恶,受吞啖杀戮苦之畜类境界也。 

地狱法界,犯上品五逆十恶,受寒热叫唤苦之最下境界也。 

要之感报之界分有十种不同,故谓之十法界。十法界之事经论无明说。此天台大师依经论之意而立,该收一切有情界之一种法门也。 

五戒:不杀生 不偷盗 不邪淫 不妄语 不饮酒 

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不嗔、不痴。相反就是十恶。 

五逆:五种极逆于理的罪恶,即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之血、破和合之僧。因此五种是极端罪恶的行为,任犯一种,即堕无间地狱,故又名“无间业”。 

正报:正报亦名正果,即五阴之身也。谓诸众生随其所作善恶之业,各各感得此身,正受其报,故名正报。(五阴者,色阴、受阴、想阴、行阴、识阴也) 

依报:亦名依果,即世界国土也。谓诸众生各各随其果报之身,依之而住,故名依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4
楼主善问!
关于这个问题,末学先做一个说明:
六道:
六道分为:地狱,恶鬼,畜生,阿修罗,人,天人。其中,前三者为“三恶道”,后三者为“三善道”。(六道多指“众生的种类”,也指“空间区域”)
三界:
三界分为:欲界,色界,无色界。六道众生,前五者属于欲界,最后一种则是三界都有:欲界天,色界天,无色界天。(三界多指“空间区域”,也指三界之内的众生)
十法界:
十法界分为“六凡四圣”,六凡就是六道众生;四圣分为: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其中,六凡或升或坠,生死轮回,不能出离六道;四圣却可以不再轮回生死。(十法界涵盖一切有情,也涵盖一切“空间区域”)

那么,何以说“四圣”不在三界六道之中呢?回复如下:
三界之外,再无第四界;一切凡夫,一切圣贤,以“空间区域”而论:必定住于三界之中(事);而以能否不再受生死而言:则凡夫在三界中,圣贤不在三界中(理)。

阿罗汉,辟支佛住于涅磐,因涅磐境界,五蕴十八界断尽;唯余“不生不灭”“远离见闻觉知”的“真心”住于涅磐;因而,此二圣必定不知“我住涅磐”(如刀不自割,真心不能了知有我,本具“无我性”)。而真心无有形相,犹如虚空,故无三界可住。
其次,未得解脱者,方住于三界生死轮回;阿罗汉,辟支佛已得解脱,不受生死,因而不可说为:“阿罗汉,辟支佛住于三界”。因为“三界”之名,意指轮回生死。

菩萨,佛,在触证真心之时,同时成就“解脱道”;因而也如上面所说的“二乘圣者”一样,可以不再轮回生死;因而也不能说:“菩萨,佛属于六道众生”。
然而,大乘圣者,在因地时都发过:“众生无边誓愿度”的大愿;因而,菩萨不惧生死,入泥入水,生于三界之中,度生不止;八地以上的大菩萨及诸佛,则能以应化报身,分身百千亿,于不同的世界示现五蕴身,以“随类度生”。

简言之:以“空间区域”而论;一切有情皆住于三界;以所证境界而言,四圣不在三界之内,不再受生死;唯因度生之大愿故,乃生六道之中。

另:比如西方极乐世界,凡往生者;以其可以出离轮回之故,名为“横超三界”。而此净土,因“国中天人”(《无量寿经》原文)有“金色身”,应当属“色界天”,还是在三界之中。并未在“第四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阿弥陀佛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09-01-13
轮回之外是佛土。也称净土、乐邦。佛教徒所信仰的没有苦难的理想世界,是相对于世俗众生所居的“秽土”而言。净土的思想起源很早,在婆罗门教和小乘佛教的一些派别中就有它的渊源。在婆罗门教中,净土是毗湿奴所在的天界。小乘佛教中有些俗人集团已信仰净土往生。但作为一种系统的思想派别则在大乘佛教时期。大乘《弥勒上生经》中提到有兜率天净土;《妙法莲华经》提到灵山净土;《华严经》中提到莲花藏世界;《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中提到琉璃净土;《大宝积经》中提到如来妙喜净土;《大乘密严经》中提到密严净土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等则详细描述阿弥陀佛的净土,并根据上述经典的思想建立了净土宗。该宗认为人们只要通过念佛、修观的方法,就能在一期生命终止时往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的教主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净土与弥勒净土、药师净土同为中国佛教徒所信仰的三大净土。

佛教认为时间无始无终,空间无边无际,佛土(世界)无穷无尽,每一佛土中都有一位佛在那里教化众生。极乐世界即是这无穷无尽世界中的一个。《阿弥陀经》说,极乐世界距离人们居住的“娑婆世界”有“十万亿佛土”之遥。在这个极乐世界中,无量功德庄严,国中声闻,菩萨无数,讲堂、精舍、宫殿、楼观、宝树、宝池等均以七宝庄严,微妙严净,百味饮食随意而至,自然演出万种伎乐,皆是法音。其国人等智慧高明,颜貌端严。但受诸乐,无有痛苦,皆能趋向佛之正道。

《阿弥陀经》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从一日乃至七日能够一心不乱,此人临命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等所说的东方药师佛居住教化的琉璃世界,也是佛教徒所向往的理想国土。那里的地面由琉璃构成,连药师佛的身躯,也如同琉璃一样内外光洁,所以称琉璃世界。佛经上说此世界和西方极乐世界一样,具有说不尽的庄严美妙;那里没有男女性别上的差异,没有五欲的过患;琉璃为地,金绳界道;城垣、宫殿都是七宝所成。人们只要在生前持诵《药师经》,称念药师佛名号,并广修众善,死后即可往生琉璃世界。
第3个回答  2019-05-30
六道轮回之外,即是脱离轮回,达到不生不灭、无阴无阳、不增不减、无知无觉、无为无行的佛的境界,无法现世说法,也不能普度众生。这样看来,那些还活跃在人世间的灵物,包括菩萨,都是还没有脱离六道轮回的。
第4个回答  2009-01-14
轮回之外是一真法界。

一真法界,即众生本有心性。

得意为言,即性具,是性体性量。性体离过绝非,即性具十界离过绝非。性体体性坚凝,清净无染,不生不灭,常住不坏,性具十界亦然,性量竖穷横遍,无尽无尽,无量无量,性具十界亦然。正报五阴,同性体性量,清净周遍,依报国土亦然。此之三法,亦名三谛,性体即中谛,性量即真谛,性具即俗谛。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