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的<致橡树>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舒婷的<致橡树>在写作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意象化,象征化,抽象手法,如舒婷的<致橡树>意象化手法,
意象(注重意象,以物溶情,以象感人.手法采用隐喻、局部或整体象征,很少直说白话)
[意象定义
客观形象与主观心灵融合成的带有某种意蕴与情调的东西。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LZ注意,也就是说致橡树中,橡树与木棉的形象溶进了作者主观的感情,而有了艺术较果!

为了使LZ更好理解,致橡树的意象手法,说说我的感觉.
《致橡树》(表达的意象有一定的多义性),坦城地歌唱了诗人的人格理想.-----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深情相对的橡树和木棉形像,可以说是爱情诗中不朽的象征。,引领一代人对这种爱情观念的向往,(LZ注意,比肩而立,各自以独立的姿态橡树和木棉形像.这就是作者溶进情感的重点,也是写法的重点!这里就是意象的运用,也印证诗歌不直说,而运用意象化的特点!)

另外,我也写练习过写意象,不过写的太垃圾.无妨和楼主一同学习吧.一起交流.
我写过的一首湿,只能叫湿了.现在发来,只希望一同交流!能帮到楼主!
爱你的瞬间
微风中的花瓣,在唐诗宋词里翩迁,
今夜我拾取了与你一起采撷过的那一片。
翠微里的溪流,在古声古韵中潺潺,
今夜我寻找了与你一起相拥时的那一涟。
星空中的皓魄,在诗人思想里延展,
今夜我甘愿追随,心中深藏的那份惦念。
指尖上的弦音,在轻风柔柳间缠绵,
今夜我只愿思念,莫随往事烟雨而飘远。
就让我经历那,喧嚣红尘,沧海桑田吧!
纵然凤凰涅磐,弱水三千,此心亦不变。
就让我来爱你!在时光若流的每一天,
在往昔,在将来,恍如在今夜想你的瞬间......
----------------只是我在其中运用的意象太乱,对意象无法自由运用,只能作为反面参考,希望楼主别犯和我同样的错误!
我的回答希望能帮到楼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9-01-13
评析《致橡树》

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是朦胧派的代表诗人之一。她的诗,朦胧而不神秘,忧伤但不消沉,洋溢着女性的温柔与细腻。她的浪漫主义与古典韵味和现代主义的手法相渗透,显示出女性感觉世界的敏锐。在她诸多诗作中,爱情诗占有很大的比重,尤其是她的爱情诗的代表作《致橡树》,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当代青年的喜爱。
舒婷的爱情诗都表现了她具有现代意识的爱情观。在《致橡树》中,诗人用“木棉”与“橡树”相对应的方式,来咏赞她的爱情理想。“木棉”与“橡树”站在一起,他们不仅心灵相通:“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而且人格相映:“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他们共同分担生活的风霜雪雨,共同享受生活的幸福甜蜜。舒婷所肯定的爱情,是建立在人格平等上的爱情:“我如果爱你——/绝不象攀援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至象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至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这些诗句表现了现代女性的自尊与自强,不再处于一种依附的地位,要保持自己的风格独立,寻求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恋爱观,通过这些率直的语言表达出来,在我们这个具有几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度里,更有其现实意义,尤其是今天,在这些“冰霄花”、“金丝雀”的风气回潮时,更能体会出它的重大意义。
诗人还通过恋爱观表现出民族文化、心理现代化的趋势。封建传统所宣扬的女子是温柔、娴静的,要求笑不露齿,情不外漏,纵然有万种风情,也只有积结在心头。而在这首诗中,诗人摒弃了传统女性那种过分的矜持,挣脱开传统礼教对女性的种种束缚,大声倾诉自己的爱情。这种爱不再是古代所宣扬的“相敬如宾”而是一种热烈、激昂的爱。她的这种对爱酣畅淋漓的抒发,不仅使我们看到了诗人对爱的现代爱情观,而且更真切地体现出诗人内心真挚的感情。她的爱更深沉,更热烈,更醇厚。
在艺术上,这首诗也有其独到之处。诗人在诗中只用了大量的象征意象,有“攀援的冰霄花”、“痴情的鸟儿”,有着铜枝铁干的“橡树”和有着红硕花朵的“木棉”这些意象有着超出实指意义的象征内涵。她的诗将浪漫主义重情的因素和古典诗词的婉约以及现代派诗的重感觉、意象、暗示等手法结合起来,这是舒婷独特的发现和创造。
在诗中她还有意强调了“我”的存在。这个“我”就是抒情主人公自己诗歌抒发的是诗人自己的情怀,而且是直抒胸臆,由此可以看出浪漫主义的影响。“我如果爱你”,“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一方面,表现了作者的具有现代意识、追求人格独立的爱情观;另一方面,有助于作者宣泄自己的感情,抒发自己浓烈深沉的爱。
诗人除了强调“我”。还使用了“你”这一人称,它使诗歌带有对话的色彩,给人与挚友谈心般的亲切感。“你”是具有“铜枝铁干”的“橡树”,与“我”共同“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红霓”。“你”是诗人倾心的对象,是值得肯定的积极意象。
舒婷用诗歌来倾吐自己的爱和恨,抒发个人的欢乐、幸福、悲哀、忧伤,表现了自己具有现代意识的爱情观。她运用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艺术手法相融合的写作方法,使得《致橡树》这首诗具有强大的感染力,成为朦胧派代表诗作之一,在当代诗歌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19
  1、《致橡树》以一种比喻地方式来阐述作者的心情,心中渴望的爱情形象的体现了出来,让人们看到就能体会到,诗人当时的感受。
  2、简介
  《致橡树》是舒婷创作于1977年3月的爱情诗。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作为新时期文学的发轫之作,《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自明的。 作者通过木棉树对橡树的“告白”,来否定世俗的,不平等的爱情观,呼唤自由,平等独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观,喊出了爱情中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口号,发出新时代女性的独立宣言,表达对爱情的憧憬与向往。
  3、创作背景
  《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自己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她回忆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
  4、作者简介
  舒婷,别名龚佩瑜,福建泉州人。中学毕业后,到上杭县农村劳动。1971年开始诗歌创作,1972年调到厦门进入工厂、做过泥水工、浆沙场、挡车工、统计员、焊锡工等。1979年发表处女作《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引起注目,获1970—1980年全国中青年诗人优秀新诗奖。1980年调到福建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7-10-11
。《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象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

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
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09-01-19
他们复制那那么多

我算了一下,我跟你发这个帖子,起码要20分钟以上

成功我才得20分,不成功,我就555555555

我跟你用"修辞学"的角度说说,绝对不是照本宣科,绝对是独特见解!

其实就是借"代"抒情 这里的"代"正好是植物.
根据植物与人的感情之间那微妙的联系.
说白了"就是寻找" 共同点!

当找到了这一"共同点"之后 就把"它"当情人来写

又或者是心照不暄 或者心有灵犀

说实话,我不是蛮喜欢首诗歌 只是诗人比较有名而已

NJ.艾不悔 也有类似的风格

句子我想不起来了 ,好象是"如果你是一棵树,爱,就是将光芒洒向整片有你的森林."

NJ.艾不悔就是我 总之本人就是一个怪! 不喜欢从网上直接复制东西!

你给分也好! 不给也就那样!

我蛮鄙视那种复制粘贴的人!
相似回答